述职如何说自己的优势(怎样写述职赢得关键时刻)

郑胜辉学习与思考第1772天,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述职如何说自己的优势?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述职如何说自己的优势(怎样写述职赢得关键时刻)

述职如何说自己的优势

郑胜辉学习与思考第1772天

一招制敌:写述职报告,不是总结工作,而是要向明年竞聘。

写述职报告,看起来各有各的难,但实际上搞清楚了游戏规则,写作方法其实都是一致的。那这个游戏规则是什么呢?写述职报告,不是总结工作,而是要向明年竞聘。

什么意思?你现在还在为四季度努力,可是你的领导已经在考虑明年的安排了。所以,年底的述职其实是在考查:明年,你是不是还能胜任这个岗位。

所以,写述职的核心游戏规则就是四个字:“人岗匹配”;不是写一篇记叙文,总结“过去一年干得有多好”“干了些什么事儿”,而是要写一道证明题,证明“我过去一年胜任这个岗位,明年我还能承担更大的目标。”

规则清晰了,我们具体怎么写呢?分三步:

第一步,定义目标。我们先得明确这个岗位对我们提的要求到底是什么,明确这道证明题我们要证明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步,明确写作框架。知道这篇文章大概要写些什么内容,并且每个部分的要点是什么。

第三步,打磨亮点。把一块璞玉,打磨成闪闪亮亮、有工作成果的述职报告。

目标:岗位职责是什么?

你的岗位职责到底是什么?突然被我这么一问,是不是有点大脑空白?我好像每天都在干这个工作,但是要让我明确把岗位职责写出来,确实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这是我们很多人的状态,毕竟你是玩游戏的那个人,岗位职责是游戏设计者的思路,不是每个公司都会清楚明白地告诉你。

那我们怎么弄清楚自己要述职的目标呢?两个方向:

第一个,对标公司制定的能力标准。

很多完善的公司都有非常明确的岗位标准、职级标准,它就是你写述职最重要的参考。

举个例子,龙湖集团,国内知名的地产公司,他们的岗位职责从一线的文员到高级总监,一共分为11个大级,各个能力级别的标准是什么?比如:

6级,经理,要求独立完成工作,只在最复杂的情况下接受指导。7级,高级经理,岗位职责是能够实践总结方法论,包括工具流程和模板。

这样对比来看,你就非常清楚自己在哪个位置上,以及我做的工作是不是符合这个级别的要求。如果你是一个6级的经理,你就可以总结看看:

“我过去一年是不是大部分工作都能独立完成?最复杂的工作我有没有接受指导?”

“我有没有开始总结工具、流程和模板?我是不是开始胜任高级经理的职责要求了?”

有了这张地图,你就能对自己现有的能力做一个准确清楚的定位了。

如果你们公司比较正规和系统,你可以去找HR获取你们公司的能力职级要求。如果你们公司没有这样的职级标准,你也可以找一份来参考一下,特别是要看看你现在岗位的下一步对你的要求是什么。

公司没有这样的标准怎么办呢?给你第二个方法:对标公司大目标。

这也是很多同学的困惑:

我的工作好像一年和一年都差不多,我今年怎么写出新意和亮点呢?

作为管理者,我老被说缺乏全局视角,缺乏格局,我该怎么写呢?

这时候你需要关注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叫做“组织大目标”。

岗位工作不会变,但是公司的目标可是年年翻新的,今年的目标是“降本增效”,明年的目标可能是“超越创新”。这个目标,领导一定会反反复复在大会上提及。

找到了目标怎么写呢?给你一个“一大一小”写作法:

大,是公司目标;

小,就是你怎么落地。

这样写,你不光可以写得年年都有新意,符合公司的大目标,而且站位还高。

还是拿高级经理来举个例子:

同样是沉淀方法论这个职责,今年的组织目标是“降本增效”,那你要写的是“我如何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团队的整体人员效率。”再比如,今年的组织目标是“开拓新战场”,那你要证明的是“我如何把开拓市场的新经验总结成一整套方法论,帮助其他团队快速上手新业务。”

框架:述职各部分怎么写?

目标确定了,那我们进入第二步:确定写作框架。

我知道很多公司都会给员工准备述职的写作模板,这些框架其实大同小异,就是要填三个空:

第一个空格,总结上一年的工作;

第二个空格,说说你的工作心得体会、成长感受;

第三个空格,讲明年的计划。

这三部分,绝大多数人都能写出来,但是写不到点子上。我就来跟你讲讲这三部分,分别发力的重点应该是哪。

第一部分,总结工作。

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把“你干了什么”,一个个项目、一件件事儿,一条条地理出来。这样的总结不仅冗长,而且没有重点。

那应该怎么写呢?你要想办法把“干了什么”变成“取得了什么成果”。

比如你是产品经理:

“上线了几个项目”,就应该变成“完成了什么样产品优化的目标,用户满意度提高了3%。”

比如你是财务:

“我每个月做月度的结算”,那你就可以想想我是不是能写“我优化了月度结算的流程,从每月8个工作日降低到了每月5个工作日。”

这就是从“罗列工作”变成“展现成果”。

第二部分,心得体会。有的公司要求写心得体会,管理者可能要写团队盘点。

我看到很多人的述职,都跟在百度上找的模板很像:“这一年忙碌又充实”,或者就是自我检讨:“我对用户了解的还不够深入,明年要加强调研。”这一类写法,好像放到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同事身上都可以,说明有效信息含量太低了。

那应该怎么写呢?这个部分没有其他的思路,就一个思路好使:写成长。你就写:

你从什么状态,成长为了什么状态;

你的团队从什么阶段,能力成长到了什么阶段。

比如,你是一个新晋的管理者,你就可以说:

年初,我只能一对一辅导同事;到了年底,我现在可以用一对多的方式给团队培训赋能,提高了领导力。

这就是一个很具体的成长,这也是你的领导期待在述职里看到的内容。

第三部分,工作计划。这可能是领导最看重的部分,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浪费了。

你想想你平时看到述职里,计划是怎么写的?

明年我要在这个方面加大投入。明年我要提升业务能力。

这种计划根本就不具体。不要说你的领导不知道你是不是真的能落地,你可能连自己都不相信。

那具体怎么写出务实的计划呢?我教你一招。除了计划本身,你可以加一个部分:给行动。你要是加了这个部分,绝对可以超过 90% 的人。

怎么加呢?假设你要说提高业务能力,你就可以加一句:

我从这个月开始,每个月去生产现场待一整天,梳理生产现场的流程,了解一线的业务。

再比如你要提升团队建设能力,你也可以写:

我已经开始参加什么样的培训,回来要给全团队做转训。

再漂亮的计划,没有具体落地的行动,都不吸引人,但是这个部分其实根本就不用很复杂,一两个具体的行动就可以让你和其他人拉开差距。

亮点:怎么体现工作成果?

到这儿,一篇述职的主要内容、重点发力点,你就清楚了。接下来我们要解决一个很多人写起来都特别纠结的问题:我写了这么多内容,但是好像成果不清晰,怎么能体现工作成果呢?

给你一个公式:工作成果=产品+价值感。这是什么意思?任何一个工作结果,如果没有被沉淀成一个可复用的经验或者产品,那它就不能够被组织广泛应用。所以,产品化就是把一个工作结果,变成可复用的产品,这就完成了工作成果的第一步。第二步他还得对组织有价值。

那具体怎么写呢?我给你一个产品化的清单。其实你的工作里面大概分四类工作,是特别容易产品化的。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口诀来记。

这个口诀来自于《高效学习训练营》的李倩老师,非常简单,叫“人事物理”:

第一个,人,就是人才。

对管理者来说,不光业绩重要,这一年你带出来多少新人,把多少人培养成了重要岗位上的胜任者,你有没有backup(储备人才),这也是对公司非常重要的贡献。

你可以写:

今年我们公司有 4 名管培生入职,一年之内开始担任了项目经理的重要岗位,人才发展速度很快。

再说价值感:

这也是我们首次跑通从管培生到关键岗位的培养路径,为公司的新人培训提供了示范。

第二个,事。

可不是什么事都行,而是工作里的里程碑事件。比如:

我们公司的产品在华南市场上建立了一条新渠道,而且已经跑通实现盈利,这个对于我们扩展新市场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三个,物,就是产品。

这个好理解,我们的工作对于新产品或者优化老产品有什么意义呢?你可以写:

我们今年完成了 53 款产品的研发,其中自研的比例占到60%,是历年来最高,我们提升了自研产品的能力。

好,你可能会说“我的工作可能跟产品没有直接的关系”,那你一定可以跟这条有关,就是第四条,理,也就是经验。

你有沉淀什么项目经验吗?新的工作流程,新项目的工作经验或者工作框架都可以是理的范畴。

比如,我们有的人就会说,我过去一年,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培养新同事上。这个活儿,非常耗时间,还不出成果。其实,它也是可以产品化的:

你可以总结一条经验,叫做我们这个岗位的《新人胜任方案》;或者,你把一些特别重要的工作,比如“方案风险评估流程”,沉淀出工作方法,来给新人参考。它就变成了一个公司可以共享的知识资产了。

工作一旦成果化,威力是巨大的。这种例子我见到太多了:

我们有个同学在大型的央国企银行里工作,因为业务汇报写得特别好,后来领导把他的汇报拿给全行传阅,大家都拿他的汇报当作写作模板,那他在这个组织里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就被建立起来了。

写作就是把工作产品化;今天我要告诉你,这句话的后半部分叫:写作,就是你经营组织影响力,最高效、最合理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体制内、央国企,或是一些文化氛围比较低调的公司,“说”不一定招人喜欢,但是你能“写”下来,一定是实干的证明。

总结

述职的核心就是“人岗匹配”。要做好一次述职,可以分这三步来启动:

第一步,目标。找目标,你可以去对标公司的岗位职责或者公司的大目标。

第二步,框架。总结、心得和计划,这三步发力的重点我都给你讲清楚了。

第三步,打磨细节。把工作成果化,我们可以从人、事、物、理四个方面去组织内容。

参考资料:得到APP罗砚《职场写作训练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