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这篇课文的笔记(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麻雀这篇课文的笔记(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1)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小学《语文》第8册 人教1996年版

麻雀这篇课文的笔记(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2)

麻雀这篇课文的笔记(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3)

麻雀这篇课文的笔记(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4)

作者简介

麻雀这篇课文的笔记(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5)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从19世纪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屠格涅夫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1883年屠格涅夫病逝于法国巴黎。

麻雀这篇课文的笔记(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