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永安槐南(风展红旗如画永安槐南)

  “也许我告别,将不再回来,你是否理解?你是否明白?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的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上个世纪80年代末,越战期间的一级战斗英雄徐良伴随着一首纪念自卫反击战歌曲《血染的风采》红遍全国。

  共和国的旗帜是红色的,不仅有众多类似徐良一样的战斗英雄用鲜血染红她,还有一代代的革命先烈为她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清楚自己是谁,更知道自己是为了谁。永安市槐南镇大龙逢村的革命烈士黎振旺就是为了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红军的卫生员

  春暖花开,雨后的永安市槐南镇大龙逢村,映入眼帘的是山上一片片被春雨呵护过的茶籽林,生机盎然。1894年,黎振旺出生在这个村的五丘地自然村,他年幼时就学习武术,还经常随父亲外出打擂台,但时局动荡,让黎振旺的武术生涯无法继续,生活的压力倒逼他弃武经商。

  大龙逢村历史以来村民们都以种植茶籽树,压榨茶籽油出售为生活的主要来源。黎振旺长期在外闯荡,见过大世面,他把村民们的茶籽油收购回来,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批量销往外地,生意做得非常红火,在村里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成为村里最有威望的人。

  好景不长,战争的烽火在燃烧,注定黎振旺的茶籽油生意挫折不断。“听我爷爷说,当时祖父的茶籽油在运往外地的途中经常被土匪或国民党部队的人抢劫一空,多几次的血本无归,祖父的茶籽油生意支撑不下去了。”大龙逢村村民、黎振旺的侄孙黎联涌回忆起爷爷对他讲伯公的革命故事。

风展红旗如画永安槐南(风展红旗如画永安槐南)(1)

▲黎振旺故居

  在黎振旺的故居,黎联涌将爷爷讲的故事重新讲述一遍。他说,伯公的茶籽油生意经营不下去了,只能成天呆在家中,1942年的一天,48岁的祖父黎振旺目睹了村里路过一支举着红旗的队伍,村里人都说这支队伍是穷苦人家自己的队伍,是为我们百姓打仗的队伍。他喜出望外迎上这支队伍,得知这是一支共产党领导的闽中游击队,其中一名名叫陈郁文的队员在躲避国民党追捕时身负重伤,无法跟随部队行动,黎振旺并将他收留在家中,像亲人一样照顾,用自家产的茶籽油为他疗伤,帮助他藏身脱险。

风展红旗如画永安槐南(风展红旗如画永安槐南)(2)

▲红军洞

  过了几日,陈郁文的伤势稍有好转,为了躲避国民党军队的搜捕,黎振旺把他安排在家对面山头的一个天然石洞里边,每天坚持送饭菜,定期用茶籽油消毒伤口,直到伤口痊愈后,送他上路去寻找部队。大龙逢洞穴藏红军的消息也在村里传开,之后在这个洞穴中黎振旺“接待”过来往的红军数次,受伤的红军都用过黎振旺从家里带来的茶籽油疗伤。后来,人们将黎振旺称为红军的“卫生员”,这个藏身的洞穴也被命名为“红军洞”。

红军的后勤保障员

  槐南镇是永安最偏远的乡镇,而就在这个小镇有全国单体交易最大的古银币交易市场。每逢墟日,全国各地古银币商赶到这里抢商机,这里古银元文化历史悠久,还流传着一段红军银缘故事。

  1934年,40岁的黎振旺听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返回永安途中,在槐南筹措银元,槐南人纷纷响应捐出5000多枚银元支援红军北上抗日,黎振旺也慷慨解囊,捐出自家收藏的银元,他和所有为红军捐银元的槐南人用实际行动为后人留下了这段可歌可泣的红军银缘故事。

  黎联涌说,一向仗义的伯公深受村民的爱戴,他见多识广,主意较多,村民们都愿意听他的,也愿意跟着他干。“红军洞”藏红军的故事传开后,途经的红军决定在大龙逢村建立信息联络地,并委任黎振旺为当地的联络员。在担任联络员期间,黎振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此后,有了党员身份的黎振旺经常为游击队带路、送信,提供食宿,帮助藏身。

  1943年,闽中工委书记林大蕃和林志群在大龙逢村开展地下工作时,开会地点都交给黎振旺去选择,自己的家、邻居的家、土地庙、“红军洞”……对当地熟悉的黎振旺掌握着游走的会场。在保护好红军的同时,黎振旺又多了一个身份——红军的后勤保障员。

英勇就义报桑梓

  1945年,大龙逢村来了3 个周边的大田县人,他们在村里的茶籽林里做长工,时间长了,村里保护共产党队伍的故事都听说了,他们3 人并使起了坏心眼,为了个人私利回去给国民党通风报信。

  同年3月16日,黎振旺身份暴露,被国民党逮捕。为了逼出红军名单,国民党对他进行了刑讯逼供,鞭子抽他身、辣椒水灌他嘴……百般折磨让黎振旺吃尽了苦头,但他没有屈服,也没有出卖组织和自己的同志。

风展红旗如画永安槐南(风展红旗如画永安槐南)(3)

▲黎振旺被枪毙的地点——茶籽林

  茶籽树在哭泣、山河在呜咽。国民党使出万分努力,也不见得在黎振旺身上得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最终决定枪毙黎振旺,在村里的茶籽林执行枪决,随着一声枪声,他倒在了茶籽林中,鲜血染红了这片茶籽地,51岁的黎振旺英勇就义。

  槐南镇文化站站长罗志杰在整理黎振旺烈士的生前事迹时,了解到黎振旺英勇就义时,村民们都流着泪前去送行,后人还为他建了一座烈士墓。

  1983年8月,这座黎振旺烈士墓被列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今,槐南镇建立红色文化传承基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槐南红色文化传承下去,让中小学生听红色故事、传承烈士精神。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来源: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魏兴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