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非遗(通道骆团村传统技艺)

十八洞非遗(通道骆团村传统技艺)(1)

每家每户门前的侗布染缸。

十八洞非遗(通道骆团村传统技艺)(2)

晒侗布。

十八洞非遗(通道骆团村传统技艺)(3)

收侗布。

十八洞非遗(通道骆团村传统技艺)(4)

卷侗布。

红网时刻通讯员 吴林勇 记者 胡邦建 怀化通道报道

金色九月,阳光明媚,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骆团村,随着一阵“咣、咣、咣……”的声音回荡在村寨中,一匹匹紫色“布”随风飘荡,映入了村民和过往游客的眼帘。在骆团村,几乎家家户户门前及村寨的广场上都挂满了泛着紫色光芒的侗布。

“从有记忆开始,奶奶和我母亲那一辈人就是做这个的,几代人一直传下来的手艺从未忘记,现在我也把这项手艺传给了我女儿”吴大妈高兴地说道。

在一块块浅蓝色侗布中,隐藏着侗族儿女辛勤劳动智慧的结晶,每块布上所散发出来的温暖,亦是最简单的美好生活,也浓缩了一代代的亲情。

在侗族村寨,侗布又叫“亮布”,使用古朴简单的印染工具和天然原料经“十染十漂十捶”,最后熏蒸后晒干而成。用这种古老技艺印染出来的布料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呈金属光泽,且保暖、防水、透气、抗菌,备受侗族人民喜爱。靛染工序复杂,分为制靛泥、制染淀水、染布三个步骤。染布又经过初染、加皮浆、加色、汽蒸、捶打等多道工序。由于蓝靛草夏季才可以采摘,而染布又需要易晒快干,所以染布都在秋季进行。通道侗族靛染技艺于2019年被列入了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骆团村是通道侗族自治县文旅广体局的乡村振兴帮扶村。该局通过深入挖掘村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以文化建设助力乡村。随着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亮布制作的衣服受到了游客们的青睐,侗寨传统的亮布制作技艺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