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养河豚和食用河豚有什么区别(气鼓鼓)

家养河豚和食用河豚有什么区别(气鼓鼓)(1)

河豚,俗称"气泡鱼",是一种集美味与剧毒于一身的鱼类。渔民们在捕捉到河豚后,经常发现鱼堆里的河豚腹部鼓起,像个气球一样,身上的刺也直直地挺起,就像一只刺猬。

家养河豚和食用河豚有什么区别(气鼓鼓)(2)

那么,你知道河豚究竟是怎样充气膨胀的吗?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1

河豚膨胀之谜

河豚的腹部之所以会鼓起来,还是要从河豚的身体构造说起。河豚的肠子附近有一个呈袋状的气囊,当河豚遇到威胁时,它会第一时间浮到水面,用嘴大口大口地吸入空气,让气囊充满气体,从而使腹部膨胀。

除了吸入空气外,气囊也可以吸入水。气囊位于河豚肠子下部,在膨胀过程中,表层皮肤松弛的腹部在上,河豚身上的刺就会挺起来。威胁解除后,河豚会放出之前吸入的空气和水,让身体翻转过来,摆正身体位置,继续在水里游动。

所以,河豚并非全身充满气体,只是在身体内的气囊中吸入空气和水,让自身的刺挺起来,进而逼退敌人,这也是生物的一种自我防御手段。

家养河豚和食用河豚有什么区别(气鼓鼓)(3)

很多人会认为河豚鼓起来与大多数硬骨鱼类都有的鱼鳔一样,其实不然。硬骨鱼鱼鳔多位于体腔背方的长形薄囊,鳔一般分为两室,内含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

鳔有一根鳔管与食道相通,称为喉鳔,属较低等的硬骨鱼类的鳔,如鲤鱼;无鳔管的鳔,称为闭鳔,属高等硬骨鱼类的鳔,如鲈鱼。

从功能上看,除少数鱼的鳔有呼吸作用外,对大多数的鱼类来说,鳔只是一个身体比重的调节器官,借鳔内气体的改变以帮助调节身体的浮沉。

家养河豚和食用河豚有什么区别(气鼓鼓)(4)

现在大家明白了吗?河豚的鼓胀与普通鱼类通过鱼鳔吸气排气是不一样的。

2

河豚剧毒之谜

讲完了河豚充气膨胀的原理,接下来就要讲讲它的毒性了。

除了充气膨胀之外,河豚的剧毒也是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河豚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

尽管河豚肉质鲜美,但是河豚毒性强烈,十几微克的河豚毒就可以让人迅速死亡。科学研究证实,河豚毒能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麻痹横纹肌及呼吸肌,使呼吸停止而死。

家养河豚和食用河豚有什么区别(气鼓鼓)(5)

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热衷于吃河豚肉。

由于河豚的毒素主要集中于内脏组织,所以在宰杀河豚时,厨师会非常小心地操作,在不弄破内脏的前提下,将河豚内脏摘除,避免毒素感染到河豚肉。

但是,厨师一旦操作不当,就会出现食客吃河豚肉中毒的情况。

吃河豚肉中毒的人,先是会出现胃肠道局部刺激症状,继而唇、舌、上下肢知觉迟钝,接着四肢麻痹、呼吸困难、皮肤发紫、血压体温均下降、瞳孔散大、言语障碍,最后呼吸麻痹而死。更可怕的是,在中毒过程中,人会保持清醒状态,持续被剧烈的疼痛折磨。

家养河豚和食用河豚有什么区别(气鼓鼓)(6)

因此,很多地方都流传着河豚肉上桌时,厨师要先品尝一口的说法。只有厨师先吃第一口,才能证明料理后的河豚肉无毒,顾客可以放心大胆地食用。否则,连料理河豚的厨师都不敢食用,我们普通人又怎敢大快朵颐呢?

讲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对河豚有了更深的认识呢?大家不要以为鼓起来的河豚可爱就可以放心食用,要知道,这可爱的背后是有风险的。所以在此奉劝广大吃货,在食用河豚前要谨慎,避免中毒,万一在食用河豚一到两小时后出现不适,要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