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译文庄子(道佛易参解诗经式微的)

《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国学经典译文庄子?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国学经典译文庄子(道佛易参解诗经式微的)

国学经典译文庄子

《诗·邶风·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乾为君,离明,离为乾卦,是故《诗经》的“微君”也就是《老子》所说的“微明”。《诗·邶风·式微》的“式微”是讲取法“微明”,是弱者道之用,也就是“友弱”之丽土,是故《老子》说“友弱胜强”。那么这段诗句讲的就是易道之理:指的是“中露”和“泥中”这两种情况,也就是不合道而堕恶趣,所以“式微之为乎中露或泥中而不归”。几千年来都从《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几种传说都牵强附会。看贯休写的《别杜将军》:“身隈玉帐香满衣,梦历金盆雨和雪。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来兮之道人,是故有“式微”对应“来归”,还是贯休写的是比较深刻的感悟。乾为玉,为衣;乾和泽五行都属金。“金盆雨和雪”如诚金而归之,这“东风来兮歌式微”犹如“守其黑”,艮往震来,东震孕生法喜。人们常说《诗经》是巫诗,也就是解释《易经》的卦象心要,所以不能从字面意思解释《诗经》。

《诗经》的“式微”对应帛书《老子》第七十八章:“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於小。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命於大。

是以声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这里《老子》是分两种情况讲述。再看第八十章:“将欲拾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舆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友弱胜强:鱼不可脱於潚邦,利器不可以视人”。利器之落地成丽土,是故《老子》说的“有欲者弗居”。东风之雷风恒,“恒舆”之恒有一德是“微明”是故恒无欲。

坤小,“后得主”故当“中明”而非“中露”,“中明”对应《老子》说的“可名于小”,也就是坤卦的“含德”,就如佛法密宗的“胎藏界”。乾大,“刚中”而非“泥中”,“刚中”对应《老子》说的“可命于大”,就如佛法密宗所说的“金刚界”。乾和兑五行都属金,都在金刚界。“中露”和“泥中”这两种情况都是堕恶趣,没有把握大势所以取法微明而不归来。“胎藏界”在地不远,所以不可失去积善成名的“名”;“金刚界”可在天,如《老子》说的“孔德之容唯道是从”,是在天而格之有物向上。老子西出函谷关,到尼泊尔点化乔达摩悉达多,再一路到耶路撒冷,所以三教的道都和老子有关。佛教讲的胎藏界犹如圣教的小羊,金刚界就如天国。

“微明”不是“中露”,在微尘界的离明也是到了金刚界而明,“微明”是小界面有金叉。这个“中露”就是“中水”,坎之露水是向下的,也就是没有二次金叉成离明,就如《心经》所说的“无明”。参解《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露水只在晨朝,午后则消。和闪电的一闪而过一样,都形容不能长久,如昙花一现。不可为於“中露”,待道神出言而“圆成实性”。

“泥中”是相对《易经》彖辞的 “刚中”而言,不是如金刚坚硬的底,而是师泥坎一的陷马坑。参解《老子》第67章:“曲则金,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声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今本为式,招式或以此为法则)”,“式微”是以微明为法则,那《诗·邶风·式微》是讲取法微明而没有把握好使用的注意事项。再参解《老子》第67章“古之所谓曲金者,几语才诚金归之”,这“曲”字之对应的是“躬”,艮身破而失正,需要“诚金(泽为金刚)归之”。坤卦彖曰:“含弘光大,品物咸亨”,艮身躬之“咸亨”在于金刚有名。综上所述,这《诗·邶风·式微》是在讲《道》和《易经》蕴含的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