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起兵帮助建文帝(公元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

公元1402年,朱棣率领大军攻占了南京,他在大肆屠戮之后,发现了一个恐怖的问题,那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逃跑了。

这对于朱棣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好的消息。朱棣谋反,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天下人都知道朱棣是一个叛贼。

倘若朱允炆哪一天在某一个地方出现,振臂一呼,天下景从,朱棣还有活路吗?

所以,朱棣看似成功当了皇帝,可是他这个皇帝当的却一点都不安稳。

寻找建文皇帝的下落是一个必然的事情,但是,如何去找,却又是一个难题。

那么,曾经的建文皇帝,在朱棣攻进皇宫后,去了哪里呢?朱棣到底找到了吗?

朱棣起兵帮助建文帝(公元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1)

1、皇宫起火,皇帝不知所踪


根据历史记载,1402年,当朱棣带着大军气势汹汹杀入南京皇宫的时候,南京的皇宫早已燃起了一场大火。由于,中国的后期皇宫建设都是木质结构,一旦着火,极难以扑灭。熊熊大火,标志着建文皇帝所代表的朝廷的灭亡,也标志着明朝新时代的开启。

等到大火熄灭之后,朱棣马上派人寻找朱允炆的尸骨,可是令他担心的事情发生了,手下并没有发现朱允炆的尸体,只是发现了他随身携带的一块玉佩。中国古人讲,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朱允炆没有留下尸体,就很有可能还活着,这是朱棣最不希望的事情。

可是事情已经如此,除了大力搜查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于是,朱棣只好宣布大明朝第二个皇帝,建文帝朱允炆死亡,死因是自杀。朱棣的这一决策十分重要,也十分明智。他在没有找到尸首的情况下,确实要采取一些方法。

朱棣起兵帮助建文帝(公元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2)

这就是要宣布一下建文帝朱允炆的社会性死亡,一旦后来建文帝朱允炆没死,朱棣就可以说对方是假冒,这样还能给自己留一个说法。朱棣在宣布朱允炆社会性死亡后,又编造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以朱棣的地位,想要强行编造朱允炆的死亡事实也并不难。

剩下的,就是朱棣对建文帝朱允炆持续地寻找。

很多人说郑和下西洋就是寻找建文皇帝,其实,并不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就是去打通贸易路线去了,真不是去找建文皇帝。但是,秘密地寻找肯定会有,如果能找到,一定是更好,但是找不到,也不一定就糟。

朱棣起兵帮助建文帝(公元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3)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朱棣在夺下江山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搬迁。

我们今天说大明朝一说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表明明朝君主很有骨气,其实也并不是,朱棣的迁都一部分的原因来自朱允炆,另一部分的原因还有他本身对自己势力的考虑。

2、朱元璋的想法


为什么朱棣叛变成功了之后,朱允炆的消息就石沉大海了呢?

朱允炆为什么没有东山再起了呢?

这还要从朱允炆在登基之前,他的爷爷对他的安排说起。很多人说,朱棣反叛,错误的根本在于朱元璋,朱元璋不应该直接把皇位传给孙子辈。

其实这么说也对,但是也不对。对于朱元璋来说,他不传给孙子,传给谁呢?本来他想传给自己的儿子朱标,但是,朱标英年早逝。他把其他的儿子都封为了藩王,他给哪一个藩王,众多的兄弟都不会服气,他还不如传给朱标的儿子建文。

朱元璋传位给建文,并不是没有考虑到众位皇子的不服气的,相反,朱元璋考虑得十分周全。

早在朱标还活着的时候,朱元璋就已经把朝廷的局面布置妥当,就等着自己去世之后,朱标即位。但是没想到,朱标英年早逝,只好把自己的孙子提上来。

其实,在朱元璋眼里,朱标和孙子朱允炆没有什么不一样,只要整体的布局没有发生改变,中央政权就还能平稳运行下去。

但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恰恰是他的孙子与他选择的重臣出现了极大的问题,导致了最后朱棣的反叛。

朱棣起兵帮助建文帝(公元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4)

在明朝开始建国的时候,朱元璋内部就爆发了很大的矛盾,说是矛盾,其实总体来说就是党争。

其中分为两派,分别是李善长代表的淮西派,和刘伯温的浙东派。其实,朱元璋还是利用了两派的矛盾,让他们互相绞杀,自己最后把这两大派全部清理干净。然后,朱元璋重新通过科举来提拔新人。

清理完了内部矛盾,朱元璋还把众多的儿子封为藩王,拱卫京师。朱元璋封的这些藩王是为了让他们在周围保卫明朝的领土,不至于在明朝初年,天下不稳定的时候周围遭到外族入侵。那个时候,北方还有残余的北元势力。北元势力比较强大,所以,朱棣的军队是比较多的。

那么朱元璋有没有考虑到这些藩王会反叛呢?其实,朱元璋也考虑到了。

朱棣起兵帮助建文帝(公元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5)

3、朱允炆失败的真相


朱元璋为什么要把众多儿子发往边疆,其实就是给他们一块生产力不高的土地,让他们在明朝初年,朝代变换时期,还比较动荡的时候保卫边疆。我们知道,边疆的生产能力远不如内地。在汉朝,为什么有八王之乱,因为他们占据了良田、矿产等等优势条件,但是,就是这样,汉文帝、汉景帝也仅仅就靠着川蜀之地与关中地区,打败了众多的诸侯王。

而现在朱允炆享有大片的中原地带,只要能安心发展个几十年,其生产能力就会大大超过这些藩地,到时候,朱允炆号令天下,谁敢不从。

到时候,朱允炆只是需要简简单单发布一个类似于汉武帝一样的“推恩令”,明朝的大患也就安然解除。

朱棣起兵帮助建文帝(公元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6)

而且,不仅是这样,朱允炆还有汉武帝所没有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那就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只有皇帝有权力享有的人才选拔,朱允炆完全可以通过科举来选拔大量的人才。随着中原地区,生产力上升,人才的不断增多,周围藩王很快就与中原的王朝差距增大。

朱允炆有朱元璋给他打造得这么好的条件,他没有利用,急于削藩,最终导致了最后的失败。

4、朱允炆失败之后,难以东山再起


朱允炆失败之后,朱棣马上迁都。迁都就意味着朱棣完全不信任南方的旧有的势力,他回到了自己的根据地,北京,当时也叫燕京。

朱棣重新建都北京后,开始建立拱卫自己的势力,这些势力保卫的是自己的利益。随着一切安定下来,朱允炆就很难再东山再起了?其实朱允炆想要东山再起确实很难了。在朱棣定都北京之后,朱允炆其实就已经没有了机会。

朱棣起兵帮助建文帝(公元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7)

朱元璋留给后代的势力在南方,而不在北方。他没有想到朱允炆会失败,也没有想到朱棣叛变会成功。等到朱棣成功后,把都城舍弃之后,大量的北方势力成为了明朝的重要势力。再加上朱棣手里有一支强悍的骑兵。朱允炆就是再度出现,他集结兵力、囤积粮草都需要时间,而朱允炆因为激烈削藩,引起众藩王恼怒,这就使得朱允炆在已经是社会性的死亡。

朱棣起兵帮助建文帝(公元1402年朱棣造反成功)(8)

总结


后来有人传说朱允炆在知道自己失败的时候,想要自杀,想起来爷爷给他留下的盒子。打开盒子一看,原来是剃头的剃刀与袈裟。原来是爷爷给后代子孙留的保命之物。朱允炆于是剃度出家,流落民间。

我想,朱允炆在自己叔叔朱棣进入皇宫的那一刻其实已经死亡了。他是否还活着已经没有人关心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