铯是最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吗(自然界中最软的金属)

铯是最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吗(自然界中最软的金属)(1)

铯的“脾气”非常大,放在水里就会自燃爆炸,不过放进煤油中又变成了一个安静的“美男子”。

铯是自然界中最软的金属,莫氏硬度只有0.2,所以可以在煤油中轻易切断,它的熔点为28.5摄氏度,将一管铯金属攥在手中,就能看到其熔化成液态,这样一种极为活泼的金属。

铯是最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吗(自然界中最软的金属)(2)

在自然界中仅以盐的形式存在,而你一定想象不到的是,100多年前科学家们竟然从矿泉水中提炼了铯金属,19世纪50年代德国科学家罗伯特·威廉·本生发明了“本生灯”,他发现把含有不同元素的物质放进火焰中,呈现的颜色不尽相同,例如含钠的物质呈黄色,含钾的物质呈紫色等等,那么能不能利用这个灯,推测出一些新的化学元素呢?这就需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1.当几种元素混合在一起时,一些剂量多的元素颜色明显,而剂量少的元素却几乎看不到颜色;2.有些物质燃烧后,呈现的颜色基本相同,肉眼难以分辨。所以,本生感叹道:“如果有一种比眼睛更专业的东西就好了!”这件事被德国的另一位科学家古斯塔夫·罗伯特·基尔霍夫知道了,他刚好发明了一种能把光线分开的“光谱分析仪”,于是两人合作找到了一种发现新元素的方法。

铯是最容易失去电子的金属吗(自然界中最软的金属)(3)

光谱分析法即把物体加热后产生的蒸汽透过分光镜就能观察到不同的光线,本生尝试把一瓶产自瑞典丢克海姆的矿泉水放在本生灯的火焰上,然后用分光镜分析成分,他发现里面除了钾、钠、钙、锂等元素的光谱,还有两条距离很近的蓝色光线,在重复试验多次后,两人确定这是一种新的碱金属元素并将它命名为“Caesium”,也就是拉丁文中“天蓝色”的意思。那时的他们一定想象不到,从矿泉水中提取到的铯比黄金还要昂贵,一克能卖到上千元,也想象不到性质如此活泼的金属会在尖端科学领域发光发亮。

上世纪中叶铯-137就开始应用于工农业和医疗领域,上世纪80年代铯开始在航空航天领域大显身手,在“离子火箭”中金属铯被加热到1650摄氏度变成蒸汽,然后用电子束轰击铯原子使其电离,铯离子在高电压和强磁场的共同作用下就可以形成每小时15万公里的离子流从火箭尾部喷出。

1967年人们依据铯-133原子的振动周期重新定义了“一秒钟”,1995年法国成功研制了“铯原子喷泉”也就是“冷原子钟”,它不仅是精准计时的仪器,也是GPS的基础支撑技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