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阳汉城是怎么出名的(唱响枣阳帝乡品牌)

[融媒刷刷]中国汉城:唱响枣阳帝乡品牌,觉醒城市底蕴

枣阳汉城是怎么出名的(唱响枣阳帝乡品牌)(1)

中国汉城屹立枣阳之东

枣阳汉城是怎么出名的(唱响枣阳帝乡品牌)(2)

在汉城参加亚洲青少年电影节的电影工作者及明星嘉宾

荆楚网讯 (记者刘阳)2016年10月31日,湖北省枣阳市中国汉城内明星云集,第十一届亚洲青少年电影节在此闭幕。在为期4天的电影节期间,枣阳受到了中日韩三国电影工作者的一致赞叹!那么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们的目光,且让我们通过一座“城”来了解这座城市的底蕴。

巍巍大汉,熠熠辉煌。光武故里,帝乡枣阳。

据《后汉书·光武皇帝本纪》记载:“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历史学家考证,蔡阳即湖北枣阳。

景区游客络绎不绝

2016年9月26日,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大型复古建筑群在枣阳开园,从此枣阳有了一张新名片--中国汉城。

临水顾盼,秀逸挺拔,“中国汉城”横亘于枣阳城东,与近在咫尺的浕水沙河共同构成枣阳“名水、名景、名城”的精致格局。占地180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这是一座根据考古发现复原的完整汉代都城,包括城墙、城门、护城河、外城、内城、宫殿区、后宫区、太子东宫、御花园、天街御道、祭祀灵台和明堂辟雍、官寺(衙署)、太学、漆里舍、街市、市楼、鼓楼、寺庙等。从建筑的整体布局到单体形制,都充分利用了对汉代的考古成果,建筑与景点的名字,均采用东汉都城洛阳相同的名称,使“中国汉城”的建筑文化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

宏伟的建筑是汉城的筋骨,厚重的文化是汉城的内核。

穿越历史苍穹,营造千年梦境。十一期间,汉城景区每天有御林军开城迎宾、皇家比武招亲、光武帝校场点将、光武登基大典、皇帝巡游等节目,再现了2000年前东汉王朝皇家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汉代亘古鸿美的历史画卷中人文气息浓厚的皇家和民俗文化,融入了现代创意,全新演绎了东汉时期的宫廷、市井生活,让游客能够在游玩中切身感受这段梦回大汉的美好时光。

枣阳汉城是怎么出名的(唱响枣阳帝乡品牌)(3)

皇帝巡游汉城 李晓军/摄

赏传承汉艺,感汉风民俗。汉城对流传至今的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进行广泛征集,并在考究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了二十八项民俗互动体验。你可亲身体验灵台里极具权威的地震测试,一蹦一跳之间,测出你的震级;还可参与古代运动会,木射、投壶、捶丸、诸葛连弩等意想不到的脑洞大开;书画、根雕、手工陶艺、汉服、汉代礼仪体验等古代娱乐活动,闲情逸致间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文化的精髓;手工纺线、织布、刺绣、手工豆腐坊、古法酿酒、皮影戏、评书大碗茶、剪纸,无不透露着古代的民俗民风……

枣阳汉城是怎么出名的(唱响枣阳帝乡品牌)(4)

非物质文化遗产汉代糖人 李晓军/摄

声光影画,回眸历史长河。据悉,“中国汉城”将以影视为媒介,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影视产业城。目前,正在筹备两部大片:一部是由湖北省文联主席熊召政编剧,著名导演高希希拍摄的30集电视连续剧《光武大帝》,将全景再现汉光武帝刘秀跌宕一生和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另一部结合汉代历史人物,打造一部电影《伏波大将军马援》。马援是台湾马英九先生的先祖,通过这部影片,为两岸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璀璨歌舞,再现大汉风云。为挖掘和弘扬民族文化精粹,改变单一旅游观光运营格局,中国汉城建设了一个建筑古典、设施现代的光武大剧院,携手阳光媒体集团打造一台汉文化大型4D多媒体剧目《汉颂》。剧目时长60分钟,由田园战火、龙飞白水、乐舞相和、维天有汉、汉和天下、宗脉家国等6部分组成,以一个“汉“字触动一个民族的情感,再现一段风云跌宕的汉朝历史。

枣阳汉城是怎么出名的(唱响枣阳帝乡品牌)(5)

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国

文化情怀,故乡情结,编织“中国汉城”梦

“选择在枣阳投资建设‘中国汉城’,无外乎两个原因,文化情怀和故乡情节”,湖北大汉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世国说,“从文化情怀来讲,中华民族是一个以汉民族为主体,多民族相融合的大家庭,汉民族文化发展源远流长。除了中国,东南亚一些国家也有不少汉族人,我游历了许多民族文化展示园,于是便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找一个地方建一个汉民族文化家园,让人们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根祖文化。从故乡情结来讲,我身为枣阳人,因两千年前这里诞生了一位历史名君----汉光武帝刘秀而感到特别骄傲。汉民族文化从汉代开始形成,最终我们找到了一个着眼点,在枣阳这样一个汉代的帝王之乡,建设一个不仅展示汉代帝乡文化,又能展示汉民族文化的园区。”

强化帝乡符号,觉醒城市底蕴

早在2012年,枣阳市委七届五次全会就提出,要突破性发展枣阳文化,争当“文化立市”战略先行军。此次,中国汉城开园无疑为文化立市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两千余年来,枣阳作为古帝乡,无数文人墨客留下诗词歌赋。东汉天文学家、文学家张衡在歌赋里写下“龙飞白水,松子神陂”八个字,唐人李白留下“朝涉白水源,暂与俗人疏”;韩愈留下“白水龙飞已几春,偶逢遗迹向耕人”;宋人宋庠留下“郁郁舂陵旧旁家,黍离千古此光嗟”;金人元好向留下“白水日夜车,石麟几秋风”;明人文朴生留下“白水龙飞遗胜迹,紫薇山拱护真垣”;清人张问陶留下“白水遗龙种,墓陵郁帝基”……

然而,尽管腹有诗书做底蕴,枣阳的帝乡之名却一直声名不显,如大家闺秀“锁在深闺未人识”。中国汉城的横空出世,把历史上的古城,把历史长河里的片段,从书本上,从地下请到了现实生活中来,用耀眼夺目的方式宣告了枣阳的帝乡之名。

汉语、汉字、汉族,汉文化的影响一直持续千年的扎根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与基因里,虽然由于历史的波折与动荡,造成了许多流失和缺憾,但随着中国文化经济的复苏和觉醒,人们正通过汉服、汉代礼仪、汉代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追溯强汉的气息,重塑民族精气神。而在这当中,中国汉城以及帝乡枣阳必将扮演重要角色,肩负起弘扬汉代文化,构筑民族精神内核的重任。枣阳、汉城不再是简单的地名和建筑,而将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

枣阳汉城是怎么出名的(唱响枣阳帝乡品牌)(6)

中国汉城市民文化广场不定期举行演出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奏响丰收凯歌

今年“十一”黄金周,借着中国汉城开园带动人气,枣阳各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在长假期间共接待游客16.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达54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1800万,同比分别增长20.3%、19.7%、18.5%,汉城已成为游客到枣阳首先之地。另外,以景区为依托,汉城还将建设一个航母级城市商业公园,融合商业零售、商务办公、酒店餐饮、公寓住宅、综合娱乐五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城中之城”,既丰富和完善城市休闲、商贸流通功能,又大幅提升枣阳商业经济发展水平。

“中国汉城”的建设,一方面让枣阳市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四大文化场馆--博物馆、城市影像馆、光武剧院和影视中心,以及休闲广场,为丰富市民文化生活提供了硬件设施。同时吸引游客消费,拉动当地GDP,为市民增收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借着帝乡文化牌和“中国汉城”这一标志性建筑的吸引力,投资文化旅游的民营资本和全国各地的企业云集枣阳,深化打造汉文化核心版块内容,带动城市旅游发展,为老百姓和经商者带来机遇。

“中国汉城”是枣阳的一张名片,也是枣阳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标志着枣阳由以门票为主的景点式旅游,在向全域旅游,生态休闲体验式旅游发展。这种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促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模式,必将从内到外,从软件到硬件,从文化到经济,为枣阳带来完美蜕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