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的发展现状(在流行文化中诞生的汉字又将何去何从)

在大街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广告:开餐馆的将“十全十美”里的“十”改成食物的食;开澡堂的将“随心所欲”的“欲”改成沐浴的浴;做股票的把“五谷丰登”的“谷”改成股票的股,等等。

著名语言文字学家王宁教授,把这类商家为了达到宣传效果,而乱改成语的现象,称作是戏谑汉字

关于汉字的发展现状(在流行文化中诞生的汉字又将何去何从)(1)

这样的用法固然很幽默,但如果成为一种风气,越来越多人拿成语随意乱改,不但感觉不到创意,反而使人觉得,在拿成语开玩笑,扰乱汉字的正常使用,误导正在学习阶段的孩子们。

使用端正的汉字,应该是每个华夏子孙必备的素质。让我们跟随王宁教授,一起走进汉字与中华文化的华美殿堂吧。

汉字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我们既可以通过汉字记载的文献,来了解中华历史文化,也可以通过解析汉字的结构和系统,看到古人的生产文化

一些字以“犬”做偏旁,把它们联系起来看,很有意思。

您看“猝”字,是指狗藏在草丛中,噌一下就窜出来的样子,这也是成语猝不及防的意思。

那么“独”字和狗有什么关系呢?您想想看,牧民们是不是常常用一只牧羊犬,就能管住一群羊了。所以才会说“羊为群,犬为独也”

再来看“尘”字,在小篆中,这个字是由三个鹿和一个土组成的。为什么用鹿来表示尘土呢?

鹿是群居动物,总是一群一群地行动,它们跑步的动作十分优雅、轻盈,被蹄子扬起的土,非常细小,就被叫做“尘”了。

还有一个有趣的字,是美丽的“丽”字。繁体“丽”字下面,还有一个“鹿”。

这是因为呀,在古代婚礼中,娶亲的人要去纳聘,纳聘的礼物就是鹿皮。

在聘礼纳贽的时候,要将漂亮的毛色,展现给被聘的一方。

还有,鹿性格温顺,两角成双,非常漂亮,正好象征婚姻美满

“丽”加上单人旁,就是伉俪的“俪”。也能看出,“鹿”象征着夫妻和美。

从这些汉字字义中,我们能够看到,在早期人类文化中,人和动物的关系那是非常密切的。

等到进入农耕时代,人和草木的关系日渐紧密。农耕文化的特点也充分体现在了汉字中。

关于汉字的发展现状(在流行文化中诞生的汉字又将何去何从)(2)

草、木、竹、禾,是表示植物的四大部首。

木有根枝,草苗向上,竹叶下伸,禾有低垂的穗,体现出古人对植物的细致观察。

另外,在“木”字的不同位置加上一横,还可以变成另外3个不同的汉字。

在“木”字下面加一横,是“本”字,“本”的本义是树根,用一横标示出树根的位置。

在上面加一横,是“末”字,“末”的本义是树木的末梢,用一横标示树梢。

在中间加一横,是“朱”字,标示出树木的主干。

如果“朱”字再加上一个木字旁,就成了“株”——这是树木独有的量词,我们现在还在说一株树、两株树。

还有,如果截去“木”字上边的短竖,就是“蘖”的古字,指的是砍树后留下的墩子。

“木”从中间砍掉一半,就是“片”字,表示木头的一半。

与树木联系密切的还有“封”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封”字,上面是一棵树苗,下面是一团土。后来,右边加上一个人,伸出一双手,表示培土的含义。

“封”的本义是培土植树,用土把树根埋起来。由此引申出密封、封存的词义。

后来发展到小篆,这个“封”字右边的“手”变成“寸”,咱们现在写“封”字,右边还是一个“寸”字。

这个“寸”也很有意思。在古代,凡是跟制度有关的文字,就有“寸”字旁。比如射箭的“射”字,最开始是代表一种考试制度

古代分封小国,以种树作为隔离带,有分界的作用。

分界跟分封有关,分封跟制度有关,所以本意指种树的“封”字,右边就改成“寸”字了。

咱们都知道,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形体是按照汉语词汇的意义来构造的。

王教授说,汉字的字理是不能乱讲的。一则因为每个字都有它历史发展的背景,二则文字之间有相互的联系。

乱讲汉字,经常会讲错了一个,弄乱了系统。

例如:“饿”字中的“我”,是表音部件,但有些人硬要把它解释成“我要吃(食),因为我饿”,这是把“我”曲解为表意部件。

这就会误导对其他字的理解,比如俄国的“俄”、天鹅的“鹅”、和峨眉山的“峨”,就会被类推成“我的人”“我的鸟”“我的山”,岂不变得很荒唐?

在汉字教育中,早先有的老师主张用“字族文识字法”,比如说,“天青水清天气晴,小小蜻蜓大眼睛,吃了蚊虫心情好,请来伙伴同欢庆”。

在这个短短的童谣中,清澈的“清”,晴天的“晴”,蜻蜓的“蜻”,眼睛的“睛”,心情的“情”,请来的“请”,这六个字的读音,虽然声母和声调稍有差异,但读音和“青”字都有关系。

这就是在渗透中学习,也是对归纳思维的培养。

汉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书写规则。

关于汉字的发展现状(在流行文化中诞生的汉字又将何去何从)(3)

写字不能写“倒笔画”,一定要遵循“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撇后捺,先入后封”这些基本规则。

虽然我们不必每个人都成为书法家,但仍然要写好每个字。

以前人们刚开始学习电脑输入汉字的时候,使用的是一种五笔输入法,通过笔画和字型对汉字进行编码。

如果书写的笔顺不正确,就打不出那个字来。就会被取笑说:小学没学好

汉字,从殷商甲骨文到现代楷书,字型、字体经历了3400年的变化、发展,承载了很多文化。

除了流传下来的这些实用汉字,随着网络的发展,还产生了大量新造字。

比如“囧”字,这是个很有想象力的汉字:一个八字眉加上一个嘴,像很窘迫的样子。

这个“囧”字,自古是当“窗格”讲的。不过汉语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也许很多年之后,这个字就将取代原来表示“窘迫”的“窘”字了。

到时候,未来的人反而要到我们这个时代来考古了。

汉字的发展变化,也应当有前提。王教授的观点是,在正规场合和规范教育中,用字宜于雅致、准确。

王宁教授通过十个讲章,带我们探讨了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性质特点、字理结构、书法艺术等。

如果想更多了解汉字及其所负载的中华文化,王宁教授的这本《汉字与中华文化十讲》,可以为您打开学汉字、懂汉字、爱汉字的一扇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