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夜叉四魂之玉最后怎么样了(从犬夜叉四魂之玉)

一、前言

世界所有人皆为烦恼所苦,一个污点都没有的人,在人世间根本不存在,那些一直妄想崇高伟大的人,自私自利,不择手段,恶贯满盈的人,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够得到救赎。

——《犬夜叉》桔梗

这是日本动漫《犬夜叉》中桔梗的经典语句,近日,《犬夜叉》在B站上线的消息让很多人十分惊喜,童年系列动漫的回归,让不少人去重新回顾了这部童年经典系列作品。半妖犬夜叉在桔梗和戈薇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让不少人因为站队问题陷入纠结。

作品中每个人物身上都有着让人心疼的故事,这也是很多人对这部动漫记忆深刻的原因。无论是半人半妖一直不被接受的犬夜叉,还是一心保护村子最终舍命的巫女桔梗。在很多作品中,不完美的人设往往更让人印象深刻,多部日本影视作品都会利用这种方式来塑造作品角色。日本人做事往往追求一种惊喜,完美的状态,但在审美趣味上,他们对“不完全之美”,也就是“残缺美”,有一种独特的认可和赞美之情,并最终衍生出了一种文化。

二、日本文化中的“残缺美”

美是什么?在不同的国度和文化中,美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美一直在不断的被重新定义和认知,在日本,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对“残缺美”认同和欣赏,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精神和日常生活中。

日本多火山、地震灾害的地理环境特征,让日本人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同时也容易对生活中的欢乐产生一种会随时消逝的不安之感。敬畏自然的同时,他们更感叹世事无常,生命易逝。自然环境的多变性让日本人对事物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思想,“残缺美”。日本人认为残缺美产生于两种状态,一种是还未达到圆满;另一种是达到圆满之后逐渐消亡的过程,跟“月盈则亏”类似。

残缺包括不完善的、不圆满的、不恒久的,是一种不稳定、逝去的,未完成的表现。残缺美是哲理中的美感,和而不同,大成若缺,虚中有实等都有残缺美的概念。在日本人的美学理念中,残缺美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启迪智慧,带来力量,增加活力。体会和欣赏这种残缺美,当残缺存在于美的整体中、折射出美的内涵时,局部的缺陷恰好衬托出整体的熠熠闪光,由此构成的残缺之美,却可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享受。

日本人喜欢樱花,喜欢樱花那刹那绽放之后就凋零之美;他们崇尚武士道精神,“切腹”被其认为是崇高的精神意识,将生命的光辉保留在那一刹那。日本人对残缺美的热爱在很多方面都有体现,动漫作为日本文化传输的一种表现形式,很多作品中都有残缺美的体现。

三、《犬夜叉》,人物设定上体现的“残缺美”

1、关于《犬夜叉》

《犬夜叉》是根据日本漫画家高桥留美子老师(日本女性漫画家,小学馆的代表漫画家之一,代表作《福星小子》《相聚一刻》《乱马1/2》《犬夜叉》《境界之轮回》等。)所著同名漫画作品改编的电视动画,该片由SUNRISE动画公司(日升社,是日本动画制作企业之一,创始于昭和47年9月,以制作机器人动画而闻名于世。)制作,在2000年10月16日—2004年9月13日播出。后追加制作了26集的《犬夜叉完结篇》,2009年10月3日—2010年3月29日播出,共计193集。另外还有4部剧场版:《超越时空的思念》,《镜中的梦幻城》,《天下霸道之剑》,《红莲之蓬莱岛》。

犬夜叉四魂之玉最后怎么样了(从犬夜叉四魂之玉)(1)

犬夜叉海报

故事概述:犬夜叉是战国时期大妖怪斗牙王和人类公主十六夜的儿子,作为非人非妖的半妖犬,犬夜叉受到两方排挤,他为了成为真正的妖怪,一心争夺宝物四魂之玉。巫女桔梗为了保护村子和净化四魂之玉,不断和前来争夺的妖怪战斗。通过不断的打斗和了解,犬夜叉和桔梗相爱了,并约定利用四魂之玉净化犬夜叉变为人类,两人就可以厮守终生。

悲剧却在约定的日子发生,桔梗死了,犬夜叉被封印...五百年后,桔梗的灵魂和四魂之玉一起转世成为现代少女戈薇,戈薇被百足妖怪强行带到了战国时代,无意中解开了犬夜叉的封印。随后在夺回被尸舞鸟抢走的四魂之玉时,戈薇无意之中射碎了他,使其分散各地,为了找回碎落各地的四魂之玉,戈薇和犬夜叉在法师弥勒、驱魔师珊瑚、叉尾妖猫云母、小狐妖七宝的帮助之下,一同对抗大反派奈落,并四处寻找四魂之玉碎片,开始了一段冒险旅途。

《犬夜叉》中的每个人物的背后,都有一段让人感伤的故事,不被人类妖怪容纳的犬夜叉,为了保护四魂之玉死去的桔梗,深爱犬夜叉却目睹他一次又一次甘愿为桔梗舍身的戈薇,他们每个人都是善良而美好的,但背后的故事又让人感觉不是很愿望所以才记忆深刻。生活虽美中不足,但心一直向往着圆满,故称之不完美之美。

2、《犬夜叉》中“残缺美”的体现

没有一件事,也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 但这也并不妨碍我们创造美,欣赏美,因 为残缺也是一种美。

《犬夜叉》中几个主角的人物设定,似乎都是不圆满的。主角犬夜叉,半人半妖的出生,让他不容于两界。人类把他当做异类排斥他,妖怪也不能接受他。为了生存,他不断的修行使自己变得强大,不受欺凌。唯一愿意接受他的人类桔梗,为爱答应他用四魂之玉净化他,两人可以相伴一生,他以为自己终于有了陪伴。结果他却被唯一的爱人桔梗封印,带着愤怒和不甘沉睡了50年。爱人的欺骗与“背叛”,桔梗的死亡,都是犬夜叉生命的不完美,曾经的爱恋仿佛过眼云烟。

犬夜叉四魂之玉最后怎么样了(从犬夜叉四魂之玉)(2)

被封印的犬夜叉

一生为保护村子和守护四魂之玉的桔梗,一直在跟不同的妖怪战斗,身为巫女的她是美丽强大的,悲伤和孤单只能深埋心底。桔梗是美的,无论是美丽的外表,坚强的内心,即使是靠着怨念和憎恨存在世上的时候,她的品性依旧是善良的。

和犬夜叉的相知相恋一度让她以为自己可以成为一个普通的女生,过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但悲剧来的猝不及防,命运让她封印了犬夜叉,带着恨和不甘死去。50年后的她以残缺的灵魂寄宿在陶土和骨灰捏制的身体里,正如她对犬夜叉说的话:“犬夜叉,你觉得我看起来怎么样,像个人类吗?”,此时的桔梗,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于世上,即使此前种种误会得以解开,却最终还是一个人,找不到最终的归宿。从现实角度来说,桔梗的身体是残缺的,是陶土做的没有温度的身体,但她的外表,她的灵魂都是美的,桔梗的一生就是残缺美的一种体现,生而不得,爱而不得,却有一份遗世独立的美。

犬夜叉四魂之玉最后怎么样了(从犬夜叉四魂之玉)(3)

巫女桔梗

戈薇,拥有桔梗转世灵魂,身体里有着四魂之玉的存在。机缘巧合之下,她穿越回了战国时期,解救了封印中的犬夜叉,一见误终生。在犬夜叉、桔梗、戈薇三人的情感纠葛中,戈薇是后来的那个,虽然她并没有意识到。坚强乐观的戈薇因为太爱犬夜叉,承认过桔梗是她内心的阴暗面。犬夜叉和桔梗之间纠缠不清的感情,犬夜叉为了桔梗想要舍身赴死,她痛苦过,迷茫过,戈薇的内心挣扎过:

我回来这里后,就一直在想,在想犬夜叉,桔梗,还有我自己。当我知道你的感觉后,就知道我不能再留在这里了.....对于桔梗,我也想了不少,桔梗和我是完全不同的,即使我是桔梗的转世重生的。但是,我不是桔梗,我的心是我自己的。但是,你知道,我可以明白桔梗的一种感觉,一种和我一样的感觉,就是再见犬夜叉一面。不知为什么,每当我想到桔梗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时,就会觉得平静多了,那是同样的愿望啊。所以,我鼓起勇气来见你.....我想和你在一起,犬夜叉,我忘不掉你呀!犬夜叉,回答我一个问题...我可以留在你身边

戈薇的内心独白了包含了她的很多纠结,她最终选择了直面这一问题。从人物性格上来说,她有自己不完美甚至阴暗的一面,但她选择了去改变去正视她,甚至和犬夜叉一起去守护桔梗,最终得到了灵魂上的升华。

犬夜叉四魂之玉最后怎么样了(从犬夜叉四魂之玉)(4)

有所犹豫的戈薇

神乐,向往自由的悲剧人物。神乐是风之使者,被奈落夺走了心脏的她一直向往着自由。她虽然臣服于奈落,但暗地里一直找机会摆脱奈落。她渴望拥有心脏,希望可以像人一样拥有喜怒哀乐,她渴望自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为了自由,她付出了生命,她微笑着倒在一片雏菊丛中,见到了想见的杀生丸。“杀生丸:要走了吗?神乐:嗯,足够了。最后,见到了你。”神乐之死令人动容,她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唤起了大多数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我为什么活着?我为了什么而活?没有心脏的神乐,是不完整的,在追求圆满的道路上她虽然历经磨难,最终却获得了心脏,人的喜怒哀乐,得到了自由,虽然获得的代价是生命的消逝,日本人追求生命刹那的闪光美,追寻到生命意义的神乐,是美的。

犬夜叉四魂之玉最后怎么样了(从犬夜叉四魂之玉)(5)

消失在杀生丸面前的神乐

道家提倡清静无为,以抱残守缺为宗旨,残缺美更是发展到极致的体现。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不为外物所累,不以物伤身费神,摒弃外形之偏见,注重精神的圆满。

“以残缺为美”的独特审美理念,是日本人在特殊的环境和思想之下产生的文化特征,对日本人的生活和文学作品产生了很多的影响。这种审美观已经成为日本人一种特有的重要的文化心理,涉及面颇多。在日本人心里,残缺也有其美好的一面,他可以督促人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换一种心态,也许会有不同的收获。

四、《犬夜叉》“四魂之玉”,正邪两面的对应

《犬夜叉》这部作品,其主旨是探索人心,宣扬正义与爱,但却略有深意,借由故事中的人物来表达,很多细节方面的东西都需要慢慢体会。除了标题中的点睛之笔外,作者喜欢用心理描写来表达每个人的想法,“人类的灵魂如果没有经过磨练就和石头没什么是两样。”此外,很多道具的设定也有其深意,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当数四魂之玉的来历。

犬夜叉四魂之玉最后怎么样了(从犬夜叉四魂之玉)(6)

四魂之玉

《犬夜叉》中四魂之玉是能够给妖怪带来力量带来的宝物。四魂之说是来自日本神道教中的一种概念,所谓“一灵四魂”指的是任何一个生灵都有四种不同性质的魂,人心受到每一种魂占比不同的影响。

【一灵四魂】学说认为,心灵是和天联系在一起的一灵,由四种魂魄构成,称之为一灵四魂说。据史料记载,一灵四魂说是幕末至明治年间由日本国学者本田亲德创立。之后,他的弟子长泽雄楯的弟子出口王仁三郎则将其发展为“不但人类的心由一灵四魂构成,万事万物无不如此”的学说。在作品中功力高强的巫女翠子在和妖怪的斗争中,将自己和妖怪的灵魂融合,一同射出体外,形成了四魂之玉,形成了一颗涵盖了灵魂的结晶体,心的晶石。

四魂之玉是能够给妖怪带来力量的宝物。四魂之说,来自于神道观念中的一种,认为天地万物,皆有四魂,“荒、和、奇、幸”四魂,荒魂主勇,和魂为亲,奇魂生智,幸魂司爱,四魂合为一体,在人体内构成了心。犬夜叉代表勇的“荒魂”,七宝是代表亲的“和魂”,弥勒代表智的“奇魂”,珊瑚代表爱的“幸魂”。

四魂之玉根据使用者的不同,会变化成两种形态特征,正与邪:当它落入心术不正的人手中,就会演化出邪恶的力量,成为“曲灵”;在心境纯洁的人手中,可以让它净化成为纯洁的力量,成为“直灵”。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四魂之玉会根据拥有者的不同,也会有善恶之分。在奈落这样心术不正的人手中,就会受到污染;在桔梗和戈薇这样心灵纯洁的人手中,就会受到净化。虽有正邪两面,玉中的曲灵与直灵仍在互相打斗。四魂之玉中的曲灵曾利用奈落的身体现身与杀生丸及犬夜叉等人搏斗,更因惧怕日暮的灵力而将其封印。最后仍不敌正义的杀生丸,被其消灭。
以四魂之玉为主旨,《犬夜叉》其实是一部“心”的成长的巨著,身为半人半妖不被世界接受的犬夜叉,由一个不相信任何人,满心戒备的存在,因为桔梗和戈薇的爱和救赎,变得可以相信她人,心之所向也变得善良,由原本冰冷的心变得炽热,并爱上了戈薇。其它的人,如地念儿、紫织、金祸银锅、灰、五月(杜鹃)、白心上人等,内心也是不断成长的。可爱的信长、可怕的极度邪恶的桃果人,他们都对犬夜叉的内心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在《犬夜叉》的几个主要人物中,每个人都有独自的特性,戈薇的包容、桔梗最后为爱的放弃,犬夜叉最终的选择,弥勒的智慧,代表爱的珊瑚,从没有感情到衍生出七情六欲的杀生丸,向往自由的神乐,甚至是代表邪恶的奈落,不同的人物内心被刻画的十分鲜明。

爱与恨、正与邪的界限其实并不是那么明显,很多时候都是人来决定事物的最终走向,莎士比亚曾说:"事无善恶,思想使然。"一切不过是人心。

五、“残缺美”的现实意义

墨子云:“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世人皆叹世事无常,残缺美演化成一种文化现象,并不代表所有的残缺都有其美学含义,残缺美指的是虽略有缺失,但心之所向是美好的,才能称之为不完美之美,从中有所收获,这样的缺失才能产生美感。断臂的维纳斯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其舍弃了部分获得了完整,没有双臂之后的维纳斯,赋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残缺美不仅会让人印象深刻,还会给人以启迪,亲身目睹后的反思才会更有成效。不完美会让人心生感叹,但若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和思考这些问题,也许会产生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经历过痛苦磨难的人,心性往往更加的坚强,困境也会带给人超越的力量。什克洛夫斯基(俄国文学评论家和小说家)说:

艺术的目的就是把事物提供为可观可见,而非可认可知之物。艺术的手法是将事物奇异化、把形式艰深化,增加感受的难度和时间,因为感受艺术的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应当使之延长。

心理上弥补残缺之后,人才能获得质的成长,残缺之美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日本人的精神和文化心理。残缺美是日本人不同于其它国家和民族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心理,残缺美体现在日本人的生活以及文学等艺术作品中,形成了日本人一种独特的美的风格,最终渗透到日本人的精神世界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