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教育方法(教师节特辑:南怀瑾先生)

【按】以下内容节录自王启宗先生撰写的《平凡与不平凡》,选自南怀瑾先生七十诞辰纪念文集《怀师——我们的南老师》。

南怀瑾老师教育方法(教师节特辑:南怀瑾先生)(1)

尊师重道的观念,在五千年来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占有极重要的份量。大的方面不说,仅以对民间社会的影响而言,曾被视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乃至与「天地君亲师」,一并供奉。不幸在晚近数十年来,因受西方文化表层形式的撞击,「师之不尊、道之不行,其行由来久矣!」怀师于数十年前,感慨师道的沦夷;并为文大声疾呼,不断鼓吹复兴和倡导,企图力挽颓风。据我所知他是一位言行一致的学者,不仅发之于言,抒之于文,同时更是一位身体力行者。

乐清复戡朱鹏先生,为怀师早年启蒙的塾师,于1933年作古。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行谊所记:「先生幼颖敏,读书数行下。为诗文有奇气,操笔数千言立就。曾数为学校教席,莘莘学子,相敬相亲,终身无间言。」怀师幼年多得力于朱先生之启蒙和薰陶;尤其诗词方面获益更多,而有今日之成就。故朱先生亦为怀师念念不忘最景仰恩师之一。朱先生负才不覊,诗有奇气,唱和著作均多。惜多未能保存。怀师在美从其世兄朱璋处,寻得复翁吟草油印抄写本一册,为免于日后散佚,毅然于丙寅八月在台为铸版重梓,以广其流传,而志师道之不坠。朱太老师五十年前所作扫墓一律曰:

图为南怀瑾先生寄与朱鹏先生之子朱璋先生的和诗,释文如下:

丁卯六月初旬深夜治事方毕,取和朱璋筱戡世兄遥寄七十祝寿诗,不觉旧习复发,立成四律。甚矣,慧业之难除也。

浪迹生涯不计年

童真玩忽犹依然

短衣跃马轻如叶

信手批书狂亦颠

七十年更三大劫

八千里外一留仙

故人书寿翁呼老

方觉人间世已迁

另一位影响怀师最大的恩师就是:「散尽亿万家财,行脚遍天下,求法忘躯,大彻大悟的川北禅宗大德,盐亭老人焕仙先生。纵天之宝,邃博之学,潜心内籍,栖志心宗,抵老豁然发明大事,讵曰警语,关于楼中,扇摇契于江外,抑亦睹明星以悟道,见拈花而破颜者矣。悲大道之胥沦,四生之颠沛,乃毅然弃轩冕舍山林,远肥膏,杂尘习思,以如来家业,孔老薪传,立己立人而及国家天下也。」从以上对盐亭老人之介绍,可以略窥他的风范和器识以及一切。

盐亭老人,曾与虚云老和尚,并世弘法,法镜高悬,宗风耀烁。一时景从之名流学者,不惜千里跋涉。怀师即其得意门生之一,老人曾对其赞誉说:「怀瑾谛听,在山数十日,切见诸禅德,巍然自拔,有独立振衣之槪,老人至喜也。摄其众向道,导其徒回车,风其俦化行方国者,实为怀瑾……」。又一次老人在复函中,再奖饰怀师说:「台端丁年植学,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接物以礼,克己曰仁,曩在山时,老汉心窃内仪久矣。」

盐亭老人说法辩经于维摩精舍时,所有开示、讲记,无论分判诸宗门派,或究心三家内典,或随感赴机,以及诗歌、联偈、剧曲、杂章等,均经其门人编辑成《维摩精舍丛书》,由怀师总其成。全书函五集,分为:榴窗随判、黄叶闲谭、中庸胜唱、灵严语屑、及酬语等五卷,洋洋洒洒十余万言,为硏究儒、道、释三家学者,必读之宝典,该书初刊行于成都,嗣后以大陆易色,各自星散,惟有怀师东渡来台,随身珍藏,复继总编辑之余,再亲加厘订,又于1970年夏在台再版,以广流传,而宏师道。

诚然盐亭老人不愧一代禅师,深具慧眼,薪传适人。而怀师亦不辜负恩师之教诲,确能承受衣钵,率领群伦,游刃有余,被誉为近百年来,杰出之奇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如盐亭老人在天有灵,也可以说未留遗憾于尘世之间了!

南怀瑾老师教育方法(教师节特辑:南怀瑾先生)(2)

前面已经说过,怀师是位身体力行的人。他不只空谈理论,而且确能说到做到;他不但尊师重道,还能继承衣钵,宏扬师道;他不仅言行一致,尊敬自己的老师,就是他今日为其自己的学生延聘师长,也总是持礼以恭,待之以诚,不惜磕头为学生求师,兹再举几件为学生求师的小故事:

梵唱本属礼乐,礼以节众,乐以导和,不仅促使仪典气氛的庄严和隆重;也可以导入道的因缘。所谓「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目前台湾各寺庙对于诵唱不太重视,如法唱诵者,实不多见。本来一首很庄严的赞谒,如用花腔小调,或荒腔土调一唱,则其庄严之气氛顿失。怀师有鉴及此,并回忆当年在杭州时,听到灵隐寺那沉雄的钟声,伴着庄严的课诵,阵阵从梵刹传来,荡漾于湖山空际,余音缭绕悠扬,真使人宠辱皆忘,俗尘顿消之情景,特发心礼聘明师,以教授学生梵贝正统之念唱方法,期挽救佛教重要礼乐于不缀。可是在台梵唱主要有苏、浙两派,苏派出自宝华山,流传深远,在台传人,硕果健在者,仅戒德老和尚一人而已。他虽有「发音宏亮,掩盖狮吼;转韵悠扬,稽留听赏以徘徊。讽诵精诚,感动神明而袪邪;赞诵清幽,触发人心以向善。」之道行,无如年逾古稀,早已谢绝各方邀请,不出山门一步。而怀师为着兴绝继灭,造就后学,特为十方丛林书院学子延请明师,亲自携带礼品趋老和尚面前顶礼恭请。戒老感念于以怀师之尊,动机之善,以及发心之诚,不得不慨然首肯。

南怀瑾老师教育方法(教师节特辑:南怀瑾先生)(3)

图为《维摩精舍丛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