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梨园戏有什么剧目 闽南的古老剧种

福建泉州梨园戏有什么剧目 闽南的古老剧种(1)

福建泉州梨园戏有什么剧目 闽南的古老剧种(2)

文/林任生

梨园戏是生长于闽南的古老剧种,曾流传到闽南语系所到的地方台湾及南洋一带。由于它全部地和部分地保留了宋、元南戏中的《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劝夫》、《琵琶记》等五大名剧,以及宋、元、明的若干戏文;有着严格的师承,与一套独特的表演艺术,且因侷处一隅,较少受到晚近其它大戏种的影响,较充分地保存了原有的演出形式与自己特有的风格;由于它的基本音乐是丰富的南曲,还保存着唐宋以来的一些曲牌与乐器;也由于它在语言上还残留一些宋元古语的痕迹。因此,从戏曲文献史实上来看,可以初步推断梨园戏是南戏的一个支派,移植在闽南的土壤上生根开花起来的。

福建泉州梨园戏有什么剧目 闽南的古老剧种(3)

梨园戏在它的悠久历史中,发展分为小梨园和大梨园两派,在大梨园中又分为“上路”与“下南”两种。以上三种的表演和音乐基本上是近似的。

大小梨园之分,看演员是“成人班”和“孩子班”而定,至于何以有“上路”与“下南”之别,眼前还没有定论。有一种说法:元代省是叫“路”的,上路便是上头(北边)的省份,福建上头的省份便是浙江,“上路”可能是指浙江省份传来的戏。其次,直到现在,闽南人对北方人外地人常自称为“下南人”,所谓“下南”很可能便是指对外来班子而言的本地人的班子了。

“小梨园”是以七岁以上未成年儿童做演员的,由一个师傅口授教演,受着严格的身段(科步)训练,因为年龄的限制,很难有什么感情体会,只是跟着教师亦步亦趋,所演节目多为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神话传说,有浓厚的故事性。

“上路”有着比较完整的剧目,较丰富的歌曲,表演规格要求也较严。“下南”剧目较为粗糙,晚近偏重丑角的滑稽、讽刺与暴露,较为活泼一些,但每每随生意添加噱头。“大梨园”大多数是吸取“小梨园”中较大的演员而成的班子,具有一定的表演艺术基础,形式上较为自由,加上年龄经验的增加,思想感情上都比较有进一步的体会与发挥。

福建泉州梨园戏有什么剧目 闽南的古老剧种(4)

三种戏路各有自己的剧目,在过去是不能混演的。它们各自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艺术性的优秀成分,也存在着封建说教的、迷信的糟粕部分。“小梨园”旧名“七子班”到现在角色仍分为生、旦、净、丑、外、贴、末七角,大体上还存着南戏的旧制,大梨园还添上了小旦和二旦,一班有了九个角色便足够了。在七角中,以生、旦、净、丑为重要,名“四大柱”,因为角色少,通常都要兼扮(如贴兼扮院子,旦兼扮老生等),正因为如此,梨园只能演文戏。

梨园戏的表演艺术已走到定型的阶段。好的一面是还保持着原来的面目,很少受外来的影响。不好的一面是过于保守,限制了发展。

唱有一套唱法。白叫“白路”,也有一定轻重徐疾的念法。科步也有一套基本科步,叫做“十八步科母”(现在很少有人能说得清楚了),手的动作方面,有“举手到目眉,分手到肚脐,指手到鼻尖,拱手到下颜”的套语,和莆仙戏的手的表演是同一渊源的。

梨园戏的音乐叫南曲。曲调繁多,已知的就有一二百种。每个剧目有各自专用的曲调,如《陈三五娘》的曲调“长潮”、“中潮”、“潮叠”,其他剧目就没采用。从节奏快慢分为“七撩”、“慢三”、“快三”、“叠拍”、“散板”等。伴奏乐器主要是唢呐、笛子,其他乐器有二弦、三弦、洞箫。打击乐器有鼓、大小锣、小叫、响盏、铜钲、拍板、双音等。

梨园是闽南的古老剧种,抗日胜利后,大小梨园约还存有二十多个班子。解放后,大部分艺人回乡生产或改演别的剧种。1953年成立了“福建省闽南戏实验剧团”,当时的大梨园剧种在南安县有一个民间职业剧团,小梨园有惠安县新晋春剧团。

*本文选自泉州历史文化中心丛书《林任生集》

福建泉州梨园戏有什么剧目 闽南的古老剧种(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