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起源隐藏着巨大的谜团(月球上真的有嫦娥)

来源:【矿业界】小时候,,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月球的起源隐藏着巨大的谜团?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月球的起源隐藏着巨大的谜团(月球上真的有嫦娥)

月球的起源隐藏着巨大的谜团

来源:【矿业界】

小时候,

“嫦娥”是个遥不可及的神话,

而如今,人类已能登月飞天,创造奇迹。

2022年9月9日,就在中秋节前夕,

我们收获了一份来自月亮的赠礼——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球新矿物,

并命名为“嫦娥石”!

这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矿物,

我国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发现月球上新矿物的国家。

中国科学家再一次创造了历史,

创造了辉煌!

也不得不说,这也是中国的地球科学家

献上的一场独特的硬核式浪漫

9月9日,国家航天局、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在北京发布嫦娥五号最新科学成果: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在月球样品研究中发现新矿物,并命名为“嫦娥石”。

嫦娥石,图片来源:央视网

嫦娥石是一种新的磷酸盐矿物,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颗粒约2~30微米,呈微小柱状,伴生矿物有铁橄榄石、单斜辉石、钛铁矿、钙长石、斜锆石、方石英、陨硫铁和玻璃等。这种新矿物发现于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的玄武岩碎屑中。

第一批月球样品到达(中核集团核地研院供图)

发现这一新矿物的科学家团队,来自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地研院”)。2021年7月,嫦娥五号月壤样品向全社会开放申请,核地研院成为首批获得月壤样品的13家研究机构之一。

月壤样品(中核集团核地研院供图)

在对第一批月壤粉末样品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数十万个平均大小仅10微米的月壤颗粒开展矿物学研究,在一颗不足10微米的月壤颗粒中发现并锁定了疑似新矿物,开展了针对性的系统研究。然而,由于矿物颗粒太小,在现有仪器设备探测能力下,难以获取理想的结构数据。由于申请的样品量有限,全部研究仅允许消耗使用最多20毫克。面对种种困难,科研团队没有放弃,将目标投向了申请获批的第二个光片样品。

核地研院研究员(中核集团核地研院供图)

2021年11月,在申请到的第二个月壤样品后,团队统计分析了样品靶上14万多个颗粒,找到了嫦娥石的踪迹。经过不懈的努力,团队最终使用聚焦离子束电镜切出了一颗1074微米的纯的单晶颗粒,然后将颗粒转移到单晶衍射仪上收集衍射数据,终于解译出了嫦娥石的晶体结构。

14万颗粒靶图-标记新矿物位置(中核集团核地研院供图)

而后,核地研院的科学家们对嫦娥石进行了拉曼光谱分析、晶体光性描述和物理性质计算等,通过系统详尽的矿物学研究,确定其为一种从未被发现过的新矿物。

2022年8月,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CNMNC)全票通过了嫦娥石研究报告并颁发批准函,嫦娥石被确证为一种新矿物。

为了致敬我国航天嫦娥工程探月事业,核地研院将新发现的月球新矿物命名为“嫦娥石”,英文名为Changesite-(Y),发音为[tʃænˈəsait](嫦娥)。

“嫦娥石”是人类在月球上发现的第六种新矿物。由此,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世界上第三个在月球发现新矿物的国家。

月球样品显微镜照片(核地研院供图)

月球样品显微镜照片(核地研院供图)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这是人类40多年后再次采集月壤,也使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采集月球土壤的国家。

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国家航天局已完成四批152份共计53625.7毫克的月球样品发放,有33家科研单位的98位申请人通过申请。第五批月球样品正完成评审,后续按程序发放。

中科院、教育部、自然资源部、中核集团等多个单位获批承担月球样品研究工作,国外科学家、留学生也参加了联合研究。目前已在岩浆分异、太空风化、氦﹣3气体以及生物能转化等方面取得最新成果,对认识月球起源与演化,探寻月球资源的有效利用以及实现“零能耗”的地外环境和生命支持系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月球样品扫描电镜照片(核地研院供图)

便携式月壤样品移动箱(核地研院供图)

核地研院研究员(核地研院供图)

消息|李惜

编辑|马菀骅

来源|部分素材来自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新华网、央视网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