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幸福是什么(教育的幸福究竟在哪里)

教育的幸福是什么(教育的幸福究竟在哪里)(1)

全文长 3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4 分钟

教育的幸福是什么(教育的幸福究竟在哪里)(2)

实施“双减”虽然一年了,可是当下不少中小学校只停留在“双减”的表面,有些只为“双减”而“双减”,甚至是“作秀”。

因为不少校长依旧升学至上,依旧把升学率转嫁到师生身上,并把考分和教师的职称评审、评先选优、发放绩效工资等相捆绑。

有些教师为了提高考分仍在抢课拖堂,甚至随意瓜分音体美劳等课程的课时以及“两课两操两活动”等时间。

其实,基于基础教育的普及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当下绝大多数初、高中学生考入普、职高或普通大学应该问题不大,可是有些校长仍怂恿教师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教学方式,还“摁住牛头强饮水”,硬是把普通学生都绑架在考重点学校的“战车”上,致使原本应该接受不同的学习要求和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变成了同一种学习和同一种考试,致使原本可以学得更好的他们变成了尖子生的“陪读生”,甚至变成了学困生和“问题学生”。

就这样,过度应试没完没了,没有尽头。为此,不少教师发出感叹,教育的幸福究竟在哪里?

然而,笔者以为,教育的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认真的备课中,就在我们激情四射的课堂教学中,就在我们不厌其烦的选题、编题中,就在我们用心批改的一本本作业和一张张试卷中,就在我们一次次找学生的谈话和聊天中,就在我们精心组织的每一次活动中,就在我们风雨无阻去家访的路上,就在我们坚持不懈的读书、学习、反思和培训中,就在我们与同伴间“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争鸣探讨中……

总之,追求教育幸福的“金钥匙”就握在每一个教师自己的手里。也即我们自己就是教育幸福的“生产者”和创造者。

关键是我们要把思想再解放一点,要把教改的决心下得再大一点,要把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的行动落实得再快一点,要把“双减”的步子迈得再坚实一点,尤其对愚蠢、粗放、戕害学生又危害自己的极端应试,要坚决说“不”!要对野蛮的教育教学行为,做坚决的斗争!

其实,追求教育幸福,应该是全体师生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因为教育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因为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而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因为优秀毕竟有限,而且往往和机遇以及人际关系有关联,而幸福随处可遇,而且就在自己的身边;因为优秀可能昙花一现,而幸福才是人生的永恒追求和需求;因为教育就是人学,因为当下学生都是社会的未来,因为帮助他们成人是教育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更因为教师在立德树人、在帮助学生幸福的同时,也在成就和幸福着自己。

作为校长,应勇于担当教育幸福的“第一责任人”,应把学校办成每个师生都有幸福感的精神家园。事实上,如果没有学生的幸福,也就没有教师的幸福,而且教师就是学生的幸福之源。因此,每一个校长先要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师能的提高,为学生的幸福“添砖加瓦”。

具体说来,每一个校长都应该自觉端正办学思想,应该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教育思想,应该高度重视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应该以问题为导向,以转变弱势教师进而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为突破口,以磨课磨题和做题为切入点,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合发展为抓手,以“双减”为契机,以减负提质为旨归,引领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并尊重他们的差异,量身定学,大胆探索走班教学、“一个学生一张课程表”的新路子,倡导扬长教育,改革评价机制,用多把尺子评价他们,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去学习,从自己的特长走向成长;引导教师育人为首,重视家校联系,和家长携手同行,汇聚教育正能量,为学生过上幸福的学习生活而赋能。

作为教师,要为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架构幸福之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既快又慢,尤其是当下的他们心理成熟要比生理发育慢得多,而且他们每天都是“学校——家”两点一直线上生活,缺乏与大自然的接触和社会的对接,基本都是“温室里的花朵”,既缺乏抗挫折能力,又缺少实践的体验和磨练,更缺少生活的磨难。

而体验、磨练和磨难是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因为“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教师为此要走进学生的心里,用心研究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潜能特长,因势利导,扬其所长,帮助他们顺利穿越成长的迷茫地带。

要千方百计调节学生的学习生活,竭力走出课堂,挤出时间创设活动平台,有意识地增加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比如组织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学工学农,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生产劳动,让他们去插秧、去种菜、去施肥、去挑担等,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加他们抗挫折能力。

除此,还要重视学情分析,注重弹性教学,重视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的分层和分流,善于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善于破解不同学生的成长密码,善于挖掘并放大他们的潜能,切忌把他们“吊死”在升学的“一棵树”上。

尤其不要再以单一的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全部,不要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判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不要以“唯考试唯分数唯升学”的心态和静止的眼光把学生“看死”,不要戴着“近视眼镜”只看重学生当下的成绩,而不相信考试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却存在着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同时,要引导那些考试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多做自己喜欢的事,多发现和挖掘他们的其他兴趣,多引导和鼓励他们读一些有利于个性发展的书,注重技能和特长的培养。

为此,教师先要改变狭隘的教学观,要善于当好“学生”,要主动跨界,尽可能多地学习并掌握一些技能用以指导学生,以此提振他们的信心,用“另一种体验”“另一种成功”促进他们的学习,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成绩合格且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成长方式,帮助他们做更好的自己,为以后步入社会而赋能,这种差异化和多元化发展就是学生的幸福之源,社会也更加欢迎有幸福感的人。

除此,教师还要勇于追求自己的教育幸福。教师要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力量,需要底气。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自我革命”。

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当下的“双减”就是师生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的“舟楫”。因为学生的负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也减轻了;因为学生“松绑”了,教师也“松绑”了;因为学生学习快乐了,教师也快乐了。

因为学生负担减轻以后,就有了更多的读书和思考时间,就有闲暇时间可以运动、活动、旅游或旅学,就能保证他们充足的睡眠,这样他们的身心更健康,精力更充沛,学习能力随之而提高,提高考试成绩就是“小菜一碟”。

另一方面,教师要下功夫磨题和做题,要重视对习题的归类、整合和创新,既减少作业数量,减少考试频次,减少作业和考试的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又提高作业和考题的质量,进而为学生赢得更多的闲暇和自由支配时间,为实现教学高质量而奠基。

再一方面,教师要高度警惕教育的浮躁和功利,要拒绝诱惑,耐住寂寞,守住孤独,要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边反思跟进,边跨界读书,既读好经典、人文社科哲等有字之书,又读懂世界、社会、人生和学生等无字之书;边写作边总结,边提炼生成草根理论,边支撑实践,在改变和幸福学生的同时也提升与幸福自己。

同时也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挥自己的特长,以休闲和“慢”的心态追求高尚的教育生活。

当下,亟需教师把课堂和自主学习的时空全部还给学生,让“鱼在水里,鸟在青天”,成为他们每天学习的新常态,让教育的幸福充盛师生的每一天,这是教师追求教育幸福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也是全体师生最欠缺和最渴盼的。

知易行难,享受教育幸福的决定权就掌握在每个教师自己的手里。行动吧,老师们!

(作者周建国 单位系浙江省奉化区教育服务管理中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