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

作者:沈奕斐 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整理自2021新东方家庭教育春季高峰论坛

演讲主题《为什么父母陪写作业容易爆掉》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1)

在网上流传这样的段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又吵又闹,让路人耻笑,让老人血压升高,让邻居不能睡觉。”

当家庭遇到写作业的时候真的就是一场灾难。

我们家孩子也是这样的情况,就是一写作业就是要拉屎,要喝水,肚子不舒服,让蚊子咬了,分分钟都很想揍他。

陪孩子写作业,成了中国在家庭教育中遇见的非常普遍的问题。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2)

有一项新的研究,通过700多个定量问卷的深度访谈,发现父母的陪读愤怒指数跟儿童性别有关。

父母的性别对于怒不怒没有关系,妈妈陪妈妈愤怒,爸爸陪爸爸也愤怒。

但是孩子的性别产生极大的影响:男孩子的家庭,父母的愤怒指数明显要更高。

愤怒的情绪在儿童年级上没有显著差异。就是说你一年级很愤怒,别以为以后会好,你会一直愤怒到5年级。

父母的愤怒情绪和父母的收入没有关系:你收入高和低没有影响,但是学历高一点会让你的愤怒指数下降。

所以陪伴作业的时候,可能可以考虑读个硕士,读个博士,能够降低你陪写作业的时候激动的心态。

还有就是凡是和别人家孩子经常比的父母更为容易愤怒。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3)

那么,为什么我们陪伴孩子很容易愤怒?

我们社会学做了很多研究。

首先,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是这个不同不是跟别人不同,而是和父母的期望值不同。

在生物学的统计里面,有一个居中遗传:两个聪明一点的人会生出笨一点的人,两个笨一点的人会生出一个聪明一点的人。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4)

北大清华的教授他们生出来的孩子大概率是考不上清华的。

我和我的先生都是复旦,大概率的情况下我们的孩子是考不上复旦的。

我们不能承受我们的孩子竟然没有一代比一代强,我们提供了那么好的条件,他竟然没有比我们往前走一步。

有的孩子一点就通,但有的孩子,你觉得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对他来说极度艰难。

我们要足够了解我们的孩子,每个孩子都不一样。

我儿子在2岁才会说话,在那之前只会咿呀咿呀的发出声音。

但是他到2岁、3岁多会说话时,就可以说长句子了。

想想看,如果我在他一岁多的时候就很焦虑,带他看医生、去诊断他有什么问题,他是不会觉得自己厉害的。他会因为我们的焦虑而对自己产生怀疑。

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静待花开。

但是这个过程很难。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5)

这也就是家长会焦虑的第一点原因。

家长其实并不完全理孩子的情况,他的智商情况,他学习的方式,他遇到的问题,他的逻辑体系,我们都不了解。

因为不了解,就会很焦虑。

所以你要观察孩子:你不需要做所有孩子的妈妈,你只需要做他的妈妈就可以了。孩子的特点是不一样的。

第二,是因为你已经陷入到选拔机制里了。

有一次,我发现我儿子的数学没考到高分。老师说他解题总是跳步走。所以我就在他做题的时候,在旁边看他为什么跳步走。他告诉我说:“妈,我脑海里没有这么多步骤,我看到这个题目就知道答案了”。

但我们的教育是不管你脑海里有没有那个步骤,你必须要写出来,尤其是几何题,老师说虽然答对了,但是他的过程太简单。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6)

这时,如果这个孩子智商一般般,你就更焦虑了:别人都已经学的很快了,你的孩子还学不好。

我们在陪伴的过程中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很愤怒。

有人说好妈妈是一个好老师,我非常反对,我们研究发现家校之间是很不一样的。

学校教育其实是一个选拔机制。

我们跟老师不是在同一个立场,我们是协作,但是我们的立场不一样。

我们要爱孩子,你喜欢他不是因为他成绩好,而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

这就是为什么跟别人家孩子比的父母很容易是焦虑和愤怒,因为你已经陷入了学校的选拔机制里了。

我一直认为父母不能完全站在老师的立场,而是要和孩子站在一起,你跟老师是配合、协作的关系。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7)

但是回过头来我也不想简单的批评家长,我们做家长很难,为什么家长那么重视成绩,是有理由的。

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不确定的时代。

在不确定的社会里会发现人的本能做法是抓确定性的东西。

什么是确定性的东西?就是量化指标。

比如成绩很确定可以量化。

人格培养里面勇敢很重要,助人为乐很重要,可是我怎么能说我的孩子就比别人更勇敢?

你会发现心里没底,但是成绩给你了一个确定性的东西。

但当我们思考,情感支持能否量化、人格培养能不能量化,会发现家庭教育就是没有办法量化。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当我们把学习成绩放在首位的时候,就会忽视情感教育和人格培养。

我们的家庭全部变成数字化了,爱在哪里?

当爱被数字化卷进去的时候,会发现,现代性的焦虑会导致家庭里面这些概念全部没有了。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8)

网上看到过几句话很有意思:

牛顿投胎到你家也没有用,因为只要牛顿在树下刚刚躺下,你就会说,赶紧练琴去,根本等不到苹果掉下来;

如果瓦特看水的蒸汽特别好玩,你去玩的话你妈就会说离水壶远一点,小心被烫死;

阿基米德刚刚在浴缸躺下来,就听到妈妈说洗个澡还磨磨蹭蹭,还弄的到处都是;

当达芬奇画了几天的鸡蛋就听到妈妈讲你整天就知道画鸡蛋能画出什么名堂。

所以有人说人类之所以进步,主要是因为下一代不怎么听上一代的话。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9)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到底该怎么陪伴孩子学习?

其实要走出两个误区。

1、在整个陪伴重点中是是情感的陪伴。我们提供的是支持,而不是否定。

我们要给孩子个性化指导,给予不同力量的指导,日常生活中提高他的兴趣,让他有成就感,让他的学习更有目标。

在这里,我很坦率的告诉大家,你的教育方式跟孩子是否成功一点关系都没有,无论是专制还是权威型的家长,跟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相关性。

不过虽然对孩子成功没有影响,但是你把他拖下马的能力很强:他的心理问题,各种问题,他成绩本来可以很好,但是变的很差,做父母的都要反思。

所以家庭教育真的要做的事,第一是要减压。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10)

2、如果遇到问题,先问孩子有什么解决方案,我怎么做能帮到你。

后喻时代,年轻人已经站在老一辈的前面,他比你都懂,你得问问他此时此刻需要什么。然后在家庭里的情感支持,多一些身体的拥抱,共享一些快乐的时间,平等的对待,你会发现家庭教育做到这些至少不会拖后腿。

在后喻时代,父母的转变从权威者变成支持者,从守门员到慢慢变成教练,然后变成了啦啦队,到了青春期的时候你连啦啦队都没有资格做,因为人家要年轻漂亮的啦啦队。这个时候要走到你的观众席,让孩子有问题愿意来找你已经很成功了。

复旦女教授沈奕斐结婚了吗(复旦大学沈奕斐)(11)

我们的时代变了,我们要关心孩子,但是要谨慎出手,把问题变成技能才可以真正帮到他。

好的家庭教育平衡是王道,不是说学习成绩不重要,但是也不是最重要。

所以,我们要平衡今天父母的焦虑和孩子未来的需求。

我们今天的父母要放下全能者的傲慢,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焦虑是我们自身面对现代型的焦虑。

所以面对这个焦虑最好的方法是拥抱不确定性。

爱是需要学习的,幸福是需要练习的。

不是说现在苦一苦以后就会幸福,现在没有幸福的能力以后也很难幸福,而且我们的人生也很短暂,何必的苦大仇深。我们好好过我们的生活,今天幸福明天也可以幸福,所以希望我们能放下焦虑,享受家庭的幸福。

新东方家庭教育,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