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水利特征(大通河引水进入河西走廊的设想)

一提起我国的大西北,我们首先就会想到其干旱少雨的情况,其中自古以来作为连通西域的河西走廊地区也是一个干旱之地。河西走廊上的城市都是依靠着大大小小的绿洲而生存着,绿洲大则发展成为城市,小绿洲则形成一个个小村落。这足以证明了水资源对于河西走廊地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河西走廊水利特征(大通河引水进入河西走廊的设想)(1)

我们都知道,河西走廊的水资源主要来自祁连山的雪山融水,一条条区域性河流从祁连山上流向河西走廊。比较著名的有黑河(古称“弱水”),疏勒河和石羊河三条典型的内流河。这三条河流养育了河西走廊千千万万的各民族群众。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那么能否有其他水资源来补充呢?

河西走廊水利特征(大通河引水进入河西走廊的设想)(2)

我们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整个祁连山以北地区都是一片土黄色,说明这一区域是缺水的地区,但是祁连山以南的青海省的区域却是一片绿色,说明了这里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我们能否建设一系列的引水工程,把祁连山以南的多余的水资源给引入缺水的北部地区呢?

河西走廊水利特征(大通河引水进入河西走廊的设想)(3)

其实在祁连山南部地区我们早已经建设了好几个大型的引水工程。祁连山南部的大通河是黄河支流湟水的最大的一级支流,其平均年径流量可以达到30亿立方米以上,其中一半以上的水资源是可以外调(也就是说每年可以外调1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但是不会对整个大通河流域的生态造成影响)。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修建“引大入秦”的工程(引大通河河水进入缺水的甘肃秦王川盆地,目前秦王川盆地是兰州新区的所在地),是解决兰州等城市缺水的重要工程。除了“引大入秦”工程,大通河上还有“引大济湟”工程,该工程目标是解决湟水谷地的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河西走廊水利特征(大通河引水进入河西走廊的设想)(4)

从地图上看,祁连山北部水资源最丰富的大通河,其到河西走廊的直线距离只有90公里左右,我们完全可以建设一个“引大入河”的工程,来解决河西走廊缺水的问题。我们从数据上看,河西走廊海拔大约在1500米左右,而大通河流域海拔在1700-5300米,完全可以从祁连山的南坡打一引水隧道到其北坡,再通过高度差自流到缺水的河西走廊地区。

河西走廊水利特征(大通河引水进入河西走廊的设想)(5)

也许有人会说打通祁连山的工程可能会十分的困难,但是在2014年通车的兰西铁路客运专线都已经翻越了祁连山,就单单修建一条引水隧道应该也是能够完成的。“引大入河”工程完工后,我们可以协调“引大济湟”和“引大入秦”这两个工程,有计划的引水,这样可以充分的把这1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利用起来。

河西走廊水利特征(大通河引水进入河西走廊的设想)(6)

如果到时候大通河的水资源不够,我们还可以利用西北地区丰富的风能和太阳能,用来淡化青海湖的湖水,再供给缺水的地区使用(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湖每年湖区面积都在变大,供给淡化使用的水资源不成问题)。大家对引大通河河水进入河西走廊的设想了解了么,欢迎留言讨论。

河西走廊水利特征(大通河引水进入河西走廊的设想)(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