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秋凌霄对话(以家人之名相比贺子秋)

01

《以家人之名》马上就要接近尾声了,大结局也早早的就曝光出来,可以说是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李海潮和贺梅在一起了,贺子秋自然就成了李尖尖户口本上的哥哥,这五个人终于如愿的生活在了一个户口本上,成为法律意义上的一家人了。

贺子秋凌霄对话(以家人之名相比贺子秋)(1)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说,贺子秋比凌霄更让人心疼,因为从小妈妈就不要他,所以每次都担心李爸不要他,李尖尖不要他,每一次那种隐忍后的强颜欢笑,都让人倍感心疼。

可是,抛开演员演技来看,我真心觉得凌霄这个角色更让人觉得扎心。

因为哪怕自己碰到再大的事,都深深的放在心里,和谁都不说,总是默默承受,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有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等心理疾病的症状,即使在每个精神恍惚的夜里,都因为凌妈妈的呼唤而神经紧张、错乱,第二天也像个正常一样和大家相处,还和以前那个又当爹又当妈的状态一样。

贺子秋凌霄对话(以家人之名相比贺子秋)(2)

除了李尖尖,没有人从他正常的外表看穿他受伤的心,但即使李尖尖看出来了,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

02

凌霄小时候,因为一颗核桃导致亲妹妹意外去世,而陈婷就将罪责怪罪到凌霄身上,甚至近乎病态的对待凌霄和这个家。

贺子秋凌霄对话(以家人之名相比贺子秋)(3)

而凌爸虽说有着大爱,但在家庭中从来都是甩手掌柜,不管孩子,也没有办法缓和跟陈婷之间的关系,总是用逃避的方式解决家庭问题,最后导致两人离婚。

最后陈婷还当着凌霄的面,拎包走人。甚至在李尖尖问陈婷是不要凌霄的时候,还狠下心来,说“送给你了”。

亲眼所见,亲眼听到亲妈说不要自己,凌霄默默的看着陈婷走。

这不是凌霄头一回沉默了,他一直都是沉默的,沉默的看着爸爸妈妈吵架,一个人乖乖的待在门外看漫画,在别人家都有饭吃的时候,默默忍受着妈妈煮的泡面,还要假装自己是喜欢吃泡面的,所以在面对妈妈不要自己的时候,依然是沉默,没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更没有悲伤之情,因为心里知道,早晚有这么一天,因为心里知道,自己说什么都是没有用的。

贺子秋凌霄对话(以家人之名相比贺子秋)(4)

长大后的凌霄,成为李尖尖和贺子秋“擦屁股”的对象,李尖尖和贺子秋老是调皮捣蛋,还喜欢伸张正义,每次都是凌霄去善后,但也算是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童年,但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很快凌霄就成年了,突如其来的家庭悲剧也随之而来,外婆去世、妈妈在车祸中半身不遂,需要回新加坡调养,这个时候,妈妈这边的亲戚,都让凌霄来承担这一切,用道德标准绑架凌霄,让凌霄跟着妈妈回新加坡,照顾妈妈和后来的亲妹妹。

这一照顾就是9年,这9年每天过得完全可以说是“生不如死”,因为凌妈妈曾经病态的样子又重现了,不配合医生治疗,闹自杀,没收凌霄的护照,和凌霄无理取闹等等,自己伤了、累了无人诉说,也不知道怎么说。

03

贺子秋凌霄对话(以家人之名相比贺子秋)(5)

凌霄就是这样,总是隐忍着,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会将崩溃、不安展现出来。

而贺子秋不一样,虽说贺子秋的童年也很悲剧,从小就懂得讨好李海潮和李尖尖,见到李海潮就大声喊爸,见到李尖尖,不管是被骂还是被打被咬,都忍着,受着,为的就是融入这个家,让李尖尖接受自己。

从小就这么懂事,懂得讨好的孩子,确实让人心疼。

可是,向来会哭的孩子都是有奶吃的。

因为贺子秋会表达自己的担心,会表达自己的情绪,会表达自己的害怕、软弱,即使会有忍着、受着的时候,但总会在大家面前崩溃,李尖尖或者李海潮总能看出他的不对劲,然后给他温暖,给他信心,让他知道,家人永远都在。

贺子秋凌霄对话(以家人之名相比贺子秋)(6)

凌霄这么苦情就是因为他不会,不会当着家人的面哭,不会把自己的脆弱展现出来,总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其实内心早已千疮百孔。

很多家庭其实都是这样,会表达、会哭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关注,看似成熟的孩子,就应该照顾“不懂事”的孩子。

而凌霄就是那个看似成熟的孩子,因为不想再麻烦李爸,不想再让两个爸爸为他操心,为他心疼,不想自己弟弟为他担心,更不想让心爱的李尖尖受到什么委屈,有什么不安的情绪,所以独自承受了一切。都是因为小时候就不会“哭”,从小就是那个成熟懂事的孩子,所以长大了,也是打破牙齿和血吞。

贺子秋凌霄对话(以家人之名相比贺子秋)(7)

就像凌霄说:“人本身就一瞬间长大的,别人都不知道,只有你知道的一瞬间。”

现在回想起凌霄说这话,更让人心疼,因为我们压根不知道,他的心从什么时候开始伤的,从什么时候开始死的,又是怎么从这份伤、这份死心中,找到存活下来的希望和勇气。

凌霄的心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心碎,一次又一次在一宿又一宿的黑夜里,孤独的粘合自己碎成渣的心。

贺子秋凌霄对话(以家人之名相比贺子秋)(8)

如果可以,真的希望凌霄像贺子秋那样,崩溃就崩溃吧,找自己的家人、爱人要颗糖又不丢人。

—— END ——

作者:晴妹妹,汤小小写作班学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