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是谁(入木三分黄永玉)

■星眼读书/温星,阅读推广人,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开明文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入木三分,是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入木三分,是谁(入木三分黄永玉)

入木三分,是谁

■星眼读书/温星,阅读推广人,昆明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云南开明文学院副院长兼秘书长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

作者:黄永玉

编者:北京画院

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艺术界,最好玩、最通透、最具戏谑精神的人,是谁?

有个老头,叫黄永玉,96了,还在玩,还在写写画画,还在折腾。

不久前,他刚搞了一个木刻版画展,叫“入木”。最近,他又出了部版画作品集,自然也叫《入木》。

“入木”两个字,被他写得真叫入木三分。“入木三分”,是他木刻版画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他以语言和文字刻画社会百态的特征。

黄永玉,湖南凤凰县人,做木刻版画,画漫画、国画,写诗,写散文,各文艺门类皆擅,罕见的艺术通才。

于艺术通透,于人生更如是。他的人生乐趣与智慧,以漫画或段子的形式,在艺术界及诸多社交场合流传。

“这几年国内又有了新的好玩的活,‘教授满街走,大师多如狗’了,说的也是实在的情形。”

“讲句公道话,人和狗,哪一个更真诚?我认识的人越多,我就越喜欢狗。”

“我的感情生活非常糟糕,我最后一次进入一个女人身体是参观自由女神像。”

“人们对我最大的两个误解是:第一,他们仅仅因为我戴眼镜,就认为我是知识分子;第二,我的电影不赚钱,所以他们就认为我是艺术家。”

1947年,黄永玉23岁,其木刻版画便得到表叔沈从文首肯,被收入其代表作《边城》之中。1948年,萧乾在香港《大公报》主编副刊,热情张罗,为他举办首次木刻画展。

32岁时,黄永玉创作《阿诗玛》,成为中国版画史经典,再次“一举成名”。

迄今,黄永玉总共创作木刻作品400多块,幸运的是,基本都保存了下来。

它们全都收录于这部巨开本的巨册《入木》,作品题材涉及新中国、新面貌,文学插图,名人肖像,动植物小品,风景及其他六个方面。

书中,还收录了萧乾、黄新波、臧克家、陈履生等现当代名家关于黄永玉其人其创作的评述文字。

鲁迅被誉为“中国新兴版画之父”。其实,他自身并不创作版画,但是,近百年前,他便强力推动版画艺术,全心扶持年轻艺术家。那个年代的版画,是典型的革命文艺之一种。

及至当下,“版画第一人”黄永玉的创作中,则更多是生活的细节与智慧。萧乾说,“浮漾在他粗犷线条间的,是童稚、喜悦和奔放。”

尽管如此,由于版画艺术造型简约、线条硬朗的主要特点,在翻阅这部《入木》时,我的思绪依然不时会从黄永玉,而跳转于鲁迅。

黄永玉的版画特色鲜明,对于黑白的运用灵活自如,刀法变换,线面俱下,游刃入木,其构思、立意新颖绮丽,画面充满童趣与幽默。

论风格与题材,二者自不可并论之。但由黄永玉灌注于版画中的精神气,不时,我真的会想到鲁迅当年倾注于这项新兴艺术的激情与使命。至少,这份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别无二致的。

如今,黄永玉已然96岁高龄。木刻自然没法做了,但文章还偶尔会写。

几乎与这部《入木》同步,他最新的散文集《不给他音乐听》,也出版并引起了文坛和艺术界关注。我倒还没来得及读到,但早就读过的另一本经典《比我老的老头》也有了新版上市,想想其中的一些篇章,便忍俊不禁。

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子,他笔下和画作中比他还老的那些老头们,皆已隐身于历史尘烟之中,而他,依然还在这个苦乐交织、悲喜交加的人间折腾。


【《入木》自序】入木八十年

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里了,可能四百块左右。

零星的散失和“文革”被勒令上交的是少数。

我年轻时用厚帆布做了个大背囊,装木刻板、木刻工具、喜爱的书籍,还有一块被人当笑话讲的十几斤重的磨刀石。一听到枪声、炮声,背起背囊跟人便跑。

千山万水,八年抗战,这些木刻板子居然还能聚在身边,有如自己一半的历史骸骨, 不离不弃地过了九十六年。

我一辈子本事不大,受正式教育的机会不多,过日子倒是从来不敢苟且,不敢懒惰,怕都是刻木刻养成的习惯,一刀一刀小心往下刻,深(生)怕出现差池。

在军垦农场劳动三年,末尾那段日子,跟同事张佩义聊天,我说:“回北京不刻木刻了。”他问:“不刻木刻你吃什么?”孔夫子曰:“吾生也贱,故多能鄙事。”我想,找碗饭吃大概不困难。

一个人老了,要不依(倚)老卖老,便是信口开河。请原谅。

黄永玉

庚子年

【名家力荐】

臧克家:他的画面上尽是乡村的纯朴和儿童的天真……他的作品之所以动人,是因为他刀底下刻的,正是他生命里所有的。

萧乾:浮漾在他粗犷的线条间的正是童稚、喜悦和奔放。

陈履生:他有着湘西人的倔强、刁蛮的个性,也有着一种轻盈、浪漫、抒情的文人情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