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1)

中国盘扣

穿越千年的温柔

烟花三月,细雨如丝。江南女子,穿着旗袍,撑一把油纸伞,在白墙青石的小巷中行走着,影影绰绰,娉婷婀娜......

走过十里洋场,穿过战火纷飞,任凭时代更迭,旗袍这一东方美的关键词,依旧能惊艳岁月。而盘扣,这项中华民族传统民间手工艺,便是旗袍的点睛之笔。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2)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3)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4)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5)

*以上四图来自网络

“巧盘诘曲同心纽,

附绣回旋锦字诗。”

——《辽西曲》

旗袍风华绝代,

盘扣精致细腻。

若说旗袍承载了女性的绮丽风华,

那么盘扣则点缀着女子的千千心结。

2009年,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如今,盘扣在继承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大胆革新,不但延续了美化服装的功能,还“自成一派”,成为了能够独立陈设的艺术品。

在金山区张堰镇,就有着这样一位,盘扣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她在海派旗袍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徐永良先生处,获得了灵感与启发,凭着足够的热爱与天赋,她不断积极地尝试与探索,一环一绕、一系一结,一件件盘扣艺术品便诞生在了指尖方寸。她就是张堰镇社区学校,盘扣工作室的负责人——张连珍。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6)

张连珍获奖作品《旗袍盘扣》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7)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8)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9)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10)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11)

张连珍新作

从小就擅长且热爱手工的张连珍,曾是张堰二中的一名政治、劳技老师。

在进修服装专业的过程中,张老师迷上了旗袍和盘扣,于是她与盘扣的故事就此开始。

从最初只是单纯的喜欢,到如今成了盘扣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人,还有了自己的徒弟,张连珍老师表示,秘诀无他,唯有执着、热爱与静心。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12)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13)

谈及盘扣这项技艺该如何更好的传承下去,张老师与她的“学生”卢老师都表示,喜欢盘扣的年轻人还是很多的,其中还有不少男生,有时制作一两个小时都不会觉得累。

但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能够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它的,更多的还是老年人,一来可以陶冶情操,二来也能充实生活。

至于如何更好的传承,张老师表示,除了盘扣自身需要更多创新、与现代元素接轨之外,更多的宣传、对非遗的保护与重视也是必不可少的。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14)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15)

深圳20年来的神盘(它穿越千年而来)(16)

盘扣之美,

是东方含蓄式的美,

它细腻绚烂,也千变万化,

它既可以柔美婉约,也能够雍容华贵;

既可以简约优雅,也能够精致妩媚,

没了它,旗袍的韵味就少了一半。

没有哪种配饰能如盘扣一般,

离开了衣服本身

也能演绎出千般姿态、万种风情。

这样一门中华传统技艺,

值得我们代代相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