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取胜之道(孙子兵法所传之)

孙子兵法解读与实战体悟 丨 作者 / 刘文新,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孙子兵法取胜之道?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孙子兵法取胜之道(孙子兵法所传之)

孙子兵法取胜之道

孙子兵法解读与实战体悟 丨 作者 / 刘文新

这是孙子兵法讲武堂的第399篇原创文章

全文4285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有网友评论说:《孙子兵法》传道而未传法。

关于古籍经典传“道”与传“法”的说法没有深入思考过,不过不认同“孙子兵法传道而未传法”的说法,因为《孙子兵法》十三篇提供的就是战争操盘的系统方法,从信息、目标、预算,到部署、展开、变化等全套方法、工具和模型,这在之前的文章和书里都有详细解读。

既然之前我们讲了很多《孙子兵法》所传之“法”,那么《孙子兵法》传的道是什么?

网友“寻中蹈对”留言说是“安国全军之道”,按今天的常识来理解,用“安国全军”来归纳《孙子兵法》所传之道无疑是准确的。

之所以认同《孙子兵法》所传之道是“安国全军”,理由有三

第一,出自原文,是火攻篇的最后一句,强调“慎战”之决策。

第二,高度概括了军事在整个国家大战略中的地位,也是孙子六千言思想的总结。

第三,这个定义有时代价值,具有时新的意义,即“安国全军”的定义,放在任何时代都准确。

本文从两个角度来阐述《孙子兵法》所传“安国全军之道”的理解。

一、安国之道:建立打胜仗的实力与能力

军事力量,对于国家而言,其基本任务的就是“安国”,它要成为政治、经济、技术、金融等方面发展的保障,只有拥有打胜仗的实力、打胜仗的能力才能确保国家大战略的顺利实施与运行。

这一点,我想无需解释,美国在全球的霸权行径已经给出了例证,任何国家只要军事力量无法与之抗衡或接近,都有被收割的可能。

就是说,通过拥有迎战的实力与打胜仗的能力,而实现对它国的一种“威慑”,来接近“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目标,至少让觊觎之国有畏惧心理,不敢轻易动武。

从孙子兵法思想中,实现打胜仗能力的“安国”之道,至少需要两个方面的努力。

1、打胜仗的实力

孙子曰:兵众孰强。

兵,指的是武器装备,众,一说是指兵员数量,一说是指武器装备的数量,兵众孰强侧重的是比较彼我双方的武器装备。

无论是国家主体,还是企业主体,都处在一个博弈环境中,不可能简单地讲“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一定要有比较,有假想敌,至少要参考行业或品类发展的速度或程度,闷头做自己的事,抬头时发现已经落后一大截了,得不偿失。

武器装备是打胜仗实力中的重要指标,古代武器装备发展相对缓慢,今天则发展迅速,如果在武器装备上出现代差,那是非常危险的事,因此,一方面要努力追赶武器装备的先进技术,另一方面要逐步缩小武器装备的列装差距。

另外,还要解决生产与运输问题,这是“作战篇”下半部分的核心思想,战争的本质是消耗,战场上的后勤保障包含了恢复消耗的问题,古代可以“因粮于敌”,今天则必须解决战时生产问题和运输问题,才能解决恢复消耗的课题。

一般而言,战争一开始“火攻篇”所言“凡火攻有五”的目标中,就包含了军工生产基地,以破坏对方的恢复消耗能力;过程中还要破坏其运输、补给线,使其无法保障补给。

所以,掌握彼我双方武器装备的种类、数量、性能、装备的部队或兵种,部署的位置,以及生产能力、生产基地分布、存储/运输方式等,避免己方在装备上处于劣势,最好能够获得武器装备的优势或相对优势。

武器装备与军工技术是打胜仗的硬实力,基础保障。

2、打胜仗的能力

实力是基础,但不能过度依赖武器装备,而忽略了军事指挥上打胜仗的能力,这个能力的构建,要从两个方面努力。

第一,构建攻防体系

敌我双方战斗的本质上是两个体系之间的较量,是双方攻防体系的比拼,而战略则是构建这个攻防体系,战术是运用这个攻防体系。

俄乌冲突持续近半年,有人分析说,这场军事冲突中俄罗斯的表现看,说明了之前它们进行的军事改革存在很多问题。

其所言的“军改”就是其攻防体系构建,既体现确保国家安全的部署,也有实现军事目标的能力(战场上的攻守)。

一般而言,攻防体系的建立要依据国家整体战略目标来进行,早期我国以“防御”为总体目标,各大军区的部署就以此来进行;近几年的军改,我没查总体目标是什么,从五大战区的部署看,显然已经调整了目标。

《孙子兵法》中构建体系的内容主要在军形篇,攻守是功能,“地生度”是部署兵力、建设兵种、确定数量等核心要素的方法,之前很多文章讲“军形”,这里不再赘述。

第二,训练

孙子曰:士卒孰练。

比较彼我双方士卒的训练程度,与“兵众孰强”关系密切,武器装备越先进,对训练的要求越高。

在训练上,主要是两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基于武器装备的训练,一是基于谋略的训练。

基于装备的训练目的是实现武器装备效能的最大发挥,也要与装备性能相匹配的战术,这些都要通过训练来实现。

基于谋略的训练,属于基础训练,也是阵形训练,我们现在主要是队列训练,作战队形训练,解放战争时期,四野基于敌我形势创造了“三三制”的步兵战术,可以有效避免伤亡,并实现作战效果,这种作战队形中个体之间的协同,班排之间的协同,都要通过训练来实现。

可见,训练是形成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形成打胜仗能力的重要条件。

二、全军之道:实现打胜仗的程序与方法

“谋攻篇”讲“全”与“破”,这是目标管理的核心,也呼应了篇中的“兵不顿而利可全”这个用兵原则,一种利益最大化原则。

各家在解读“全”与“破”时,绝大多数注家都认为是针对敌的“全”或“破”,陈启天提供了另一个思路,即“全”我或“破”我,两个角度结合起来,更适合用来做目标管理。

全敌、破敌,是对外的目标;全我、破我是对内的目标与考核。

作为《孙子兵法》所传之道,“全军”要靠掌握正确的打胜仗方法来实现,名将之所以总能打胜仗,关键在于掌握了打胜仗的理论与方法。

两个方面来讲“全军”之道。

1、正确的程序、科学的方法

美军所讲的“OODA作战流程”是一种程序,它用这种循环体系,形成一个指挥决策体系、修正体系,当然,它们还有作战条例可参考,遇到某些情况,会有哪些选择或操作的方向。

之前我们讲过,《孙子兵法》军形、兵势、军争、虚实、九变这五篇也是作战指挥体系,加上察势系统,也可以构成一个循环。

察势,孙子十三篇构成一个察势体系,以准确判断战场形势。

决策,虚实篇的虚实之机判断。

部署,军形篇的兵力部署。

造势,兵势篇的奇正兵力展开,目标是创造虚实之机或实现避实击虚的作战。

行动,军争的战场移动,通过行军或输送,实现奇正兵力展开的动作。

九变,又回到察势上,因敌、因地、因组织、因将而调整行动与部署。

就是说,读孙子兵法不能仅仅去理解其原则、原理,更应从中构建起自己的操作体系,这样才能够建立起“为将者”的根基。

华为的“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让看得见炮火的人呼叫炮火”,也一种决策的程序,这种决策程序的关键是要适应战场、适应组织。

《孙子兵法》开篇“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适应性”的总纲,它在开篇强调所处环境(地)与组织能力(道)的匹配与适应,实际上,也包含了决策流程与组织能力的适应。

从《孙子兵法》角度看,实现打胜仗的程序正确、方法科学,需要从两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正确的操盘程序

我们始终在讲,《孙子兵法》是一套完整的操作体系,它不仅教我们做什么,怎么做,还教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这就是孙子十三篇的流程,从战场形势评估(始计)、预算管理(作战)、目标管理(谋攻)、兵力部署(军形)、奇正兵力展开(兵势)、虚实之机的察与造(虚实)、战场移动(军争)、部署和兵力动向调整(九变)、战场选择与创造(行军)、战时地势使用(地形)、战争阶段的策略与心理控制(九地)、外部条件借用(火攻)、信息系统建设与收集(用间)。

这个流程包含了察势系统、内部约束系统、外部约束因素、操作体系,有完整的操作程序,从我们的实践看,对企业操作是正确的操作程序,至于用到军事领域,没有验证,但它本身是军事著作,应该也是正确的程序。

第二,建设战场数据库

在企业的数字化工作中,我们从《孙子兵法》得到一个启发就是,不建模的数字化改造,对决策帮助不大。

之所以这样讲,我们发现《孙子兵法》中对每个操作实务中,都有对信息、数据的要求,只有在这些信息到位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其操作实务的正确决策,所以,收集信息不是信息的堆积和简单分类、汇总,而是建模,以提供预警、查漏、判断和决策作用。

我们看新闻,经常有美军侦察机到东海、南海等领域活动,或有侦察船在某些海域活动等消息,甚至还有它们伪装成民用船只接近我守备驻地的信息,这表面上看是挑衅,实则是在收集信息、建设战场数据、创造战场。

而在《孙子兵法》各篇的操作实务部分,都有信息、数据方面的要求,也可以对其建模,本号前文有文章专门写过,这里不再重复。

2、培养打胜仗的将领

从古到今,似乎成功的一方都有名将诞生,而且很多将领都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实践中找到了打胜仗的套路,尽管很残酷,但战争与和平是一种辩证关系,都热爱和平,但没有打胜仗的能力,是否和平不由你决定。

说句题外话,如果是2018年以前讲《孙子兵法》强调“不战”,似乎没人敢质疑,但随后这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用事实告我们,和平只有从自己能打胜仗中争取来。

那么,和平时期怎么培养将领?

第一,基础素养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中的“为将五德”可以作为将领的基本素养,智、勇是战场指挥打胜仗的基本条件,信、仁、严是治兵的基本条件,二者结合起来,塑造一位合格的将领。

第二,“将军之心”的养成

孙子曰:静以幽,正以治。

这代表了将军之心,战场上能够冷静深思,这是将军的基本素养,但我想还应该有一个坚强的战斗意志。

为什么要谈战斗意志?

我们要清楚《孙子兵法》谋势目的是什么,就是在气势上打击“将军之心”和“三军之气”,行动上冲击敌方的组织。

而脆弱的“将军之心”面对失败、不利的态势,就会失去信心,就会心理崩溃,就会选择撤退,这注定了失败。曾经苏联面对德国的进攻,形势危急,朱可夫的作用就是稳住了军心,制造敌方即将崩溃的消息,己方坚决不撤退,在双方都接近心理崩溃的临界点时,熬过了敌方,获得胜利。

所以,将军战斗意志的养成非常重要!看到乌克兰反攻成功,俄罗斯军队撤退,很多人开始怀疑俄罗斯不行了,余粮不足了,失误太多了等,这都有点缺乏战斗意志的表现。

这两点是基础,而打胜仗的手感既要在“演习”中摸索、磨练,也要在战场上磨练。

三、最后

如果说,古籍的思想中区分传道与传法,那么《孙子兵法》一定是道与法兼传。

它所传之“道”是安国全军之道,定义了军事在国家大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规定了军事所要努力的方向。

它所传之“法”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孙子十三篇的完整操盘体系,它不仅在流程上教我们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还从结构上,上半部分提供操作实务的要点,下半部分提供对应的操作方法。

关于《孙子兵法》所传之“道”,思考还不够深入,也不成熟,欢迎大家提供不同观点与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