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

首钢南区街区控规正在进行公示,首钢南区的未来正在揭开神秘面纱。虽然钢城早已东迁,但首钢永远是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1)

厂东门与天安门一线连

从17岁到26岁,我随父母在“十万平”居住了9年。“十万平”是首钢居民区,因建筑面积十万平方米而得名。小区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北侧,但那时对“长安街延长线”这一概念很陌生,只知道那段宽阔的马路叫石景山路。石景山路两边的白杨树高大粗壮,遮天蔽日,盛夏时节绿荫匝地,凉爽着过往的骑车人。

小区南边有一个337路公交车站,站名叫“老古城”。从老古城向西,下一站叫“厂东门”,首钢的东大门就在那里。厂东门坐落于长安街西延长线的最西端,距天安门18公里,就地理位置而言,厂东门与天安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为厂区主干道的起始点,厂东门是进入首钢的必经之地,是一个标志性存在。从1919年建成的石景山炼厂,到后来的国有大型钢铁企业,厂东门见证了首钢的百年沧桑。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2)

抗日战争时期,石景山炼厂曾被日军占领,并更名为“石景山制铁所”。疯狂掠夺中国矿产资源的日本侵略者,对石景山制铁所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将厂区周围2.5万亩土地圈入工厂,并用铁丝网与外界隔离。在圈地过程中,大量民房被拆毁,村庄被夷为平地,大批青壮年被押送到厂区充当苦力。在首钢档案馆里,可以看到两张日军占领时期的照片。一张照片上,工人进入厂区时给日本人鞠躬﹔另一张照片上,工人下班走出厂区时遭日本人搜身。尽管图片已模糊不清,但其记载的屈辱历史刻骨铭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厂东门并无特别醒目的建筑,至于展翅欲飞的雄鹰和古色古香的门楼,都是后来相继出现的。当年,骑车上下班的工人们和501路公交车从那里进出,就像进出自己的家门一样,那里连门卫也没有。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3)

大壁画和月季花园

进入厂东门后,向西行走500多米,路北是首钢机械厂特重型车间,厂房外墙上有一幅长168米、高10.8米、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巨幅壁画,名《众志成城》,内容为东起老龙头、西至嘉峪关、绵延6000多公里的古老长城,画面上的戈壁、沙漠、驼队以及黄崖关、金山岭、司马台、嘉峪关、祁连山等自然与人文景观栩栩如生。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4)

据说那是中国最大的长城壁画。巨幅壁画由首钢设计院设计,来自首钢各单位的70多名业余画家共同创作完成,所有创作人员均为首钢人。《众志成城》是首钢花园式工厂建设的题中之意,彰显了这家大型钢铁企业的文化实力。2014年,由于长安街西延长线施工,特重型车间厂房被拆除,巨幅壁画遗憾地不复存在了。

提起花园式工厂建设,不能不说说首钢月季园。月季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也是北京市的市花,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最大的月季花园在首钢,那是拆除污染严重的建筑构件厂后,在一片废墟上修建起来的。月季园位于厂东门内主干道南侧,东临陶楼,西望文馆,占地7万平方米,种植月季11万株、360多个品种。每年5月至11月花开时节,那里就成了爱花人和摄影人的天堂。1992年5月22日,邓小平视察首钢时,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这座月季花园。从工厂中的花园到花园中的工厂,是首钢人梦寐以求的愿景。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5)

文馆里面“大会餐”

月季园东边的陶楼和西边的文馆,都是首钢厂区足够气派的建筑。“陶楼”取自陶朱公传说,并且蕴涵深意。相传,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之后,辞官而去,经齐国西行至陶(今山东省定陶县)。定居陶地后,他经商致富,名扬天下,被后世称为陶朱公。这座用于会议接待和举办展览的三层仿古建筑之所以命名为“陶楼”,应该是意在激励首钢人像陶朱公范蠡那样,开阔视野,竭忠尽智,把企业做大做强。

文馆是首钢召开大型会议、举办文化活动和接待国内外宾客的地方,是一座集会议、餐饮、文艺演出于一体的大型多功能场馆。在承包制时期,每到年终,首钢都在这里举办庆功宴,工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大会餐”,厂矿领导与职工代表欢聚一堂,进退得失,艰辛与希望,尽在欢声笑语中。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6)

文馆这个名字比陶楼雅致,用意也许是营造文化氛围,使首钢人增添些书卷气,首钢领导干部周末大讲堂就在文馆举办。

首钢厂区内,我频繁出入的地方是五一剧场。这座以劳动者的节日命名的影剧院,是首钢工人的文化殿堂。在那里观看过多少场电影和文艺演出,我已经记不清了,在五一剧场看电影,成了我们这些年轻人的一大精神享受。

有一回,我与首钢动力厂的一位老工人闲聊,他不无自豪地说,梅兰芳、马连良、张君秋等京剧名家,都曾经在五一剧场演出过。看他满脸兴奋的样子,我也跟着兴奋,尽管这些京剧名家在五一剧场演出时,我还没有出生。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7)

石景山有几个名字

若论历史文化内涵,首钢厂区西北角的石景山可谓独具特色。位于永定河东岸的石景山是石景山区的地标,石景山区因这座山而得名。作为太行山余脉的石景山,海拔仅184米,却被称为“燕都第一仙山”。早在新石器时期,石景山一带就有人类繁衍生息,那里也是大禹治水、昭王建三宫一台的地方。唐幽州节度使刘济曾在石景山刻经、藏经,山上还留下了元代治理永定河的石刻。

石景山在历史上形成了南道北佛的格局,天空寺、孔雀洞、本来洞、东天门、南天门等佛教、道教建筑群依危崖、临绝壁,壮观而险峻,加上石佛、石屋、古井、玉皇神祠的御路等,俨然成为一个笼罩着神秘色彩的地方。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8)

有一天,一位首钢的朋友告诉我,厂区内有一个养鹿的地方。“鹿?”我问。“对,梅花鹿。”他肯定地回答。出于好奇,我跟他去厂区看鹿。那个养鹿的地方就在石景山下,一座不大的院子里,几只梅花鹿正在安安静静地东张西望。

饲养员是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工人,慈眉善目,满面笑容。他不谈鹿,却滔滔不绝地谈论石景山。“你们知道石景山有多少个名字吗?”他表情夸张地问。我摇摇头,朋友也摇摇头,他便得意地告诉我们,有四个——湿经山、失经山、石井山和石景山,而且每一个名字都伴随着一段有趣的传说。然后,他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了那四个名字的故事。

其一,湿经山。相传唐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时,途经永定河,被波涛汹涌的河水挡住了去路。正当唐僧师徒一筹莫展时,一只神龟浮出水面,游到唐僧师徒面前,并且答应渡他们过河。神龟用自己宽大的脊背,将唐僧师徒平安驮到了对岸。分别时,神龟拜托唐僧师徒一件事——见到如来佛祖后,顺便打听一下,自己何时能够修成正果,位列仙班。唐僧师徒满口答应。几年后,唐僧师徒取经归来,再次路过此地,神龟早已等在河边。它驮着唐僧师徒游到河中心时,忽然满怀期待地问:“我托师父的事怎么样啦?”唐僧师徒历尽千难万险才到达西天,早把神龟托付的事忘到了九霄云外。神龟一听,大怒,一抖脊背,将唐僧师徒倾入河中。尽管有惊无险,师徒四人平安上岸,但千辛万苦取到的真经全被河水浸湿了。他们登上岸边的一座小山,发现一块平整的巨石,便赶忙将经书摊开晾晒。当日风和日丽,经书很快便晾干了。湿经山由此得名,那块晾晒经书的巨石如今被称为“晾经台”,成为石景山上的一道景观。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9)

其二,失经山。经书刚刚晾好,一阵狂风自西而来,将所有真经悉数卷起。当唐僧师徒急忙去抢时,经书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如来佛祖感动于唐僧的虔诚,便将全部真经传给了他。但唐僧师徒走后,如来猛然醒悟——把回生经传到人间,假如人只生不死,那还了得?便急忙派四大弟子追赶真经。四大弟子在永定河上空看见唐僧师徒正在晾晒经书,便施展法术,收回了包括18部回生经在内的全部真经。真经得而复失,所以石景山又名失经山。

其三,石井山。相传以前石景山上只有一条陡峭的山路。一日,一位女香客昏倒在路上,一位下山挑水的僧人及时救了她。由于石景山上没有水井,僧人每天都要到山下的永定河挑水。一天,他在挑水回来的路上不慎跌倒,摔断了腿。那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每天行走的那条狭窄、坎坷的山路,变得宽敞、平坦了。就在他跌倒的地方,一眼水井不停地冒出清澈的泉水。远处,一个妙龄女子向他走来。他定睛一看,正是自己救的那位女香客。醒来后,僧人发现自己的断腿好了。走出禅房,门前不远正是梦中那条大路和那眼水井。再找女香客,已经没了踪影。原来,女香客是东岳大帝之女——碧霞元君的化身。古井留在了石景山上,还有那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名字——石井山。

其四,石景山。这个名字有两种解释,一是由石灰岩构成的山体怪石嶙峋,自成一景,故名石景山;二是因明万历皇帝的摩崖石刻——灵根古柏而得名。相传万历皇帝26岁那年游览石景山,在藏经洞旁见一古柏突兀于巨石夹缝间,盘根错节,甚为奇妙。一位老僧告诉他,古柏为战国时期燕昭王所种,树龄已近两千年。人吃了古柏的树籽儿,可以祛病消灾,长生不老。万历皇帝听罢,兴致勃勃地写下了“灵根古柏”四个大字。老僧请人将其镌刻于崖壁上,成为山石间一景,石景山也因此而得名。

京西有一座石景山,石景山下有一座十里钢城。如今,炼钢的炉火已经熄灭,留在钢城人记忆中的一切都成了亲切的怀念。

我国的钢城有哪些(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集体记忆)(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