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咏流传第三期三首诗歌(经典诗词唱出来)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沈杰群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中国古典文学在读博士克丽丝叮,将《庄子·齐物论》和李白《古风(其九)》两篇经典,与自己点击量3亿多的“网红”歌曲《一百万个可能》融合为一体,打造了《梦蝶:一百万个可能》。

在《经典咏流传》第二季舞台上,这个外国姑娘让这首歌蹿红全网。很多网友感慨,如果将经典诗词都唱出来,可能都比流行歌曲好听多了。

《经典咏流传》第二季已正式收官。本季节目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增加了素人传唱的比重,扩容了诗词涉猎的范围,精耕细作经典的时代性与时尚性,在“和诗以歌”的同时积极拓展融合传播,掀起了一场“读诗成曲”的全民互动热潮。

节目的收官,并不意味着“经典”的“流传”就此告一段落。日前,《经典咏流传》第二季研讨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举行。

经典咏流传第三期三首诗歌(经典诗词唱出来)(1)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表示:“近年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国内电视文艺领域涌现出以《经典咏流传》为代表的多档文化类节目,这些优秀的节目让传统文化穿越时间,历久弥新,直击心灵,直抵人心,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经典咏流传》制片人、总导演田梅现场分享,伴随节目一路成长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一颗敬畏之心。“面对经典诗词的音乐改编,大家经常觉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我们不是简单地为诗词配上旋律,而是要传递小诗背后的大精神、展现经典背后的大时代。我们不敢说自己能够再造经典,但是我们是努力着的追梦人。”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说,人文社联手央视,充分发掘这档优秀节目的资源,邀请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老师作序,以“在创新中传承、在继承中创新、源于节目、高于节目,让经典再次流行”为编辑宗旨,策划了可以满足不同年龄读者需求的四个版本。“我们希望经典诗词不仅在中国流行,也能飞向世界,让不朽的经典焕发出更鲜亮的时代色彩,为增加国际话语权贡献力量”。

经典咏流传第三期三首诗歌(经典诗词唱出来)(2)

《经典咏流传》里的许多诗词在没被改编成歌曲之前,很多人都觉得它们很陌生、很遥远,但这些诗词一旦插上音乐的翅膀,瞬间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有的歌曲甚至在网上拥有上千万的点击率和传播量。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经典应该有很强的穿透力,不光穿透岁月,还要穿透国界,这就要求在创作中兼具当代的眼光和世界的视野,这需要勇气,还需要才气。“节目中,美国小朋友传唱中国古诗词,以及海外华人华侨表达对经典艺术的浓厚兴趣,这都说明了经典的穿透力。”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持续关注《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最打动她的是气势磅礴的《黄河大合唱》,以及林志炫的《长相思》和李宇春的《人间四月天》。俞虹指出,节目给予了创作者极大的尊重和空间,让传唱人在吃透经典的基础上,将音乐和诗词达成了灵魂上的默契、感知与沟通,既挖掘了原有精神,又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使得观众对经典有了更深的认知。

俞虹期待节目未来可以进一步迈出国门,走出亚洲、走向世界,面对不同肤色、语言、文化的受众,做好对经典“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连续两季坐镇《经典咏流传》,以“文学担当”的身份为观众妙解诗词。康震说:“我们和经典是什么关系?首先,我们是他们的孩子,当父母把他们的那些经验交到我们手中,我们对他们是有一种‘孝敬’之意的。第二,他们是我们的老师,当我们迷惘的时候,经典为我们指引方向;第三,经典还是朋友,经典的陪伴会让我们感觉人生是不孤独的。在接力传承的过程中,经典将永远流传,《经典咏流传》也会一直成长。”

(文化副刊部编辑)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