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学校配套全面升级(资讯就在今天青岛校区交付启用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7月4日,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一期工程正式交付启用并试运行;今年9月,千余名新生将入驻青岛校区,成为这里的第一批学生。

本次交付启用的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35亿元,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可满足10000名学生和2000名教职工学习、生活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博物馆、学生公寓、食堂等建筑已进入最后验收试运行阶段。

可以说,自青岛校区试运行百日倒计时始,“青岛校区”这个关键词便一直热度不减。如此之高的舆论关注度里,除了满满的期待和羡慕,也有些别的声音。

青岛学校配套全面升级(资讯就在今天青岛校区交付启用了)(1)

【正文】

这就告诉你青岛校区有多诱人

早前关于青岛校区的官方新闻底下,网友们的评论像是炸开了锅。青岛校区的落成,山大济南六校、威海校区甚至同在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都有反应,从“恨不得回高三重读”,到“只恨不在此山中”。

青岛校区依山傍水,位于崂山脚下,鳌山湾畔,从校区走到海边仅需10分钟。这是山大第一次将本部校区建于沿海港口城市。与其他校区相比,青岛校区独享豪华的“四人间”本科生宿舍(带阳台、独立卫浴)、“双人间”研究生宿舍和“单人间”博士生宿舍。

想象一下炎炎夏日,清凉的海风吹拂发际,在宿舍阳台就能体验“海景房”的远眺视角;还可以和喜欢的人一起,“闲看窗前潮起潮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除了给小文青制造浪漫,这里还是科研圣地。青岛校区位于蓝色硅谷核心园区,紧临中国海洋大学,哈工大和天大的分校也在这里,“蛟龙号”的停泊地离此处颇近。可以说,这里是一块深受高校和科研机构青睐的宝地,极具发展潜力。

如果现在去青岛校区参观,红瓦灰面的教学楼仿佛能让人看到当年“国立青岛大学”的风采;校区东边是滨海公园,北侧是硅谷中心公园,46%的绿化覆盖率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置身花园中的学习环境。

青岛学校配套全面升级(资讯就在今天青岛校区交付启用了)(2)

既然这么好你为什么还不想去

青岛校区的十个学院中,有六个是从济南校区搬去的,包括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院、环境工程学院、政管学院以及法学院,加上新建的海洋学院、微电子学院、德国学院和财富管理学院,构成了青岛校区的学科布局。

于是乎,“搬校区”成了这六个学院所有老师学生绕不开的话题。

大四的同学已毕业,他们和青岛校区没多大关系,毕竟要到明年六个学院的学生才会全部搬迁。出于实习、考研等因素,搬迁会成为大三学生的负担,因此他们对青岛校区也不太感冒。

计算机学院一位应届毕业生表示,她周围基本上都是大三大四的“老腊肉”,大家在软件园都住习惯了,虽然小,但五脏俱全。“从济南搬宿舍到青岛是一项好庞大的任务,不过感觉年轻的同学会喜欢又大又漂亮的青岛校区。”

但也不是所有“年轻的同学”都这样想。法学院的一个大一男生便说,不想搬。

他觉得,兴隆山校区“前不着门、后不着店”的感觉很难受,害怕青岛校区成为“兴隆山2.0”;另外,洪家楼校区的法新楼有很多他们需要的书,对学习很有帮助;洪楼的情怀不言而喻,就像青春片里的一样,而青岛校区却是刚刚新建,很多设施都不完善。

当然,希望搬去的同学也大有人在。四人间宿舍、独立卫浴、海景房、全新的设施、优美的环境,“完全没理由不去啊!”

另外,部分教职工也表现出“不想搬”的意愿。政管一位年轻教师就表示,“老人在济南,去了青岛没法兼顾老人的生活。另外,孩子的教育也是一个大问题。”

其实,不少人对新校区抱悲观态度,是因为新校区信息的披露程度影响了同学们的态度,不了解、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可能使大家因此忧心忡忡。

事实上,同学和教职工们考虑的问题在项目设计之初就被纳入考虑范围。师资力量卓越的青岛十九中,就位于青岛校区所在的即墨市;青岛校区附近的地铁和轻轨站即将通车,到市区仅需20分钟,令人担心的交通不再是问题;此外,青岛校区的建立也提升了周围地区的房地产热度,从2014年开始,不少楼盘在校区附近开盘。

或许就像被邀请前往青岛校区参观的学生代表张明所说,“青岛校区或许现在还是一片荒地,以后慢慢发展肯定会很棒的。”

青岛学校配套全面升级(资讯就在今天青岛校区交付启用了)(3)

是校区之争还是共赢进步

据青岛校区党工委副书记郭邦礼介绍,青岛校区的校园规划总用地达3000亩,教工住宅规划总用地达720亩。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四人间独卫的宿舍条件、依山傍海的风水、远离污染的郊区环境以及方便通达的交通,从设备设施到环境位置,青岛校区好像都“威胁”到了其他校区的“正统地位”。

独偏胶东一隅的威海分校,因为历史、距离等多种原因,和济南校区长期分别招生,不可避免地产生存在感低于济南各校区的问题。

一位已经毕业的山威学长说:“相比之下,威海校区显得有些封闭,从济南到威海长期只有一趟火车,现在可算开通了动车,可很多人由于车票价格的原因,还是选择绿皮车。”与之相对,青岛校区到济南的高铁,最快仅需两个半小时。

为什么青岛校区犹如主角,光环加身?这和山大的历史有关。

从1901年成立至今,山东大学已接近115岁“高龄”。在漫长的岁月里,它曾数次改变校址,不管是1928年迁至青岛并改名“国立青岛大学”,还是1946年春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可以说,山大自诞生以来,便与青岛颇有渊源。

2008年,前任校长徐显明就曾提出将山大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青岛校区就是一个重要步骤。青岛校区有着更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意识,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硬件设施,势必吸引更为优质的生源,提高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和山东大学的济南和威海两个校区相比,青岛校区要凸显高端性和国际性”,这是徐显明曾经给青岛校区作出的定位。

青岛学校配套全面升级(资讯就在今天青岛校区交付启用了)(4)

校区那么多真能hold住吗

理解当下的中国大学,必须关注一个特殊的年份——1998年。那一年有两件大事对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影响巨大:一是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由此产生了一个我们今天都熟悉的名词——985大学;二是制定了以“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为目标的大学扩招计划,第二年开始正式实施。

也就是说,近二十年,中国的高等教育其实是两条腿走路,一边努力做强,追赶世界一流;一边尽量做大,扩大办学规模。[1]

这两条路在山大有着更为清晰明确的体现。2012年,山大官方确定了到建校120周年时初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为此,山大开始探索一校多地办学的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山大一校三地的模式已基本成型,山大将分别与济南、威海、青岛签订“名校名市”协议。

而这种办学模式其实也受到了一定的非议。综观国内的985高校,“山川吉”以其巨大的规模为人熟知,也时常为人调侃为“大学巨无霸”。其实,一流大学的关键并不在于其规模大小和办学模式,那么一流大学的办学关键在哪?

如果抛开虚高的价值观命题,单以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使命,其关键在研究和教育。以冯友兰的话作为引证,大学有两重作用:一方面它是教育机关,一方面它又是研究机关。

研究自然是大学不可缺失的部分,师生共进、教学相长,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学术氛围,独立思考、自由表达。

而另一个关键点:教育,其服务对象(即学生)也对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由于一个大学所特有的特征,由那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在他的脸上就印上了一个商标、一个徽章,一看就知道他是那一个学校的毕业生。”[2]

学校与学生永远都是共生的关系,在办学的过程中,其发展重点自然要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用户体验也自然应当成为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评测来源。

如果单求规模上的“一流”,那即便冠上了“系统”、“模式”之名,也只能见笑于大方之家。

青岛学校配套全面升级(资讯就在今天青岛校区交付启用了)(5)

【最后】

一所好大学的意义,不在高楼大厦,也不在宿舍空调,它更在于那种独属于这所学校人的精神和风骨。

下雨就漏水的茅草房宿舍、因经费被卖掉的挡雨铁皮,西南联大的艰苦办学环境大概是空前绝后的,但就是在这种今人难以想象的环境中,它塑造出了西南联大人的独有的风骨和气韵,为国家培养出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和真正的大师。

山大在改变,青岛校区正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契机。如何在各校区系统合理分配资源?如何在改善教学硬件的同时创新管理、提升教学?如何形成更有效率和主动性的沟通途径,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如何重塑发扬山大精神?这都是山东大学需要不断思考和摸索的问题。

当然,在这个上下求索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给山大留点成长的空间,把脚步放缓,把路走正。

[1] 《社会科学报》

[2] 冯友兰 《论大学教育》

遥想不久的以后

一对高中情侣相约报考山大

本来几块钱的同校异地交通费

硬生生被提高了好多倍

来源:山东大学

图 |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建设指挥部

文 | 应央央 童万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