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少年的读书成长记(我的读书之路)

小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饭可以一天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但书必须每日都读’以此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一个少年的读书成长记?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一个少年的读书成长记(我的读书之路)

一个少年的读书成长记

小时候,老师经常给我们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饭可以一天不吃,觉可以一天不睡,但书必须每日都读。’以此告诉我们读书的重要性。”

虽然我也知道老师讲的这些道理,但我就是听不进去。一看到课本上的文字,我的大脑就会犯困,进入“武侠”的世界,这种“武侠”状态,让我在“江湖”中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后来......她,让我深刻地体会到阅读的重要性。

刚开始完整地读过《人性的弱点》和《羊皮卷》,这些书勉强能看懂,但偶尔会犯困。这两本书对我的影响是特别大的,就在这次让我体会到了阅读的好处。从此,我就开启了大量的阅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过的书也在一点一点增加,虽然量变多了,但效果却不见提升。

直到阅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才知道阅读也是讲究方法的。书中提出,阅读分为四种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这四种层次是从易到难的,依次递增。

在中国的教育中,一般来说小学三年级左右就可以进入基础阅读了,这一层次要求你能够认识书中80%的字和词,对书中的句子能够理解。

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吃、喝、玩、乐等各个方面都新增了很多种类,书籍也是如此。面对图书馆这么多的书籍,好书又很少,你该如何选择,成了一大难题,这时候检视阅读就登场了。拿到一本新书,首先看书名、封面、简介、序,这样你就可以快速了解到这本书的类目。然后仔细看一下目录,通过书籍目录,你可以快速知道这本书的结构,以及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其次还要阅读书籍的前几页和最后几页;把书随意地翻开阅读一个段落;找目录中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最后你要回答一些问题,如: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最后再决定要不要继续阅读这本书,毕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

经过了检视阅读,你对这本书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就进入分析阅读了。

进入分析阅读这一层时,需要你已掌握前两种阅读层次,通过前两种阅读中的方法对一本书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没理解的内容,你要想办法搞懂,一遍看不懂,就看两遍、三遍,直到看懂为止。如果阅读一本书,你是“不求甚解”的态度,那么阅读再多的书,对你的提升也不大;如果阅读一本较难的书,你努力把它读懂,你的阅读技巧必然会增进。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你一定要有所反馈,你赞同,还是不赞同。如果赞同,能否说出你的感受;不赞同,一定要说出为什么不赞同这个观点,举出对应的例子,进行反驳,不能凭你的主观意识说不赞同,问你为什么,你说不出所以然。反驳的同时最好能说出你的解决方法,举出对应的论证,提高说服力。阅读之后,还需要整理出内容的结构,最初可以先整理每篇文章的结构,整本书看完后,再整理出书籍的目录结构,和作者整理的目录进行对比,这样有助于理解书中的内容。

通过以上三种的阅读层次,你将进入最后一层,也是最难的一层,“主题阅读法”。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围绕一个主题,也就是你想解决的问题,去寻找与此相关的很多本书,至少3本以上,随后找到书中与这个主题相关的章节进行阅读,不需要阅读全书的内容。”

主题阅读的过程中,你一定要向作者提出问题,相当于你和作者在进行对话,想想就很有趣,并且对于大脑来说也一直在思考,不容易犯困,对于有些问题作者可能在书中没有回答,你就当作者保持了沉默。由于作者的家庭、职业、爱好、经历都不一样,对于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作者会给出不一样的观点,你可以把回答的观点进行分门别类。

整理出了这么多方法,一定要去用才行,不然学再多的方法、再多的技巧,不去实践,也不会有效果。只知道说,不去行动,这样算不上真知,只有你的思想和你的行为保持一致时,才做到了知行合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