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得好有大格局的句子(撑大格局读一读)

写得好有大格局的句子(撑大格局读一读)(1)

图来自网络

撑大格局读一读“藏”字的智慧

写得好有大格局的句子(撑大格局读一读)(2)

文/岚林谷

藏,草字头下隐匿着大善。鬼谷子说:“圣人之道,在隐与匿。”“藏”,隐匿着人类数千年来的智慧。

臧,常被人引用为“善与好”,以乎从《归藏》“西藏”和“唐三藏”中可以领悟到一些不寻常的东西。

藏字大有文章,精细读一读,可以慢慢开启其中的智慧,可以撑大一个人的格局,可以看清一个智者所“藏”的是什么东西。

写得好有大格局的句子(撑大格局读一读)(3)

藏锋之道,是一种智慧

藏锋之中涵盖藏言之道。曾国藩在《挺经》中,引用《扬雄传》诗云:“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他说:“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孙,即屈也。此诗畏高行之见伤,必言孙以自屈,龙蛇之道也”。保持高洁的操守,言语谦逊,以自屈求全,这就是龙蛇之道。

藏锋之道是君子之道。曾国藩《养晦堂记》曰:“凡民有血气之性,则翘然而思有以上人。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终身幽默,暗然退藏”。这个“幽默”,是“默默无闻,不露锋芒”的意思。

藏锋之道虽藏之锋芒。清·申居郧《西岩赘语》中讲,“或谓才子多傲,余曰傲便是不才。”这是劝人谦谨戒骄之类的名言句子。

藏锋之道虽趋吉避凶。三国魏人李康的《运命论》讲,“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多被人引用。其实,这句不完整,还有一句“前监不远,覆车继轨”。若想增深一层,应读《易·林卦》。

读四段引用语,可明藏锋之道。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必须辩证客观地去对待每一件事。真正的智者,心里明白,嘴上不乱说,做事有原则,做人有分寸。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写得好有大格局的句子(撑大格局读一读)(4)

藏器之道,是一种格局

藏器之道是易中之解卦。常人只知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却不知出处。这个道出自《周易·雷水解》。这一卦的上六爻,是一幅射猎的图画。孔子对这一卦的解释是这样的,“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隼[sǔn],一种凶猛的鸟,加上木旁,则为榫卯技术的榫,这是鲁班的绝技)!

藏器之道是一种命运格局。常听先生讲某人命里“有弓无箭,或有箭无弓”,讲的就是命运格局的道理!孔子的原话是:“君于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括,不限于,一动,全身而动)。

藏器之道是“人强不如家伙强”(俗话)。人有了学问是“弓”,有了能力是“箭”,两者缺一不可。“藏器于身”,告诉人,器是什么。同时告诉人,干事“绝不能靠人”,人心难测!天天想到有几个人帮忙做事,早已注定要失败。

藏器之道贵在待时。是人,必有器。有器不用可以,但不可无器。其道理在“藏”。怎么动?“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藏器之道旨在修德。为什么要“藏”?有一首唐诗曰:“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劝君莫话卦侯印,一将成名万骨枯。”一人成功的金字塔,是建立在千千万万个骷髅上的。

所以古人讲,“一家饱暖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一家人吃饱了肚子,多少家的人都在仇视你、忌恨你。半辈子的功名富贵,百世、一百代的罪过。

写得好有大格局的句子(撑大格局读一读)(5)

藏心之道,是极高的境界

藏心之道在于培养可贵的精神。“静则神藏,镕古铸今。神宜静,而不宜燥”出自《黄帝内经》。这两句话把藏神之道都讲了!

藏心之道在于培养可贵的观念。心,像面镜子,平静可映日月星辰,一动什么都不是。所以《菜根谭》中写道:“每临大事,必有静气。”这是观出来的。

藏心之道在于培养可贵的志向。怎样做到心静?诗佛王维说:“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诸葛亮曾说:“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藏心之道贵在的修身。《大学》也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北大教授孙祁祥在北京大学开学典礼上讲过:“有两种东西丧失之后才会发现它的价值——青春和健康。”

藏心,是极高的境界。

藏心,是宠辱不惊的淡泊,是不动声色的从容。

藏心,是悲而不言的坚毅,是苦而不语的内敛。

无论当下的境遇如何,静下心来,从容以对。

用心做好自己,上天自有安排。

学于2021.5.4日晨

写得好有大格局的句子(撑大格局读一读)(6)

写得好有大格局的句子(撑大格局读一读)(7)

本是后山人,偶做前堂客。醉舞经阁半卷书,坐井说天阔,大志戏功名,海斗量福祸。伦道囊中羞涩时,怒指乾坤错。

写得好有大格局的句子(撑大格局读一读)(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