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专著学习记录(第四本教育学专著)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与机制问题1)学习过程本质上是稳定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教育学专著学习记录?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教育学专著学习记录(第四本教育学专著)

教育学专著学习记录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与机制问题。

1)学习过程本质上是稳定的

劳里劳德以“会话框架”来表征教与学的机制,会话框架是以一般的学习过程(劳里劳德认为,学习过程在本质上是稳定的,这一点不会因技术的介入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基础进行构建的,吸收了行为主义、联结学习、认知学习、体验式学习、社会建构主义、概念学习、协作学习等学习理论和相关研究的成果,总体上体现了社会建构主义取向。

2)教学机制以会话框架来表征,并存在五大学习循环圈

会话框架区分了两种知识水平,即概念体系和实践能力。她认为有效的会话过程会涉及表达(概念)和行动(实践)的生成与调整。基于知识水平的划分,会话框架构建了五大学习循环圈,包括:教师交流循环圈、教师实践循环圈、教师示范循环圈、同伴交流循环圈和同伴示范循环圈,展现了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学习环境的互动层次,由此呈现出不同的学习过程,适配不同的教学范式和策略。

可以认为,会话框架是劳里劳德构建整本书结构的核心骨架,它为讨论学习活动的分类、论证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五类学习活动及在教学中的作用。

1)五类学习活动

劳里劳德认为,不同的学习活动类型在会话框架中有不同的映射,也需要不同的教学范式和策略。在书中,她阐述了五类学习活动:获取型学习、探究型学习、讨论型学习、实践型学习和协作型学习。

2)学习活动不同,运用机理不同

获取型学习覆盖的会话框架元素少,协作型学习覆盖的会话框架元素为复杂,在正式教育中,获取型学习可能是为普遍,同时也是无法避免的学习活动,它一般指学习者从教师的概念或示范行为中获得说明,从而调整自己的概念,但不一定生成自己的表达或行动,这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消极的过程,但它并不意味着获取型学习不能成为主动学习的过程,这取决于采取怎样的教学范式,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发现与讲解”而非“双重讲解”的方式。所谓“发现与讲解”,即教师先提供差异性案例或者对照案例,要求学生辨别差异,并生成图表进行展示,从而驱动学习者在实践水平的行为,并调整自身的概念。协作型学习则几乎覆盖了全部的会话框架要素,包含了教师交流循环圈、教师示范循环圈、同伴交流循环圈和同伴示范循环圈,它为突出的特征可以归为两点:“同伴示范与反馈”和“共同建构知识”。那么,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同伴对话和共建产出提供相应的条件与环境,比如利用数字技术提供建模环境和内部反馈。但是,教学形式或学习活动类型的区分并非重点,重要的是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