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规划成功人生的6个关键(善用人生的每个境遇)

文/秦刚

人的生命轨迹,是由他自己和客观条件共同刻画的。就像一个开车的人,虽然手握风向盘,却只能在有路的方向上开;会有选择,但现实是常 有身不由己的时候;即使面对选择,也可能无所适从。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在这样的往往似乎是刚性的外部限制中,开辟自己的前行之路。

今天访谈的对象,是一个典型的寒门贵子,故事精彩。 古人说慢工出细活,在他身上有深刻的体现。他 没人点拨, 却能在生活的磨难中自 发学会调御生命的功夫。 每做一件事,尤其是人生大事时,所展现出的 稳扎稳打的态度,沉稳内敛的个性,是他迈向成功之路的基础。这一点,值得很多人借鉴。

点石成金规划成功人生的6个关键(善用人生的每个境遇)(1)

创业者 苏颜林

苏颜林,今年35岁,寒门子弟,13岁离家开始外出闯荡,前13年一直流转于粤剧行业,练就一身表演的硬功夫。之后转行,曾做过红酒推销 工作,后来潜心下来,决定自己创业,选择了与茶结缘,他从茶艺、制茶、制茶具、品茶等方方面面切入,切实深入到这个行业,一门深入, 并开课纳徒,茶叶生意与授课相得益彰,如今在广州的茶艺界是著名的青年茶艺师。

技艺加身 果断辞职开店开始创业

秦刚:技艺的东西学会了,你如何迈出创业这一步?

苏颜林:前面的学习都是在积累,积累到一定阶段,我觉得自己大概可以入行,我做了两个动作,一是开店营业,二是开课授道,这是我的创业两条腿。

为了确保在工作的同时有充分的自由支配的学习时间,我辞去了茶艺公司的工作,在广州芳村坑口的大笨象茶叶市场租了一个铺位,创立了自己的“将帅印茶艺”店。取名“将帅印”,或许表达了我心中与戏剧的未了之缘。“将帅”者,靠真功夫立身行世之人也;“印”者,信也。真功夫和诚信,也就是我的座右铭的内涵。

当时手中仅有两万元资金,除去12000元的店铺租金押金,还剩8000元。做完简约装修,手上的钱就所剩无几了,根本不敷进货之需。我联系在茶艺公司工作时认识的广西茂圣六堡茶公司的老板苏淑梅,希望得到她的支持。大概在过去的交往中苏总比较认可我的为人,她给我发了货值五万元的六堡茶进店代售。人格真的可以是一项财富啊。

在淘汰率很高的茶叶市场,小小的“将帅印茶艺”通过口碑,慢慢地存活了下来。

秦刚:请你给我们讲讲你的授课情况,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式?

苏颜林:因为这个方式也是一种扩大自己品牌影响力的有效方法。我自己学会了,就开始去讲课,传授。随着在茶学、茶艺方面的提高,我希望与更多同好之人分享茶的芬芳。我逐渐担任了一些大型企业的茶艺教师。如担任东风日产全国经销商经营店高层管理培训课程的老师,教授学员人数四千余人。

2011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国学院宋婕院长通过资深茶人朱自励老师的介绍,聘请我为该院茶艺教师,负责该校的茶学课程和茶艺社社员的培训。

将学生当客户定位并助其成功 自己也受益

秦刚:教导学生的过程中,你如何去找准定位?

苏颜林:其实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己的客户。刚刚担任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茶艺教师时,面对的是连六大茶类都不知道的学生。学生就是我的客户群,我要寻找他们的痛点,解决他们的痛点,才能粘着客户并口口传播自己的品牌。我想到的是,怎样能使他们的“茶艺社”名符其实?怎样使这样的学生成为合格的茶艺人才?

我为他们设计了三门课程:《茶学与养生》、《中国茶历史与茶文化》、《茶艺与修养》。通过上课,学生们发现:原来茶学是如此广博,又是如此有趣,如此地可以与他们的生活相关联。这些课程,使学生们具备了基本的茶学理论知识。课程每学年在国学院讲授,常讲常新。很多茶艺社的学生在第一学年选修过这些课程之后,第二、第三年仍然来旁听。这些学生往往也就成了茶艺社的核心成员。

另外一个,就是要创新,还是那句话,在一个行业,要有独创性,才是个性的东西,就是有客户,愿意为你的这个独创性买单。在该校教学期间,我教授了自创的三种泡茶法:绿茶的“备汤育华法”、普洱茶的“一点定冲法”和红茶的“雨淋法”。通过定点下水,干茶旋转,使茶汤滋味醇厚甘爽,更甜爽鲜醇。

高水平的茶艺,可以说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要求“茶”的功夫,还要求“艺”的功夫。为了提高该校茶艺社学生们的茶艺水平,除了上课,我还对他们进行相应的形体、姿态、表情、动作训练。他们的先天条件参差不齐,但基本上都没有受过表演训练,动作生硬,表情紧张,缺乏配合及对音乐的理解等等。训练是严格的,也是艰苦的。

应该说,能够经受这些的训练,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份很好的收获了。训练的效果是显著的:不但他们的老师们,连他们自己都惊异于自己的变化。对他们中的一些人来说,人生道路可能就此增加了不少亮色。

点石成金规划成功人生的6个关键(善用人生的每个境遇)(2)

秦刚:如今你教导过的学生,你如何将他们与自己的事业连接起来?

苏颜林:我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扶持他们在茶艺或经营上探索,不管他们成功与否,他们都会感激我,这种连带的效应是很大。我不但教授茶学、茶艺,还通过自己的成长历程,向学生传达我的人生理念: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靠人品和技能立业立身。身教重于言教。

茶艺社的学生们,很多都获得了高级茶艺师资格,达到了在该校毕业必须有一个技术资格证书的要求。由于上学期间学到的茶学知识和技能,由于我对茶的热爱对他们的濡染,他们中很多人后来都转行到茶业上发展。这样,通过在该校的教学和茶艺训练,我顺势助力该校的校企合作,为广州芳村等地区的茶叶市场和茶企输送了大批茶艺师岗位员工。

而且,茶对一些人来说,只是一口可有可无的淡苦的饮水,但若将茶的内涵展开,却也可以是我们的生活世界、精神世界中很重要的角色,甚至改变我们自身。茶的清、怡、敬、和,寄寓了我们关于心境、人格和世界的理想。我通过这样的形式,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茶是一个小角色,但它润物无声,默默地滋养着我与同伴的身和心。

永不停止提升之路 新创香茶结合养生之路

秦刚:按你的讲述,你是一个会不停提升自己的人,进来你又有什么布局?

苏颜林:我一直未曾停止求学和自我提升。2013年,我创作了茶艺《茶梦》参加全国茶艺大赛,通过对古代行茶形式的重新理解和再创作,演绎了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行茶表演,以此获得了全国“十佳茶艺师”称号,也进一步提升了自己对事业的感知。

2014年,我指导学生创作的《七碗茶》获得了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的金奖。《茶梦》和《七碗茶》的演绎有一个共同点:以古代的行茶方式传达给观者一种自然、平静的境界。

为了传承中国传统茶艺,及使茶艺表演在有文化内涵的同时更具观赏性,我远赴四川学习长嘴壶茶艺《龙形十八式》,成为广东首位能掌握长嘴壶茶艺的传人,也因此有机会成为了香港亚洲电视传统文化展演的献艺嘉宾。

经过一系列理论学习与茶山实践,我在华南农业大学及杭州中国茶叶学会先后考取了中级茶艺师、高级茶艺师、茶艺技师、高级茶艺技师;中级评茶员、高级评茶员、评茶师、高级评茶师等职称。光从这些名目看,可以说我已经具备了这个行业的若干主要技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了。

这些技术职称的次第提升,是十余年在茶行业里摸爬滚打,持续学习,不停实践,不断积累的结果。

秦刚:最近新开创了什么?

苏颜林:2014年,我又开始了香道文化的学习。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我希望通过香文化与茶文化结合,开出一条新的养生之路。这一年,我考取了高级香道师。自古以来,茶与香就存在共修关系。如果能把茶的生理功效和沁心养神的精神效果,与香的气行经络结合,甚至结合中医的一些方法,形成一套养生之道,可能是浮躁功利的现代都市所需要的。

从事茶业的人很多,并且越来越多。我怎样才能尽力做到最好?现在已经不是“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了,不进则退;何况,外在的事业之外,人还应该有一个精神世界,供自己的灵魂安顿。茶道和香道,其所以为“道”,在于它们不止于物质,不止于技艺,而应进于精神境界。这对于我来说,还任重而道远。

古圣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求“道”之路上,我希望能够修业、修身、修德、修心——这些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每个人的创业历程都可以到达一般所谓的成功状态,但是可以为自己所选择和认定的事业奋斗,按自己的人生哲学做人,追求自己的外在和内在的成长,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前行,充实而有滋味,这就是我的活法了。我想,适合自己的,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应该就是成功的吧。

转载、素材和约稿请联系绝活专访小编(5855769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