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寄亲情栏目 一封家书抒亲情

编者按:这是我三叔父刘泽连(82岁)写给重病在床的91岁大姑母一封家书

一封家书寄亲情栏目 一封家书抒亲情(1)

三叔父真诚地说:我在天津,因为疫情不能前去北京看望大姐,只能在微信中说说心里话。他说趁着大姑母苏醒的时候念给她听听,我含泪捧读完此微信内容,灵机一动,自己正在潜学剪映何不利用自己专长编辑一下,作为一篇情感的文章发表。用文字记录下这一段姐弟情深,但愿我的大姑母刘泽英在有生之年能听到这一封令人声泪俱下的肺腑之声的家书。.下面将这篇文章分上下集发表。

一封家书寄亲情栏目 一封家书抒亲情(2)

我与大姐的故事(上集)

作者 刘 泽连 编辑 刘恩辉

我家兄弟姐妹六人,大姐最疼爰我。她大我九岁。自从我出生起,大姐就尽力协助母亲抚育我的成长。姐曾讲过,夏天炎热的中午,她看着我在大盆里玩水,还教我学说话,放弃了午睡。我小时胆小怕事。遇上邻居嘎小子欺负我时,大姐挥舞拳头,大声痛斥,吓得嘎小子们逃跑,再也不敢欺负我了。

我于1948年上小学后,大姐成了我的家庭老师、辅导员。她参军复员后,保送到北京俄语专科学校读书。每逢放假回家,她常为我带回来几本好书,像《保尔、柯察金》`《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刘胡兰》丶《董存瑞》等书,教我要学习英雄,学会坚强,立志上大学,做个有作为的人!

1953年秋,我小学毕业,考入唐山三中未去,古冶铁中未被录取。正当我为此垂头丧气之时,姐回家探望,对我语重心长地讲,失败是成功之母。复读一年,明年再考铁中!她给我讲了古代人钻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鼓励我刻苦攻读。功夫不负有心人。转年,我顺利地考进古冶铁中。姐闻知这一喜讯,写信祝贺,并寄来好多青少年读物,让我从小就养成了好读书的习惯。

一封家书寄亲情栏目 一封家书抒亲情(3)

在大姐大哥二哥的热情关怀下,我勤奋学习,成绩门门优秀,1957年3月被评为班里唯一的三好学生,受到学校奖励。这年9月,我如愿以偿考入天津铁中。我以二哥为榜样,喜欢新闻写作,在校担任了《为了祖国报》副主编。三年后,我考进天津师范学院新闻班。

在津读书五年间,大姐与姐夫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省吃俭用,每学期资助我30元生活费。这让我终身难忘!

两年大学期间,姐姐经常来信,鼓励我做学习的模范,生活的强者。我发愤读书,广获知识,增强写作本领,两年间在河北日报丶天津日报刊发表了14篇稿件。毕业后,被分配到天津日报社,当了记者编辑。

大姐不仅是我的学习导师,还是我的政治辅导员。读高中时,她常鼓励我申请入党。可是,我不争气。由于种种原因,写了10多次申请书,也未能如愿。她总是来信鼓励我,有志者事竞成。心中有信仰,行动有表观,要经受住组织攷验!坚定不移,定能成功!经过28年的努力奋斗,1986年我才实现了入党梦。她闻讯来信表示祝贺,希望我再接再厉,力争做个好党员!入党后,我不忘初心,没有辜负大姐的期望。在职和退休后,三次被评为好党员`优秀党员。

大姐,是家里最关爰`最亲近我的知心人。在我人生路上,尤其是重大关节点,她常为我指点迷津,保驾护航。记得大学毕业工作之初,大姐为我赠言云:生活路艰须挺进,工作任重靠斗争。每当我工作、生活遇到风雨沟坎,遭遇困难挫折之际,她总会伸出温喛之手,帮我战胜挫折困难,振奋精神,步入光明大道。

注:作者 刘泽连 原天津日报编辑记者现退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