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字的由来(战字探源究竟是与兽斗)

峄山碑字解81战

战:究竟是与兽斗?还是与人斗?

“喜有施舍,怒有战斗。”这是最早出现的 “战斗”一词,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这是最早出现的“战争”一词,见于《史记・秦始皇本纪》。

从“战”、“斗”、“争”,到“战斗”、“战争”的汉字演变,展示的是一部人类拓展生存空间的发展史。从早期的石制、木制、骨制工具,即所谓“以石为兵”,“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到后来五花八门的兵器,以及奇策叠出的“兵学圣典”,无不以“战”字为核心。

“战”字始见于金文,“战”的金文字形主要有两种写法。第一种字形是

战字的由来(战字探源究竟是与兽斗)(1)

该字形左旁是“單”,即“单”的繁体字,其甲骨文字形是一种狩猎工具;右旁是“戈”,本义是一种用于勾割的兵器。二者结合起来,意指拿着武器去狩猎或搏斗。“单”与“战”音相近,“单”也可视为声旁。

另一种金文字形是

战字的由来(战字探源究竟是与兽斗)(2)

左边部分是“嘼”,即“兽”的繁体字;右边部分是“戈”,表示持戈和野兽拼斗,从这个意思看,“战”的本义是“战斗”,是会意字。

“战”的小篆字形

战字的由来(战字探源究竟是与兽斗)(3)

左旁已统一为“单”,作为表音的声符,字的右旁以“戈”表意。小篆以后,隶书和楷书一脉相承。“战”的繁体字“戰”共十六画,书写速度慢。明清时期,有人新造了一个以“占”为声,以“戈”为形的“战”,后作为“戰”的简化汉字。

“戰”字中的“戈”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们重点关注一下“单”。“单”是个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是

战字的由来(战字探源究竟是与兽斗)(4)

战字的由来(战字探源究竟是与兽斗)(5)

战字的由来(战字探源究竟是与兽斗)(6)

三种写法,基本都是像带杈的木棍,丫杈两端是石头,后两种字形中分杈部位的字符,有人认为是用来加固分杈而捆绑的绳索,也有人认为捆绑着的是石头,目的是增加袭击的力量。也有人充分发挥想象力,认为是一把捕鸟的拍子,上边是网,下边是手柄,后来由捕鸟工具演变成狩猎捕获野兽的工具。不管哪种说法,最终认为“单”是捕获野兽的工具,最后演变成一种兵器。

不管是由“单”和“戈”组合而成的两种武器相加,还是由“兽”和“戈”组合而成的以“戈”捕“兽”,“战”字的本义都是表示“战斗”。《说文解字》:“战,斗也。”《 说文解字注》:“斗者,两士相对,兵杖在后也。《左传》曰:皆陈曰战。战者,圣人所慎也。故引申为战惧。”

“战者,圣人所慎也。”正如《孙子兵法》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战”、“争”、“斗”诸如此类,“圣人所慎也”,一介布衣不更应该“慎之又慎”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