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与乘用车销售服务体系之间的差距(商用车与乘用车销售服务体系之间的差距)

其中的4S特许经营模式在中国市场中发展十分迅猛,该模式使乘用车在销售、服务水平、企业形象、顾客对产品信心等方面得到很大提高,现已成为主流销售模式。而目前,商用车主要销售模式为店面销售。得益于乘用车在市场发展迅猛,4S的渠道模式也逐渐被商用车企业所接受,并在市场中逐步推开。

商用车与乘用车销售服务体系之间的差距(商用车与乘用车销售服务体系之间的差距)(1)

销售模式的三点差异

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乘用车与商用车的4S店,就商用车借鉴乘用车4S店销售模式的问题进行了不同角度的采访。一位天津重汽轻卡的经销商表示,目前国内主流的卡车企业基本采用了店面销售这种模式。但与乘用车相比,有较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规模和标准。乘用车专卖店基本上有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投资相对较多,一般少则几百万元,多则几千万元。而商用车专卖店则多数只有一定的装修标准,对于展厅的格局没有太多的要求。这种差异实际上是投资规模的不同,而最本质的原因在于营业规模和营销模式的差异。

其次,终端作用。乘用车是作为渠道终端出现,交易基本在店内完成,虽然商用车可以模仿乘用车的渠道模式,其点对点的直销本质无法改变,这种情况下4S店难以成为销售终端,更多时候的作用是产品展示和配件供应。企业的销售更多是在店外,在客户端促成的。

最后,目标客户不同,营销模式各异。乘用车是消费品,目标客户分散,但需求量大;商用车是生产资料,目标客户集中,需求量有限。这种差异要求商用车销售企业在学习乘用车4S店的渠道、模式的同时也必须形成商用车市场特色的营销方式,也就是建立一套依托专卖店展厅,加强区域客户管理,将销售终端前移的销售策略。

以上三个差异是源于终端市场的不同,虽然采用相似的渠道模式,但是在市场对接的过程中,还必须保持与终端市场相适应的影响模式。对于商用车的渠道模式,能否具备与高端市场相适应的营销模式,是成败的关键。

售后维修:商用车不够稳定

近年来受政策经济影响,商用车销售并非一帆风顺,很多企业,盈利能力偏弱,甚至面临生存困局。乘用车盈利模式主要有新车销售、汽车用品及保险等产品销售、维修零部件三方面相互补充。新店主要靠新车销售,营业时间越长的店越倚重售后和配件的收入。特别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售后服务往往是企业盈亏的关键。但是这些情况在商用车方面却难以实现。商用车4S店除了新车销售外,汽车用品销售和维修、零部件两项均难形成像乘用车那样的有效收益,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客户购买决策中最重要的一点考虑就是要计算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市场竞争激烈商用车整体盈利能力不高的市场环境下,很难在一些附加功能上做出更多的投入,因此汽车用品的销售会相对较低。

第二,商用车零部件生产企业,除了给整车厂配套以外,还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销售网络,这些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全国各地寻找自己的代理商。因此,通过4S店卖出的配件价格的利润有限,这与多数乘用车4S店配件垄断经营带来的高利润相比,确实有比较大的差别。一般情况下,经营比较理想的乘用车4S店的售后服务吸引率在50%以上。

第三,有一定规模的商用车客户基本上都有自己的专职维修人员,除了在保修期内的保养基本会回到4S店,保修期外的这类客户基本都会流失,售后服务难以形成有规模的稳定的客户群。

编辑:杨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