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的往日时光(那座城这家人的)

瑕不掩瑜,《那座城这家人》将一座城的发展、一家人的成长故事注入时代发展的主题,对国家、时代与个人进行了真诚的思考,对现实观照、创新叙述、流行表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电视剧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故事素材、人物形象;中国电视剧为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更有细节、更有温度的时代记忆。今年十几部反映改革开放的优秀国产剧带领观众重回流光岁月,感受40载辉煌成就,为这个时代构筑起精神的高地。近日,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热播的改革开放献礼剧《那座城这家人》以经历大地震重创的城市唐山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的悲欢离合,通过一个由7个姓氏组成的普通家庭的故事,展现了一群人的40年,一座城的40年,见证了一个国家的40年巨大变迁,该剧用“小人物,大时代”的叙事方式,以个人命运见证时代发展,实现了电视剧作品的精神指向和对当下的现实观照。

这座城的往日时光(那座城这家人的)(1)

剧集开篇以细腻、朴实的艺术表现方式,再现了王家一家人及其亲朋好友的生活日常,一切都如此美好而祥和。这一平凡而幸福的铺垫,与突如其来的唐城大地震形成强烈对比和反差,一夜之间,一座城市沦为废墟,一个个家庭支离破碎,劫后余生的唐城人民内心受到重创。

当幸存者面对震后惨烈场面悲伤难以自抑时,在唐城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王家母亲冯兰芝除了悲痛,更是表现出了对命运不公的愤怒,她的一声呐喊“我要活出个样来”,是唐城人民内心声嘶力竭的呼唤,是唐城人民抱团取暖重建家园的决心,也是这部剧的精神灵魂所在。“那座城”如何震后重建、重塑精神?“这家人”如何治愈伤痛、重拾希望?他们如何“活出个样”,是该剧接下来要向观众交代的答案。

该剧男主人公王家儿子王大鸣在地震中失去了正怀着孕的妻子,内心痛苦万分,王家与亲家(林家)重新组建了新的家庭,互相帮助、互相照顾;女主人公杨艾也在地震中失去了挚爱的亲人,只剩残疾的侄子,惨痛的变故却燃起了她想要活下去的决心,她主动找到王大鸣,希望能够组成“半路夫妻”,给自己的生活找到一个支点。杨艾的诉求和愿望源自比爱情更为深刻的情感——生存本能。似乎只有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拉回到日常琐碎,唐城的人们才能重启劫后的人生。

这座城的往日时光(那座城这家人的)(2)

《那座城这家人》时间跨度40年,7个姓氏的9口之家在重组家庭、重建家园过程中发生了太多关乎感动和坚持的故事。随着后续剧情推进,该剧的场景、服化道等,将会随着剧中时间推移、时代变迁而不断变化,还原改革开放为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通过这部剧,我们可以看到一家人的喜怒哀乐和一座城的重新崛起。“一家人”超越血缘的情感,传达出积极向上和充满希望的正能量;“一座城”的灾后重建,展现了改革开放带给整个社会的飞跃与巨变。

该剧真实再现了唐山大地震发生时的地动山摇、震后的一片狼藉,带领观众走进那段历史。但在表现地震救援解放军紧急集结场景时,剧情内容和资料片内容的衔接处理稍显生硬,容易让观众跳戏。此外,实拍救援指挥段落还出现了演员台词与口型对不上等细节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