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永远的辩证法之十一原因和结果)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得就是一个常见的道理:因果关系因为种的是瓜,所以得的是瓜;如果种的是豆,那么得的就是豆了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不同的因,对应着不同的果瓜这个因对应瓜这个果,豆这个因对应豆这个果不会出现种瓜得豆或种豆得瓜的情形,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永远的辩证法之十一原因和结果)

辩证法人与自然关系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得就是一个常见的道理:因果关系。因为种的是瓜,所以得的是瓜;如果种的是豆,那么得的就是豆了。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不同的因,对应着不同的果。瓜这个因对应瓜这个果,豆这个因对应豆这个果。不会出现种瓜得豆或种豆得瓜的情形。

人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易经》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不善就是恶。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教化世人,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其子孙后代及弟子后代多为名门望族,至今受人尊敬。秦始皇和李斯穷兵黩武、焚书坑儒,秦二世被杀、三世身死国灭;李斯父子被腰斩灭族;二人为后世千古唾骂!正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果的例证。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曹操误杀吕伯奢的恶行和口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恶言,落得陈宫对他的背弃和天下人骂他为奸雄的恶名。而他当初放行关羽投奔刘备的善举,换得后来华容道关羽对他义而释之的善报。曹魏代汉的举动,也正好成为后来司马代曹时理直气壮的效仿原因。正所谓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古往今来,开国皇帝修身养息、施行善政,能为子孙后代遗传几百年的江山基业。但子孙皇帝丧失德行,荒淫无道,民不聊生,慢慢就会把列祖先宗所累积的功德福报消耗殆尽,从而导致天下大乱,江山易主、朝代更替。

据媒体报道,英美两所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善恶有报”是有科学根据的。

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一开始比起同年龄段的守法少年要强壮一些,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生病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比较容易理解,可能跟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人就不容易生病;而当人心存恶念、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人就容易生病。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而穷凶极恶的人往往更易生病甚至死于非命。

有一个故事更是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在19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天他在干活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呼救,原来,一个男孩陷了进去。眼看泥沼已淹到胸口,弗莱明立刻跳下去,奋力救起了男孩。

这时,一位绅士驾着华丽的马车赶了过来,正在焦急地寻找走失的儿子。得知是弗莱明救了儿子,这位绅士提出要用重金报答,却遭到弗莱明的拒绝。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忽然闯入绅士的视线。“这是你的儿子吗?”弗莱明点点头。绅士说:“既然你救了我的儿子,那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请允许我资助他,让他接受教育吧。”弗莱明被绅士的诚意打动,答应了他的提议。

绅士非常讲信誉,一直资助这位农家少年,并将他送入圣玛利医学院。毕业后,这位少年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他就是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1928年,弗莱明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20年后普遍应用于临床医学,挽救了数以亿计病人的生命,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而他的同龄人、被自己父亲救起的那位绅士的儿子,也成长为著名的政治家——后来的英国首相丘吉尔。

二次大战期间, 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在出访非洲时,不幸患了肺炎(在当时肺炎属于绝症),生命垂危。紧急时刻,弗莱明从英国赶来,用自己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

小时候,大家都看过或听过一本书叫《十万个为什么》,它是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世纪60年代初编辑出版的一套青少年科普读物。50多年来,这套书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已经成为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它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热爱科学的道路。

《十万个为什么》的内容其实就是要为一切的结果寻找原因,或者说是为一切的现象理清因果关系。

就原因而言,任何原因都包含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即事物之间的矛盾。它们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需要,缺一不可,但两者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具体地讲:

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它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

其次、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它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局部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能否实现也会起决定性作用。

第三、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有时能引起事物性质的变化。但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比如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大树和小草的生长都离不开太阳。但是太阳只是它们生长的外因,自身的品种才是它们的内因。长成大树或小草,取决于它们的种子,树种才能长成大树,草种只能长成小草。再充足的太阳光线照射,也不可能让小草长成大树。而如果没有丝毫的光线照射,树种也难以长成大树。

这里,种子作为内因是第一位的,阳光作为外因是第二位的。如果没有种子,阳光再充足也不可能长出什么。月球上边也有太阳光线照射,却长不出任何生物。

就结果而言,人们追求结果、享受结果,可是对于结果却往往关注得不够、研究得不多。不像是对原因的分析那样,头头是道、清清楚楚。更多的是把结果和原因放到一起进行互动分析。

概括起来讲,原因和结果是对立、依存和转化的关系。

首先,原因和结果是相互对立的。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如果“倒因为果”或者“倒果为因”,就会歪曲事实,得出荒谬的结论。例如,侵略者的侵略引起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侵略是原因,反抗是结果。如果颠倒因果,把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反抗说成原因,把侵略者的侵略说成结果,就歪曲了战争的事实,就是十分荒谬的强盗逻辑。比如时下美国对中国及许多国家发动的贸易战,就充斥着许多颠倒因果的错误逻辑。

其次,原因和结果是相互依存的。原因相对于它所引起的结果,才是原因;同样,结果只有相对于引起它的原因,才成为结果。任何原因都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没有“无果之因”;任何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没有“无因之果”。例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多行不义必自毙”,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原因必然引起结果、结果必然有其原因、原因和结果互相依存的道理。

第三,原因和结果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是严格区别的。但是,在事物因果联系的链条中,一种现象在一种联系中是原因,在另一种联系中则是结果,反过来也是一样。例如,在摩擦生热、热引起燃烧、燃烧引起爆炸的因果链条中,热是摩擦的结果,又是燃烧的原因,燃烧是热的结果,又是爆炸的原因。

人们对原因和结果关系原理的研究,形成了两种典型的因果观:

一种是绝对因果观——宿命论。宿命论认为,在人类诸多神秘变化的命运现象中存有一些定数,即人生的遭遇,包括生死祸福、贫富贵贱等一切事情都是由人无法控制的力量所操纵促成的。典型的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发达的永远发达、落后的永远落后等说法。宿命论反映的是绝对的因果关系,是一种消极的错误的因果观。

另一种是辩证因果观——革命论。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后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更替朝代,谓之革命。最早见于《易经》:"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论认为,人生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力量加以认知和改变的。典型的如陈胜吴广起义时发出的呐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实践证明,不仅秦皇汉武这样的皇家子弟可以靠世袭当上皇帝,而刘邦朱元璋这样的平民百姓也可以通过闹革命当上皇帝。革命论反映的是相对的因果关系,是一种积极的正确的因果观。

原因和结果是辩证法的重要范畴。明晰它们的准确含义和辩证关系,能够认清事物或现象发生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找出矛盾与问题的根本症结,从而找到解决矛盾与问题的根本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