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墓地挖出青龙宝刀(贵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色猛将,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了一段令人怀念的历史大剧。

说起这些猛将,你会想到谁?

曹操的五子良将,刘备的五虎上将,还有那个到处认干爹的吕布,想必是知名度最高的第一方阵的人物。

而在这些人中刘备麾下的关羽、张飞等人又是能排在第一方阵的前几位,尤其是关羽,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之为历史最佳。

关羽墓地挖出青龙宝刀(贵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1)

或许你会说,在武力值上,能排在关羽前面的人还有好几个呢,比如说吕布,比如说赵云,再比如说典韦,怎么关羽成为了历史最佳呢?

这是因为关羽在后世的名气很响也很正,后世之人将他视为和“文圣”孔子齐名的“武圣”,还将他看成了能带来好运的“武财神”

做生意的人会拜关羽,从事武职的人会拜关羽,甚至从事屠宰的人和卖豆腐的人也会拜关羽……

由此可见,现如今的关羽已经不单单是历史人物了,而成为了一种信仰

也正是由于关羽在民间的呼声太高,让他拥有了一个几乎没有缺点的形象,可是世界上哪有什么完美的人。

关羽墓地挖出青龙宝刀(贵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2)

提起关羽,就不得不说一下他高超的武力值,而他之所以能有过五关斩六将之威,他的那把青龙偃月刀自然必不可少。

为了衬托他的神勇,《三国演义》中形容这把刀重达82斤,作为搬袋米上楼都气喘吁吁的飞鱼来说,单单拿起这把刀都困难,更别说抡起来与别人决斗了。

而在上世纪,贵州一古墓出土了一把青龙偃月刀,其重量或许你猜不到,它仅仅只有12斤,难道关羽的武器根本没有那么重,是我们被骗了吗?

请跟我一起来探寻关于青龙偃月刀的秘密。

关羽的青龙偃月刀

关云长造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

这是《三国演义》中,对青龙偃月刀的描述,至于其它细节,罗贯中并没有特意描绘,这就给了后世之人充分发挥主观想象的空间。

而我们现在在影视中见到的青龙偃月刀,大体都是经过艺术加工后的样子罢了。

关羽墓地挖出青龙宝刀(贵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3)

在演义中,这把刀的分量很重,单单从出现的时间来说,它比关羽出现的时间都长,为了衬托关羽的霸气,书中还出现了不少关于这把刀的精彩情节。

单刀赴会、刀挑锦袍、失刀身死、夺刀报仇……

关羽在虎牢关与吕布厮杀的时候,也有诗曰:

酣战未能分胜败,阵前恼起关云长;青龙宝刀灿霜雪,鹦鹉战袍飞蛱蝶。

一人一刀,成为了书中最为闪亮的一道风景线。

而在关羽被杀之后,这把刀落入了吴将潘璋的手中,后来关羽的儿子关兴为父报仇,又将它给夺了回去,而它也得以在关兴的手上继续大放异彩。

关羽墓地挖出青龙宝刀(贵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4)

正是由于《三国演义》太过深入人心,让不少人都觉得,关羽这把重达82斤的宝刀,是实实在在存在的。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

出土的青龙偃月刀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贵州一个叫马家寨的地方,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就有一把青龙偃月刀,重量仅仅只有24斤。

当然,这墓的主人并不是关羽,经过专家考证,这座古墓与平西王吴三桂有关,墓中出现的大周吴氏等字眼亦证明了这点。

关羽墓地挖出青龙宝刀(贵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5)

康熙十七年,吴三桂在衡州登基称帝,国号大周,曾不可一世的平西王,最终也消散在了历史的迷雾之中,那么这座古墓中出现的偃月刀和关羽有关系吗?

其实并没有什么关系,这把偃月刀应该是吴三桂的武器,史书中记载,吴三桂也是一号猛男,他力大无穷,臂力过人,使用的武器也非常重,甚至可以达到50斤。

那么这把仅仅12斤的偃月刀又代表了什么呢?

其实这把刀说明了能拿得起重达几十斤的武器和能拿得起重武器去上阵杀敌完全不是一回事。

这也好理解,比如我们熟知的举重比赛,运动员们能举起很重的杠铃,但是如果说让他们举着挥舞一圈,想必连世界冠军也做不到。

关羽墓地挖出青龙宝刀(贵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6)

所以说,古墓中出土的这把轻型青龙偃月刀,应该就是打仗时冲锋陷阵时挥舞用的,这个重量倒也符合人们的一贯思维。

说到这,或许就会有小伙伴要问,我们再说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突然整出一个吴三桂用的,这中间有联系吗?

当然有,至少我们能通过这点来说明,关羽的刀根本没有那么重,或者说关羽用不用刀都成为了未知数

关羽的武器不是青龙偃月刀?

我们细究偃月刀的历史,便能发现,在东汉末年,根本没有这种刀,根据相关文献和出土的实物来看,这种刀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

由于这种刀本身的重量颇重,所以它出现时并非实战中的武器,而是用来练习臂力的

既然在关羽那时候还没有这种刀,关羽的武器自然不是青龙偃月刀,至于他为何能为这把刀代言,这还是沾了罗贯中老先生的光。

关羽墓地挖出青龙宝刀(贵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7)

那么关羽的武器究竟是什么呢,根据相关文献显示,应该是很普通也很常见的矛、戟等武器。

正史《三国志》中,曾记载了这么一段话:

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

这是关羽斩杀颜良的细节描写,其中提到关羽将颜良打下马的动作,即:

刺。

我们都知道用这个动词来形容刀的话很奇怪,如果真是用刀的话,撩、劈、砍、抛、削、抹、剁、挑、斩等动词都可以,但唯独无法用刺来形容,而能衬得住“刺”的兵器,矛和戟则都可以。

关羽墓地挖出青龙宝刀(贵州一古墓曾出土偃月刀)(8)

纵观《三国志》中出现的武器,矛、戟是最多的,而在其它史料中也记载了,在汉朝时期“戟制最盛,矛次之”,所以关羽根本用不上青龙偃月刀。

当然这并不是说,那时候没有刀,而当时的刀大多是短兵器,关羽的主要作战武器,自然也不可能只是一把短刃。

所以说,关羽是一位被后世传说神化了的人物,他的青龙偃月刀也只是经过了艺术加工,不过这并不影响关羽在后世中神勇的形象,毕竟他已经化身成为了——武圣。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等。

(图网,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