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父母老觉得亲戚家孩子好(是母亲这边的亲戚更爱孩子还是父亲这边亲戚更爱孩子)

今天在科室里聊天,聊着聊着就扯到小孩该怎么称呼各自父母的亲戚,一边感叹现在的小孩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以后他们的下一代没得那么多亲戚,更搞不懂一些称呼。比如父亲这边就没得叔叔、伯伯、姑姑、表姑等这些称呼,母亲那边也没得姨、舅妈、表姨等这些称呼。但有个同事说,她自己觉得周围大部分母亲那边亲人比父亲那边亲人更真心对她好,听她这么一说我想起小时候的事也觉得同事说得对。

小时家里不是很富裕,父母辛勤劳动也只是勉强不饿肚子。那时我就特别盼望放假,因为那样就可以去隔壁村的二姨家小住,不仅可以和表哥表姐玩耍,二姨也经常拿出好吃的东西来招待,更重要的是每次回家那天二姨都会给五块十块的零花钱,在九十年代初能得五块十块的钱那可是一个巨款。

自己父母老觉得亲戚家孩子好(是母亲这边的亲戚更爱孩子还是父亲这边亲戚更爱孩子)(1)

姑姑家也不远,但我不喜欢去,因为一件事情。读小学三年级有次在姑姑家吃中午,吃饭期间姑父对我说“小妹(当地对小辈姑娘的俗称),你爸上个礼拜在街上借我两百块钱买猪仔,你回家叫你爸快点还钱了”我一听特别难过的望向姑姑,姑姑却什么话也没说。我匆忙把碗里的饭菜咽下去起身跟姑姑说回家了。我一路哭着回家的,想起姑父的话特别伤心,想想自己把小表妹带得那么好(那时姑姑的女儿她家婆不帮带,所以姑姑白天都是放我家给奶奶带,其实除了上学外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带着表妹玩,奶奶要忙家务要做饭还要缝缝补补)却这样催债,虽然小自尊心也强,听到姑父的话觉得没面子,回家也没把姑父的话告诉爸爸,以后再见姑父他没提还钱这事,估计是爸爸已经把钱还了吧。多年以后,每次想起那事特别伤心,更加难过的是姑姑当时没说一句话,我可是她亲侄女却由着我难堪。

父亲的另一个亲人更伤我的心。记得初二那年,我和表哥(伯母的亲侄子,都是一个村上的人,我随堂哥堂姐跟着叫表哥)打算去伯伯家玩,小孩子没钱买东西又好面子不想空手去,于是找出一个麻袋装了大半包柑子(因为柑子当时没卖,父母又不在家,不敢随便装大果子,只装些小果,想着反正是自己亲人不会嫌弃,我们在家也是吃小果留大果卖钱)。两人抬着果子抄小路走,两个半大小孩子生拉硬拽的走过田埂路走了两个小时才到伯父家(伯父和伯母因工作原因在另一个乡里住)。想着家里大人不知道我们来,所以吃过中午饭后我们就回家了。过了一段时间,伯父伯母回家有事,伯母跟我说,你上次拿的果子第二天让你伯父扔到垃圾堆里,边扔边骂家里大把的果子,拿小果子来寒碜人。伯母说他不吃可以放着,其他人吃,何必要扔,扔得可惜的。这事我跟你说,你也别跟你爸妈他们说。我一听忙哽咽着和伯母解释,当时去的时候爸妈不在家,想着留大果子卖钱,在家也是吃小果子的,小果子不如大果子漂亮,但也是我爸妈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况且那小果也不算太小,有鸭蛋那大,怎么就吃不得?我一想到和表哥抬得手都酸才抬到伯父家里的果子第二天就被扔了气得我肺都要炸,不想吃好歹放坏再扔我也没那气。从那以凡是见到他就再没叫过一声伯父。这件事情我没告诉爸妈,他们就是奇怪我怎么突然不叫人了。高考完填志愿,父亲没什么文化叫我问去问问有文化的伯父填什么志愿比较好,我没有去问,父亲见填志愿的日子马上到我仍不去问伯父关于志愿的事气得骂了我两三天,无论他如何骂我就是一句话,不想去问他。你们可以说我脾气大,说我小心眼,我承认。我一直气伯父了解当时家里的情况却还看不起爸妈,不拿爸妈劳动成果当回事。至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慢慢释怀那件事,安慰自己一切都过去,不能揪着过去事不放,所以参加工作第三年才开口叫伯父,当中整整十几年没叫他一声。反而我舅舅舅妈从小对我们真心好,无论我们带什么东西去,我舅舅舅妈都是杀鸡宰鸭的款待我们,每年拜年都封个红包,甚至大学毕业舅妈还给,我都推脱说长大了不用给红包,舅妈边塞边说,要的,要的,新年讨个好彩头,只要不结婚舅妈都给。虽然红包一般是十块二十块钱,但舅妈的心意是无价的。

现在长大了,每次回想起二姨和舅舅这些亲人,他们从小到大都是当自己人看,去他们家很开心很放松,反而伯父姑姑他们对待我们时总怕吃亏。现在结婚生子后每次去姨家或舅家,都是说,等下回去时拿点南瓜吧,还有大冬瓜也拿,地里青菜自个去摘等等。但逢年过节到伯父姑姑家时,他们也是客气的顺嘴说在这吃饭吧,但不会起身去张罗。所以我们一般放下东西坐几分钟就走,要不然呆久了感觉很拘束,走时伯母姑姑他们也只说有空再来家里玩啊。

再过几天就是二姨她老人家生日了,想着又可以看到她老人家并且能和她家长里短的聊天就高兴,在此祝二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每天健健康康的生活。

自己父母老觉得亲戚家孩子好(是母亲这边的亲戚更爱孩子还是父亲这边亲戚更爱孩子)(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