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联璧合百科(珠联璧合方圆间)

珠联璧合百科(珠联璧合方圆间)(1)

说起算盘(珠算),现在的年轻人会感觉陌生而遥远,而对于一个六零后的我,却有一种难舍的情怀。作为一名工商银行的基层员工,它不仅是我年轻时工作的重要“伴侣”,还助力了我的终身姻缘——“爱情伴侣”。

最初认识算盘,是大哥当大队会计时。那时的算盘珠、框架全是木制的,串珠子的梁是竹子加工的。每串珠子七个,上行两个、下行五个,珠子酷似小轮胎。

真正结缘算盘是1985年金秋,在大哥的护送下,从沂蒙山区携铺带盖,一腔热血,满怀期望来到了泉城济南——山东银行学校。从此开启了令人难忘的美好岁月,也与算盘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那个没有计算器的年代,工商企业包括银行,会计人员使用的计算工具主要是算盘。开学后,算盘便成了全校学生的一门主课。这时的算盘也进行了改进,珠子变成了牛角或塑料制品;串梁由竹子变成了金属;珠子由七个减少到五个,即上行一个,下行四个,珠子由“轮胎型”变成了蚌边型,似两个扣在一起的小圆盘;增加了弹簧清盘装置,能快速让全盘珠子上下复位;算盘的体积也变得越来越小,改进后的算盘方便使用,速度也快了。

那时从齐鲁大地汇集银校的莘莘学子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虽书生意气不免青涩,却难掩蓬勃向上的青春朝气。上世纪八十年代祖国改革起步尚初,女排精神鼓舞着同学们,团结拼搏、争先创优、效力祖国、为家争光是同学们共同的理想!而练算盘便成了同学们争先创优的主要学科。位于校园南侧的教学楼,每晚灯火通明。练珠算是入校时几乎夜夜晚自习必修课,拨珠声此起彼伏,宛似千百只喜鹊大合唱,歌声满屋,回荡走廊。张云逸老师代我们八五级五班的珠算课,印象中她齐耳短发黑白相间,年纪虽大,却慈祥而认真,来回走动在课桌间指点指法,让你来不得半点偷闲。

毕业前,珠算是要进行加减乘除考核定级的,最低标准是普通六级,达不到六级的不予毕业。最高级是一级,按照平时的成绩,我本来能够定二级,定级考试时由于紧张,多错了一道题,定了个三级,为此还懊悔了很久。等级证书至今我还珍藏着,由中国珠算协会、山东珠算协会联合签发,加盖了中国珠算协会、山东珠算协会的大红印章,还有山东珠算协会的钢印。第一页印着周恩来总理的嘱托“不要把算盘丢掉”几个草书大字。可见,那个年代国家对珠算的重视程度。据记载,中国的原子弹、核武器等研发,最初新中国老一辈科学家就曾经使用算盘计算过数据。

1987年的金秋,从银校毕业后,回到了家乡沂蒙山,被分配到了工商银行一个乡镇办事处。我上岗后,主管会计不久便调回县城支行,我成了挑大梁的会计,算盘真正派上了用场。那时工商银行办事处是集个人储蓄、对公结算综合业务为一体的,且全部是手工记账。日常个人储蓄计息、单位分户账记载、日记表、科目日结单、总账填制,单位余额表计息、月末月计表填报等等都离不开算盘。最难计算的是个人定期存款利息。那几年因物价因素,银行存款利息不断调整,一笔定期存款利息要分多段计算。除计算正常利息外,还要计算保值利息(因物价上涨因素对存款利息的一种补贴),全靠使用算盘计算,加减乘除法几乎都要用到。四舍五入,能够实现利息、保值息一分不差,是需要耐心、细心和计算技术的。有些利息是要按天计算的,比如贷款利息、活期利息等,1、3、5、7、8、10、腊(12月)月份是31天,2月份比较特殊,有28天和29天两种,其他月份都是30天,这些知识就是那时候掌握的。“三铁”即铁账、铁算盘、铁规章,是那个时代银行人合规精神的真实写照,算盘被誉“三铁”之一,可见其重要性。现在简单了,柜员输入交易代码,把存单往打印机里一放,利息、本金就全部打印出来了,分毫不差,当年的计算情景现在的年轻银行员工简直难以想象。

就是刚参加工作的那两年,结缘了我的妻子。那时,临柜就我们俩人,我是会计,她是出纳。她的算盘打得一般,经常出现计算错误。刚进银行时的她年轻气傲,还没有把我放在眼里,由于算盘技术差,慢慢磨掉了娇气与傲气,不得不在我面前低下了头。在手把手教打算盘的过程中,我们相识相爱走在了一起。

算盘不仅助力了我的爱情,也助力了我的工作。支行领导知道我算盘打得好,每年年终决算就把我抽到支行会计科帮忙,主要是汇月报、年报表。把各办事处、支行的月报、年报合计汇总到一张表中,总分合计、横竖平衡都要确保一分不差,也是需要很好的算盘功夫的。不久,支行便把我由乡镇办事处调到县城支行会计科,后来还当上了会计科长。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便有了计算机、储蓄计息器、计算器等电子设备,但老会计习惯了使用算盘,一般计算还主要使用算盘。

工商银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基层银行开始使用0520浪潮牌电脑记账,后来逐渐升级为286、386、486计算机直至全国联网,现在基层银行网点柜员使用的就是一台终端设备,柜员只要把相关数据输入终端,计息、日记表、月计表、日终结账、年报表甚至年终决算等等都由系统自动处理了,连计算器也用不到了。

2017年年终决算,夜间在支行营业室看到冷冷清清,只有几个人玩着手机等上级行的离岗通知,不由得想起了当年决算情景:手工计税、计提三费(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预算利润、结转损益等等,全靠一把算盘、一支笔,决算到零点累垮人!于是现场写了首打油诗,题目是《献给当下幸福的决算者》:

往昔今日此室中

熙熙攘攘乱哄哄

熙攘不知何处去

决算依旧进行中

算盘在银行网点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我工作初的一把算盘已经三十年了,至今仍保存完好,时常拿出来拨拉一番,在妻子面前显摆一下——拨打小九九口诀。你知道小九九口诀从“一一得一”加到“九九八十一”,结果是多少吗?1155!现在我还能使用算盘准确加出来,小九九连加曾经是当年算盘练习加法的好方法。

“三下五去二”(加法)、“三上二去五”(减法),这是初学算盘者必背的口诀语句。不会背口诀学不会算盘,会算盘的人不会背口诀。看似矛盾,其实是事实。初学者要边背口诀边练手,而学会了、熟练了,熟能手巧,大脑与指法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不用再背口诀了,所以渐渐反忘记了口诀,打得也更快了。

科学进步日新月异,算盘的发明者——沂蒙人(临沂蒙阴)算圣刘洪,大概不会想到约两千年后的今天算盘已很少使用,但算盘对中国文明的贡献已永载史册,炎黄儿女永远不会忘记算圣刘洪,我也永远不会忘记算盘!过去,算盘是我工作的“伴侣”,现在是我练脑练手的健身“伴侣”,拨拉起算盘珠子,总有一种爱不释手的情怀!最后自编一首打油诗,献给曾经热爱算盘者共勉:

人生需学打算盘

珠联璧合方圆间

加减乘除皆学问

能上能下人世间

珠联璧合百科(珠联璧合方圆间)(2)

作者:付立果,笔名,素天。中国金融作协会员,小说、散文等散见于《中国金融文学》、《临沂日报》、《沂蒙晚报》及网络媒体。

壹点号沂蒙山文苑(素天)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