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与慈禧的民间故事(究竟是慈禧太后时期出现的)

以糯米为主要材料制作的食品,有麻糍、汤圆、粽子、糕软等,汤圆、粽子、糕软是节日食品,不常吃,但纯用糯米蒸熟捣制而成的麻糍,却是日常主食。

而作为中国传统美食的驴打滚,和上面的食物一样,有着绵软香糯的口感,其原料却是黄米面,农村人制作驴打滚,所用材料都是自家当年甚至应季所产,无需经过曲折、漫长的销售渠道,食物的新鲜度很高。

驴打滚是东北地区、老北京和天津卫传统小吃之一,是老少皆宜的传统风味小吃,关于“驴打滚”,我所见过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元人《燕都小食杂咏》里的:“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庖厨呼作‘驴打滚’,食客闻香纷纷来。”

饺子与慈禧的民间故事(究竟是慈禧太后时期出现的)(1)

还有一个关于驴打滚比较流行的传说,是慈禧太后的那一版,据说慈禧太后吃烦了宫里的食物,想尝点儿新鲜玩意儿,于是御膳大厨用江米粉裹着红豆沙做一道新菜。

不料一个叫小驴儿的太监来到了御膳厨房,一个不小心把黄豆面弄到新菜里了,御膳大心脏都快停了,但是这时重做也没时间,只好赶鸭子上架,直接端给了慈禧太后。

谁料慈禧太后一吃,觉得味道还不错,问大厨这道甜点叫什么东西,大厨灵机一动,以刚才的小太监小驴儿为名,取了驴打滚这个名字,于是,这道小吃就这样诞生了。

饺子与慈禧的民间故事(究竟是慈禧太后时期出现的)(2)

不过,最近我又听到了一个说法,说是这驴打滚的历史已经有2000多年了,至少在东汉时就有了。

据说发明驴打滚的人是光武帝刘秀麾下名将“云台二十八宿”之一的马武,当时马武率军在某座山头驻守时,士卒因长期食用黏黄米馍,产生厌食情绪,身体日衰。

马将军担心危及军队战斗力,受毛驴在地上打滚浑身沾满黄土的启发,创制出黄粘米裹炒黄豆粉的“驴打滚”,结果,自然是大受士卒欢迎了。

由武将带火一个美食的事情倒是不多,在《后汉书·马武传》中,也确实有马武的这一段记载,他奉刘秀之命,统帅过渔阳、上谷的骑兵,曾跟随刘秀追击尤来、五幡等乱军,到过平谷。

饺子与慈禧的民间故事(究竟是慈禧太后时期出现的)(3)

从《后汉书》本传看,这个绿林出身的将军,除了英勇善战,还是一个脑子比较灵活、个性鲜明、也很有幽默感的人。

刘秀坐稳皇帝宝座后,有一次大宴群臣,跟群臣开玩笑说:“如果没有风云际会,你们认为自己能够得到什么职位爵禄?”

高密侯邓禹说自己爱读书,能做到“郡文学博士”,刘秀认为他太谦虚了,应该可以做到功曹、掾一类州县副职。

马武却大言不惭,说自己作战勇敢,可以胜任主管军事的“尉”,专门抓捕盗贼,因为马武早年曾做过强盗,刘秀笑他不谦虚,说他能做个亭长就不错了。

饺子与慈禧的民间故事(究竟是慈禧太后时期出现的)(4)

​《后汉书》中还记载了马武“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可见,这马武不同于一般杀人如麻的傻把式将军,他是一个有性格、有趣味的受欢迎的人,连皇帝都喜欢和他逗趣。

不难想象,他率军驻守村庄时,也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受到百姓的喜爱,关于他的故事一定在某个时间段一直流行着,只是历经了这么多年,只剩下了发明驴打滚这一个传说。

其实,反过来看,经过两千年的风风雨雨,还能留下一则跟民间小吃有关的故事,足以证明,马武将军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非同寻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