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河灌溉工程(安徽实施这一工程)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9月6日,记者从安徽省水利厅获悉,为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自今年起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并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重点民生项目部署推进,目前正组织实施建设,并发布招商公告按照工程计划,今年要让25万农村群众用上地表水;全部建成后,将实现皖北地区3000万农村群众喝上更好水,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安徽省淮河灌溉工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安徽省淮河灌溉工程(安徽实施这一工程)

安徽省淮河灌溉工程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讯 9月6日,记者从安徽省水利厅获悉,为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自今年起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并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省级重点民生项目部署推进,目前正组织实施建设,并发布招商公告。按照工程计划,今年要让25万农村群众用上地表水;全部建成后,将实现皖北地区3000万农村群众喝上更好水。

让皖北群众从喝上安全水到喝更好水

据公告称,皖北地区指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是黄淮海平原的南端,共有6个市28个县(市、区),面积3.8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43万人。皖北地区群众目前饮用水主要以地下水为水源,约占人口的84.5%。

为什么是喝上更好水?安徽省水利厅农村水利水电处副处长柳鹏解释说,由于通过“十三五”的巩固提升,皖北地区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已经解决。但由于部分地下水水源含氟、铁、锰等超标,水净化处理任务重、成本高,同时长期抽取地下水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带来生态问题。因此,安徽省决定实施“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此举将减少地下水开采,保护地下水生态,给皖北地区振兴发展提供供水基础支撑和保障。全部建成后,皖北地区3000万农村群众将喝上干净的地表水。”

“一是依托现有的城镇供水工程,将管网进行延伸,二是新建区域规模化的供水工程。”柳鹏告诉记者,工程计划利用淮河干支流的地表水和南水北调东线、引江(长江)济淮(淮河)、淮(淮河)水北调工程引调水作为水源,用地表水替换原来的地下水水源,解决喝更好水问题。

今年将让25万农村人用上地表水

记者了解到,为了实施好安徽省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根据省统一布置,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了规划,省水利厅根据各地上报的规划,组织编制了《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规划》,经征求有关市和省直有关单位意见,并经专家审查后,正在报省政府审定。

据介绍,项目涉及安徽皖北地区的6个市28个县(市、区),分别为蚌埠市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淮上区,阜阳市阜南县、颍上县、颍泉区、颍东区、颍州区、太和县、界首市、临泉县,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毛集实验区,亳州市谯城区、蒙城县、利辛县、涡阳县,淮北市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濉溪县,宿州市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

今年,该工程计划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通过改造现有水厂水源,完成五河县、凤台县、潘集区25万农村人口用上地表水;二是新开工建设蒙城县吕望、谯城区古井杨楼、埇桥区符离、固镇县刘集4个地表水厂。其中新开工建设的4个水厂中,蒙城县吕望水厂、谯城区古井杨楼水厂已开工,正在建设。固镇县刘集水厂初步设计已完成,预计10月底开工。埇桥区符离水厂正在开展初步设计,争取10月底开工。

工程计划分两批实施完成

根据编制的《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规划》,工程初步估算投资154亿元,主要内容包括:取水工程、水厂改建、管网完善等。具体建设地表水调蓄设施6处、取水泵站44处、输水管646公里、配水管9360公里等,建设县级供水水质检测中心19处及省、市、县(市、区)一体化的供水管理信息系统。

项目完成时间分两段:第一批2023年底前,完成沿淮地区、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建成后具备地表水源取水条件的13个县(市、区)供水项目建设。包括蚌埠市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淮上区,阜阳市阜南县、颍上县、颍泉区、颍东区、颍州区,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毛集实验区,亳州市谯城区。

第二批2025年底前,完成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建设期间具备地表水源取水条件的15个县(市、区)供水项目建设,包括淮北市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濉溪县,亳州市蒙城县、利辛县、涡阳县,宿州市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阜阳市太和县、界首市、临泉县。

孙冠贤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编辑:陶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