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整体保障系统(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2.0解析)

DoDAF是与Zachman、TOGAF、FEA等并列的经典企业架构框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01 DoDAF是什么?

DoDAF是由美国国防部的US Undersecretary of Defense for Business Transformation工作小组所制定的系统架构框架。DoD是美国国防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Defense)的简称

美国整体保障系统(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2.0解析)(1)

DoDAF2.0规范标准第1卷中给出了定义:DoDAF是(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epartment of Defense Architecture Framework )的缩写,DoDAF2.0是DoD架构开发的顶层的、全面的框架和概念模型, 它使国防部(DoD)各组管理者能够打破国防部、联合能力域(JCA) 、使命、部门或计划等层次界限, 实现有序的信息共享、 提高关键决策的本领。

02 DoDAF发展历程

在企业架构领域,DoDAF并没有TOGAF的知名度那么高,它来自于军方,所以,在我国内,它一直都是被军队系统内的人员进行研究和消化。它的前身是C4ISR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s, Computers, Intelligence,Surveillance and Reconnaissance )架构框架。C4ISR是军事术语,意为自动化指挥系统。它是现代军事指挥系统中,7个子系统的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即指挥Command、控制Control、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情报Intelligence、监视Surveillance、侦察Reconnaissance。通俗来说,C4ISR,就是美国军方开发的一个军事自动化指挥系统。1996年6月推出C4ISR AF1.0 。1997年12月推出C4ISR AF 2.0。C4ISR架构框架的目的是提高C4ISR各系统的互操作能力,成为了实现多个C4ISR系统集成的基础。

美国整体保障系统(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2.0解析)(2)

2003年8月推出DoDAF1.0 ,增加其运用范围,不局限C4ISR里,可以应用到所有的任务领域(Mission Area);同时也推出CADM v1.01(Core Architecture Data Model,核心架构数据模型)。DoDAF1.0中,系统架构包括作战视图、系统视图和技术标准视图等三个视图。

2007年4月推出DoDAF1.5,特别强调以网络为中心(Net-Centric)的概念,在架构的描述里体现了网络为中心的概念;也推出CADM v1.5以便储存Net-Centric新概念的描述文件。

2009年5月28日推出DoDAF2.0。与前几版相比,2.0版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 架构开发过程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数据为中心,主要是提供决策数据

2)三大视图(作战、技术和系统)转变为更为具体的视图。现在的视图有八种,分别是全景视图、数据与信息视图、标准视图、能力视图、作战视图、服务视图、系统视图、项目视图。

3) 描述了数据共享和在联邦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需求。

4) 定义和描述了国防部架构框架。

5) 明确和描述了与联邦企业架构FEA的关系。

6) 创建了国防部架构框架元模型。

7) 描述和讨论了面向服务架构(SOA)开发的方法。

DoDAF2.0以支持核心决策过程、开发符合用户需要与目的为根本出发点,是一个真正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全新架构框架版本

03 DoDAF架构元模型

DoDAF2.0以数据为中心,引入了国防部架构框架元模型(DoDAFMeta-Model,DM2)的概念。DM2由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CDM)、逻辑数据模型(Logical Data Model,LDM)和物理交换规范(Physical Exchange Specification,PES)组成,是构成DoDAF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整体保障系统(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2.0解析)(3)

下图是DM2该蓝图,说明了在CDM层次上数据分组之间的高层关系。

美国整体保障系统(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2.0解析)(4)

04 DoDAF八大视图

DoDAF2.0定义了八大视图:

美国整体保障系统(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2.0解析)(5)

全局视图(All Viewpoint,AV):提供了对整个架构描述有关的信息,如架构描述的范围与背景。

能力视图(Capability Viewpoint,CV):对能力的描述,这种能力用于实现符合企业愿景 的企业目标。

数据与信息视图(Data and Information Viewpoint,DIV):用于架构描述的业务信息需求和结构化业务流程规则。它描述与架构描述中的信息交换相关的信息,例如属性、特征和相互关系。

作战视图(Operational Viewpoint,OV):描述了组织、任务或活动,以及它们之间必须交换的信息 。它传达了信息交换的类型、交换的频率、信息交换所支持的任务和活动以及信息交换的性质。

项目视图(Project Viewpoint,PV):描述了项目计划如何组合成具有前后承接关系的投资组合计划。该视图提供了一种描述多个项目间组织关系的方法,每个项目负责交付单个的系统或功能。

服务视图(Services Viewpoint,SvcV):描述为作战活动提供支持的系统、服务和互联功能。国防部的流程包括作战、商业、情报和基础设施功能。

标准视图(Standards Viewpoint,StdV):是控制系统各部分或元素间组合、交互和互依赖性的规则的最小集合。其目标是确保系统能够满足特定的一系列作战需求。该视图提供了技术系统实现指导,基于此指导可以形成工程规范、建立通用模块,开发产品线。它包括技术标准、执行惯例、标准选项、规则和标准。

系统视图(Systems Viewpoint,SV):关于自动化系统、互连通性和系统功能方面的信息。不久的将来,随着DOD将重点转移到面向服务的环境和云计算,该视点会消失。

为了保持各个视图间的一致性和整体性,DoDAF V2.0定义了52个制品来展示从需求到实施的整个架构。但不是所有制品都是必须的,可以按需使用。

美国整体保障系统(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2.0解析)(6)

05 DoDAF实施方法论

DoDAF实施方法论包含6个步骤:

美国整体保障系统(美国国防部架构框架DoDAF2.0解析)(7)

步骤1:确定架构用途

定义架构的用途及预期用途(“适合用途”),如何进行架构描述工作,架构开发中使用的方法;所需的数据类别,对他人的潜在影响,以及通过绩效和客户满意度来衡量努力成功的过程。此信息通常由流程所有者提供,以支持描述其职责领域(流程、活动等)某些方面的架构开发。

步骤2:确定架构的范围

范围定义了边界,这些边界建立了架构描述的深度和广度,建立了架构的问题集,帮助定义它的上下文,并定义架构内容所需的详细级别。对于决定如何进行开发或购买自动化支持也很重要。

步骤3:确定数据需求

数据实体与属性的选择对于架构的构建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能满足第一步的目标,而且要能保持架构的一致性。实体和属性是通过数据类型来体现的,数据类型包括规范业务行为的规则、需要完成的活动信息、指挥关系、任务列表等多种类型。

步骤4:进行架构产品设计

这是最重要的步骤,输入和编辑现有架构模型,收集新数据并增加到架构中,以及从国防部体系结知识库的现有架构或相关的知识库中提取数据,然后对所有数据进行组织分类,在DARS(国防部架构注册系统)中进行注册,并关联到自动存储库,以备后续分析和重用。

步骤5:对架构进行分析

对包含了所需全部数据的架构进行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实验分析和试验分析、以确定架构数据的有效性。

步骤6:生成架构成果文件

生成基于基本数据查询的架构产品描述,其描述应当与既定模型保持一致,具有可重用性并能被共享。

06 DoDAF的应用和影响

可能是来自于军方的原因,DoDAF对企业架构的影响并不如Zachman或者TOGAF那么大,知名度也没有TOGAF那么高。不过,这种情况正有所改善。随着2.0版本的发布,DoDAF框架自身不断的完备,它已经不再只适用于军方系统建设,企业完全可以灵活运用DoDAF实施企业架构。除此之外,对C4ISR和DoDAF的研究,更催生和推动了现在学术界比较热门的关于“System ofSystems”理论的研究。可以说,DoDAF是众多EA框架里面最具有研究价值的框架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