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为什么可以被世界认可 为什么黄金象征财富和权力

黄金为什么可以被世界认可 为什么黄金象征财富和权力(1)

文丨叶克飞

“盛世古董,乱世黄金”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黄金不但是贵重金属,财富的象征,而且还被视为最保值也最保命的硬通货。所以看历史就知道,很多人都有藏金癖,直到近现代,许多人都仍会觉得纸币不靠谱、银行不靠谱、保险不靠谱,啥也没有定期买金条靠谱。

在人们的认知里,黄金就是财富的代名词。但是,这种自然而然的认知是何时形成的?为什么是黄金而不是其他金属?在这个“财富象征”的卡位战里,黄金是如何脱颖而出的?人类追求黄金的历史过程中,又发生过什么?黄金与权力又是如何挂钩的?为什么黄金可以脱离稀有金属这个单纯的价值设定,以独特的“身份”存在于世界?为什么全球的财富流动,从来都无法离开黄金?

黄金的金属特性

黄金作为财富的第一象征,首先是基于其物理特性。

金的元素符号是Au,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79 位,英文是“gold”,源于拉丁语aurum。德国图宾根大学历史学教授伯德·史蒂芬·格雷在《黄金:权力与财富的世界简史》一书中写道:“人们推测过黄金形成的理论:和其他高密度材料一样,黄金也是来源于一次天文学领域的超新星核变,并已存在在构成了我们太阳系的尘沐之中。”

同时,“黄金是一种稀有金属,但是从人们经常使用黄金这一方面来看,它又不全然是稀有的。在地球的所有陆地都能找到少量的黄金,只有在南极周围区域,因为一些国家已经达成共识,不进行任何的矿山开发, 所以当地还并没有开采出黄金。金是一种广为存在的微量元素,甚至在人体中和海水里都能探测到金元素。”

一般来说,人类可以挖掘到的黄金,要么是火山活动将之掀出地面,要么是后来流星和陨石将黄金带到地表层。它存在于水晶石和其他矿石之中,过往只有有着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矿山工人才能挖掘到它。在矿石中,黄金以极小个体存在,肉眼几乎无法识别。淘金者用筛盘从河水中洗出来的金子,也是首先从大自然天然工序中已分离出来的黄金。也正因为黄金不会被腐蚀而变色,所以很容易被识别。

金最为显著的特性就是稳定,无论埋于地下还是丢入水中,无论多久都不会变。这本身就决定了它的价值基础。

黄金为什么可以被世界认可 为什么黄金象征财富和权力(2)

有趣的是,虽然物理特性稳定,但金的使用范围其实很狭窄,因为它的纯度越高,质地就越软。《黄金》一书中写道:“黄金的用处并不多,因为黄金纯度越高就越容易变形。它非常之柔软,无须加热就能被锻造。在远古时期,铸金匠就能把它打造成金箔,用这些金箔给器皿、雕塑或者建筑对象,比如石膏饰品的外层镀金。人们只需 2 克金箔就能给 1 平方米的表层镀金;对于一些镀金的皇宫大殿、教堂装饰或是圆顶建筑而言,所需的黄金比人们所想象的更少”。

直到电子工业时代,人们才开始利用黄金的延展性,将之用于电子工业和航空领域。“因为 1 克黄金最长可以拉成一条长 3 公里的金薄线,并且焊接起来也很容易。黄金也被使用在牙科医学上,用来填充或镶嵌牙齿,因为黄金是非常抗腐蚀的。不过对于镶牙来说纯金又太柔软了,所以我们会使用更加坚固的合金。今天,在热反射光学和过滤有害射线方面,我们也会用到少量的黄金;此外,黄金技术也会用于玻璃罩杯的喷涂镀层。美国航空航天总局(NASA)也曾使用这一技术——当年飞向月球的阿波罗 11 号飞船里的宇航员尼尔· 阿姆斯特朗的头盔面罩上,就有一层特别薄的镀金层,用来保护他的眼睛。”

当然,对于黄金来说,这些应用领域都很小。金在人类世界里的主要用途,就是财富价值。

黄金的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早在公元前4000年,也就是六千多年前,人类就已经大量使用黄金。人们在保加利亚瓦尔纳的一个墓葬群中,发现了一个公元前4000年的男子墓葬,其中有约一千件黄金物品,总重量超过1.5公斤,其中包括黄金王权节杖。而且,瓦尔纳的墓葬品显示,当时的人类已经掌握了金丝编制艺术。

比之更早的是希腊人,目前可考的黄金器物最早出现于埃及前王朝时期的最初阶段,即公元前5000年。而且,埃及人还提出了第一个已知的货币兑换率,它规定了金银比率:一块黄金等于两块半的银。埃及人还制作了黄金地图,其中一些保存至今。这些黄金地图描述了在埃及王国周围哪里可以找到金矿和各种金矿床。不过,尽管古埃及人喜欢黄金,但从未将之作为货币工具。

公元前2600年,古美索不达米亚人铸造已知最早的黄金首饰,黄金开启了装饰品之路。公元前700年,世界上第一批金币诞生,让使古典时期的交易更容易。公元前564年,小亚细亚的吕底亚国王克罗伊斯改进黄金精炼技术,建立第一个国际黄金货币。这个史上最古老金币,压印了一头金牛和一头狮子的图案,让金币有了统一重量和统一价值的保障。公元前550年,希腊人开始在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开采黄金。

黄金为什么可以被世界认可 为什么黄金象征财富和权力(3)

从欧洲、非洲、亚洲到美洲,只要有人类聚居的地方,从不缺少黄金的故事。在希腊神话里,伊阿宋抢夺金羊毛,在罗马共和国时代,克拉苏被熔金灌喉而死。而在中国,海昏侯刘贺的墓葬挖掘让人震惊,考古人员挖出了黄金堆、马蹄金和金饼等。

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公元前3世纪,也就是战国末期,金饼已被用作支付工具。《后汉书·乐羊子妻传》有“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的记载,金饼亦称“饼金”,是中国古代黄金货币的形式之一。

《黄金》一书写道:“如果考古学家在一个自身没有黄金储备的地区的墓穴群中找到了黄金的话,那他们就会由此断言,当时的这个社会,已和其他地区产生了经济上和外交上的远程关系”。伯德·史蒂芬·格雷认为,中国的黄金正符合这一情况,因为当时中国大多数黄金不是来自本国蕴藏,而是通过丝绸之路的买卖交易,获得来自罗马帝国的黄金,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准确。

中国并非完全没有黄金,而且黄金开采和使用的历史也很悠久,至少有4000年。考古工作者曾发掘出不同年代墓葬的各种金器,最早的黄金制品为北京平谷出土的商代金臂钏、耳环,还有四川广汉出土的周朝金手杖,马王堆出土的汉朝金缕玉衣等。

唐代诗人刘禹锡则写过一首关于淘金的诗:“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限,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可见早在唐代,淘金已经是路人可见的工种。

在古埃及文化中,诸神不朽,黄金作为永葆光泽的金属,被认为是埃及众神躯体的构成。因此,在古埃及人看来,为木乃伊面具、棺木甚至逝者的皮肤加上金箔,可以令逝者外形更接近神袛,更有可能获得永生。公元前14世纪时,埃及法老图坦卡门的黄金面具就是由金箔制成,上面镶嵌由宝石和彩色的玻璃。面具的大小和真人的面庞相仿,前额部分饰有鹰神和眼睛蛇神,分别象征着上埃及的保护神和下埃及的保护神。面具下方的胡须代表冥神奥西里斯。这个黄金面具是埃及古文明的重要象征,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品之一。

古埃及并非孤例,因为黄金的光芒象征永恒,使得黄金成为一个王朝想要强调永恒权力的最理想物质。权力者制作皇冠或皇室珍宝来展现金色的权力,同时也将统治者头像印在硬币上以彰显声望。宗教领域也一样,佛祖和圣母玛利亚的雕塑也被镀了金,供奉在寺院和教堂里。甚至有人认为,“古埃及和古罗马的文明是由黄金培植起来的。”

也正因此,从古代到今天,人们始终狂热追求黄金。研究经济和社会史、全球商品史的伯德·史蒂芬·格雷,就在《黄金:权力与财富的世界简史》一书中回顾了这一过程。

黄金是权力的象征

在不同时期的考古发现中,人们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黄金陪葬品。很显然,黄金是权力和地位的重要象征。正如《黄金》一书中写道:“据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的文字记载,黄金和黄金饰品通常只被记载于和上帝或是掌权者相关的表述中,这就让人联想到,黄金主要都是掌握在诸侯和寺院的手中。一些帝国甚至声明严禁私人拥有黄金。”

书中还写道:“在欧洲大陆上,太阳都被刻画为金黄色,代表着圣洁的光芒、重生和天国。来源于还没有文字记载的青铜时期的占星术的知识直到今天都让人啧啧惊叹。1999 年发掘的表面嵌有黄金制的工艺符号的内布拉星象盘(约公元前 1600 年)和柏林金帽(约公元前 1000 年)就体现了来自月相和日相的数字占卜术(数秘术)。数字 19 在祭礼帽子的图案中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 19 年后,太阳和月亮的位置会又一次重合在一起,这种情况在计时用的圆圈和圆盘上发生了好几次。同样,丹麦发现的公元前 14 世纪的特伦霍姆太阳战车,其镀金的正 面象征太阳的运转,没有镀金的背面则象征通向地狱。”

这一切看似属于占星学,实际上却是权力意识的体现。“从象征意义的层面来说,黄金的含义就是王权,这是无法摒弃的。金匠们锻造而成的皇冠以及皇帝的华服,明显地代表了查理曼大帝和其他的君王在权力上的平等,特别是代表与拜占庭的罗马帝王并肩。对于法国人卡佩王朝的国王而言,查理曼大帝的佩剑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这把名为‘咎瓦尤斯’的圣剑,其剑柄、剑格(即剑护手)和剑鞘都是由黄金铸造的,直到 1789 年都被收藏在圣丹尼修道院中。之后,在一次加冕盛典中,这把剑被带到了兰斯(法国城市),并在加冕仪式上被献给了国王路易十四。在亚森特·里戈著名的肖像画中,路易十四左侧佩戴着咎瓦尤斯圣剑,由此来彰显其政权王朝的长盛不衰和天赐的神圣使命。”

大概从从公元 5 世纪开始,欧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侯爵文化。目前在位于高加索和高卢地区之间的一些王侯墓穴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共同性:墓穴都配有许多的黄金陪葬品。当时的国王和侯爵,城堡里到处堆放着以贵金属黄金为主的宝藏。这些宝物是成功的领导、领袖者的标志,还为其权力构建了重要的支柱。谁能把这些宝藏纳入自己囊中,谁就最有希望被认可成为君主,并且为自己缔结同盟。在这样激烈的战争氛围中若没能掌握这些宝藏,那么他就没有希望在权力的游戏中获胜。

寻找黄金与一次次淘金热

改变人类世界的大航海时代,与黄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残酷的殖民史正是从寻找黄金开始,进而形成了资本积累。伯德·史蒂芬·格雷在书中提到,寻找黄金激励着世界各地的探险家。在哥伦布的航海日志中,就有多达65处记录提到黄金。

《黄金》中写道:“16 世纪,西班牙大帆船横渡大西洋,将在新世界抢夺和获得的贵金属运向了欧洲。很多船只成了英国和荷兰海盗的目标,还有一些船只在风暴中沉入了海底。在美洲海岸,一些船体打捞公司就专门致力于寻找沉入海底的宝藏船。船本身的木质结构已是全然腐烂,沉重的大炮和船锚已被一层叠一层生长的贝类和珊瑚所覆盖,甚至银器也只能借助不同的金属探测器才能找到。但是,金子在海水中浸泡了几百年,几乎没有变样,仍然闪闪发光。人们只需要用毛巾轻轻拭擦,这些曾在墨西哥和秘鲁被浇铸的金条和金币就闪闪发亮,和新的几无差别。”

19世纪的淘金热则让整个世界为之疯狂。从美国加州的淘金热开始,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加拿大……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在多部小说中描述了他作为淘金者的经历,包括《阿拉斯加的孩子》与《野性的呼唤》等,卓别林也在经典电影《淘金记》中描绘了这一主题。

当然,“摩登时代的第一次淘金热”,是在这个地方:“小小的欧鲁普雷图城(德国人称为黑金城)一下子就发展成了美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在 1750 年,这里的居民就是纽约的 2倍之多。约有 40 万葡萄牙人带着他们 50 万的非洲奴隶搬去了米纳斯吉拉斯州,想在淘金潮中分一杯羹。和位于波托西城西班牙人的银矿一样,金矿的勘探挖掘和开采主要都是和奴隶劳工强制劳动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淘金潮而引发的甘蔗种植业的劳动力短缺,又进一步加强了大西洋间奴隶贸易,由此又引起了殖民者在非洲大陆上抓捕更多的奴隶。有一些奴隶能找到足够的黄金,为自己再来雇佣奴隶,或是从他的‘所有者’那里为自己赎身,买回自由。”

美国加州淘金热是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出于安全考虑,采矿者们自发团结起来,组成了一个个小型的同盟团体,分工合作地进行矿石地开发、河道修改、“掘地一尺”去挖掘黄金矿脉。1852 年,掘金达到最高潮,当时大约淘出了 121 吨黄金。

采矿业不断发展,形成了工业化,推动了新型城市的形成,也带来了人口流动与战争。

渐渐地,黄金本位制也顺势出现。从英国开始的金本位制度,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达成统一,使得黄金真正成为世界货币。

金本位制的建立与消亡

1717年,英国率先制定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即以黄金为货币,在国际上成为硬通货。英国政府按照固定比率使货币和黄金挂钩(每盎司黄金等于77先令10.5便士)。

金本位的奠基人是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他提交了著名报告《向上议院财税委员会阁下的陈述》,并被英国议会采纳。

1792年,美国国会通过《铸币法案》。该法案确定了双本位制,金币和银币成为法定货币,当时黄金的价格为每盎司19.30美元。当时,黄金的价值大约是白银的15倍。白银用于小面额购买,而黄金则用于大面额购买。美国造币厂在法律上被要求以15比1的比率买卖金银。因此,黄金的市场价格变化很少超过15.5比1或16比1。

1816年,英国以法律形式确立金本位制,并于1821年正式开始实施。此后欧洲各工业国家纷纷效仿,到19世纪70年代,绝大多数工业国都已采用金本位制,并形成国际金本位制。

1862年,内战期间,美国国会通过《法定货币法案》,禁止私人铸造金币和银币,首次将法定货币(不可按固定汇率兑换)用作官方货币。

几年后,一项名为《铸币法》的法案正式将白银从美国铸币厂的固定利率体系中删除。这使得银元不再流通,尽管价值不到1美元的硬币仍然含有银。1900年,美国国会通过《金本位法案》,确立黄金作为美元的唯一价值标准,金币为标准货币。美国成为最后一个采用金本位的工业国家。

一战前夕,资本主义各国加紧对黄金的掠夺与控制,使金币的自由铸造、所发行纸币与金币之间的自由兑换制度受到严重冲击,黄金在世界各国之间的输入输出受到严格限制。一战爆发后,军费开支猛烈增加,各国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金币与纸币之间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和输入,这些行为从根本上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导致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大萧条期间,美国曾经重回金本位制度。1934 年 1 月,罗斯福总统签署《黄金储备法案》。金价大幅贬值后,一度都被国有化,用于维护市场稳定。

黄金为什么可以被世界认可 为什么黄金象征财富和权力(4)

1944年5月,美国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订“布雷顿森林协议”,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时,黄金价格被固定在每盎司35美元,但是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另一场战争——越南战争导致了金汇兑本位制的崩溃。到了1971年,美国政府被迫放弃按固定官价美元兑换黄金的政策,各西方国家货币也纷纷与美元脱钩,金价进入由市场自由浮动定价的时期,布雷顿森林国际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1976年1月,“牙买加协议”签订达成,黄金非货币化被以国际协议的形式确立下来。黄金不再是任何信用纸币的支撑和基础。从此,各国货币发行和流通与黄金完全脱离。

目前世界上已经没有国家实行金本位制,最后一个使用金本位制的主要货币是瑞士法郎,它在2000年之前使用了40%的黄金储备。

当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以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结语

在19世纪之前,人类社会的黄金生产力水平非常低。研究显示:在之前数千年历史中,人类总共生产的黄金不到1万吨,18世纪的100年里,全球仅生产200吨黄金。而19世纪后半段的50年里,黄金产量超过了之前5000年的总量。2013年,全世界黄金总产量约2770吨。

与其他商品链不同,黄金的历史不会结束,因为人类获得的大部分黄金会在之后重新投放至市场,商人也无法通过停止开采、奇货可居的方式来推动金价。

同时,黄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属性,都基于它的文化属性。它始终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也让人们对黄金的价值深信不疑。正如《黄金》一书结尾所说的那样:“从根本上来说,黄金是没有被使用的意义的,只要人们信任它的价值,那么黄金就能长期保持它的物质价值。”

(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市井财经立场,不构成投资建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