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的分析和建议(化妆品研发常见问题及对策)

问:在研发设计防晒化妆品时,如何平衡防晒剂的用量与安全性?,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化妆品的分析和建议?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化妆品的分析和建议(化妆品研发常见问题及对策)

化妆品的分析和建议

问:在研发设计防晒化妆品时,如何平衡防晒剂的用量与安全性?

答:防晒已经成为当今化妆品行业发展的热门话题之一。目前市场上防晒化妆品的流行趋势为:高SPF值、广谱防晒和新近研发的具有SPF标志的唇膏、粉底等,其主要成分离不开防晒剂。防晒剂主要分为两类:化学防晒剂和物理防晒剂。其中,物理防晒剂主要是用反射和散射紫外线的方式,达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化学防晒剂则是通过吸收紫外线的能量,再以热能或无害的可见光效应释放出来。

在研发防晒产品时,正确的做法是多种防晒剂复配,以达到协同增效的目的。虽然防晒剂添加得越多,SPF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还需考虑肤感、成本等问题,而且防晒剂本身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在研发防晒化妆品时,还要考虑到产品的安全性,建议在配方中适当添加甘草酸二钾或红没药醇等抗炎剂。

问:温度对增稠剂有哪些影响?

答:有些增稠剂在高温条件下可能会出现增稠失效的情况,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添加温度,以保证增稠效果和稳定性。另外,还有部分增稠剂在高温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黏度不可逆现象,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这类增稠剂的保存温度,以免影响增稠效果和稳定性。

问:功效性原料对增稠剂有哪些影响?

答:由于功效性原料一般都是混合型原料,其成分比较复杂,且有些功效原料的离子浓度比较大,所以,在配方设计环节选择增稠剂时,要注意考虑这些因素,一般可选择一些耐离子性比较强的增稠剂。比如在添加离子浓度高(即电导率高)的活性添加剂时,就要考虑添加耐离子的增稠剂,像丙烯酸(酯)类/C10-30烷醇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等。

问:如何保证小试和大生产的化妆品没有区别?

答:一个产品是经过小试、中试后,再进行大生产的。这是由于在实验室生产的量小,搅拌或者均质的力度很大,产品更容易得到充分的搅拌、均质。但是在大生产过程中,由于搅拌力度和均质力度发生改变,可能会使产品的外观、粒径等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保证这些指标不发生变化,一般都会从100克样品慢慢扩大倍数,再逐渐进行大生产。

问:搅拌时间对最终产品的影响有哪些?

答:每个产品在灌装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搅拌,在乳化体系中,使油相与水相充分混合,或者使功效原料在体系中分散更加均匀。但在化妆品中,有些增稠剂的黏稠度随着搅拌时间的增长,其溶液的黏度会降低,进而影响产品的保质期和稳定性。增稠剂在体系中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增稠剂在体系中容易降解或与体系中其他化学原料发生反应,导致化妆品的黏度、颜色或者其他状态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化妆品的稳定性;有些天然的增稠剂则容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降解,进而影响产品的稳定性。

问:搅拌速度对最终产品的影响有哪些?

答:乳化速度适中可以使油相与水相充分混合。搅拌速度过低,达不到充分混合的目的;搅拌速度过高,容易将气泡带入体系,使之成为三相体系,进而造成乳化体不稳定,同时也会影响到乳化体的外观。

问:乳化温度对产品有哪些影响?

答:乳化温度对乳化体有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乳化温度取决于油相和水相中所含高熔点物质的熔点温度;同时还要考虑乳化剂的种类及油相与水相的溶解度等因素。

此外,油相与水相的温度需保持相同,尤其是对含有较高熔点的蜡、脂油成分进行乳化时,切勿将低温的水相加入,以防止在未乳化前将蜡、脂结晶析出,造成块状或粗糙不匀的乳化体。

一般来说,在进行乳化时,油、水两相的温度皆可控制在75℃~85℃,如油相中有高熔点的蜡等成分,此时乳化温度就要高一些。若使用的乳化剂具有一定的转相温度,则乳化温度也最好选在转相温度左右。(郑立波 王霞 赵迪)

【摘编自《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2018年第4期 郑立波 王霞 赵迪.化妆品研发过程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中国食品药品监管[J].2018.4(172):71-7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