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大杀唐朝宗室(武则天为称帝不惜鸠杀亲子)

唐恭陵 太子冢探访记

文/水晶良哥 摄影/梅湾农夫

妻的故乡在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多年前就搬离那里了,很久没有回去过,不过还有一些不远不近的亲戚。今年春节岳父岳母提出想回去看看,我和妻就随了他们的心愿,带他们开启了一趟归乡之旅。

走亲访友之余,得知此地有一座著名的陵墓,那就是唐恭陵。我平时一向对历史文化饶有兴趣,于是就驱车前往这座唐代陵墓一探究竟。

武则天大杀唐朝宗室(武则天为称帝不惜鸠杀亲子)(1)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恭陵碑牌

唐恭陵位于偃师市缑氏镇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巅,是唐高宗太子李弘的陵墓,当地人都称此陵墓为“太子冢”。

恭陵是洛阳唐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建造的帝陵中保存较完整的陵墓,它是研究唐代陵寝制度、墓仪规制、丧葬习俗的珍贵资料。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与李治所生的长子。

唐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高宗诏令废黜太子李忠,改立四岁的代王李弘为皇太子。

李弘天资聪颖,少小好学。做太子期间以仁德著称,高宗和武则天在李弘少时就让他参与朝政,曾多次受命监国。由于李弘为人忠厚,处事谦虚忍让,而且颇具政治才干,高宗和大臣对他都很满意。

武则天大杀唐朝宗室(武则天为称帝不惜鸠杀亲子)(2)

唐恭陵李弘陵寝坟塚

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李弘被武则天鸩杀。高宗晚年虑及身体不支,有提前禅位给太子之意。但当时的武则天政治上春风得意,因此李弘成为了其掌权的最大障碍。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随帝后出行洛阳,在合璧宫绮云殿猝然离世,年仅二十三岁,谥号孝敬,庙号义宗,葬于唐恭陵。

武则天大杀唐朝宗室(武则天为称帝不惜鸠杀亲子)(3)

唐恭陵神道旁的石仲翁

关于太子李弘之死因,已成千古之谜。民间传闻版本有很多,我查阅了一些史料和典籍,主要有以下两种——

母后鸠杀说

《新唐书》、《唐会要》记载了李弘可能被武则天鸩杀的传言。学者及民间爱好研究历史的人士持此观点者有如下理由:

一,李弘深得父皇高宗宠爱,立为太子后仁孝谦谨,礼接士大夫,中外属心。后期高宗虑及身体不支,有提前禅位给太子之意。但当时的武则天政治得意,李弘因此成为了其掌权的障碍;

二,李弘与母后武则天之间存在矛盾,主要反映在两件大事上:

第一件事发生在咸亨二年(公元671年),李弘留长安监国,发现后宫幽禁着萧淑妃所生的两位异母姐姐: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俩人因其母萧淑妃获罪,年龄很大了仍不能出嫁。李弘怀着怜悯之心奏请高宗,恩准她们出嫁,但却违背了武后旨意,因此失宠于母后;

第二件事是立太子妃事件。武则天最初为李弘选的太子妃是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定下婚期后,杨氏竟被武则天的外甥奸污,婚事被破坏,客观上可能造成李弘同母后娘家人的宿怨和疏离。

武则天大杀唐朝宗室(武则天为称帝不惜鸠杀亲子)(4)

唐恭陵神道旁的石兽

久病猝死说

经史家考证,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李弘并不是武则天杀害的,而是死于肺结核病(古称痨瘵)。其根据是:

一,关于鸩杀李弘的记载,以《唐会要》和《新唐书》最为肯定,但两书较《旧唐书》出书晚,采信了一些后世传言。宋朝史学家司马光即对此提出异议,称:“《实录》、《旧传》皆不言弘遇鸩。”可见“鸩杀说”值得怀疑;

二,李弘奏请萧淑妃的女儿出嫁,尽管不合母意,但不至于因此结怨杀子;

三,武则天自显庆年间(660)已参预政事,大权在握。太子李弘即使监国也达不到威胁武则天地位的地步;

四,据史料记载,咸亨二年李弘就因痨瘵缠身而不能胜任监国重任。时隔四年后去世,而高宗在《赐谥皇太子弘孝敬皇帝制》中更直接提到:李弘自被立为太子后就染上痨瘵,又接受君父之命带病理政,以致操劳过度,使旧病加剧,最终病卒。可见官方认定李弘是因痨瘵恶化而死;

五,李弘死后,武则天曾用写经造功德的形式为他祈福,表达了内心的哀伤。

武则天大杀唐朝宗室(武则天为称帝不惜鸠杀亲子)(5)

唐恭陵神道旁所立的石马

反正有关李弘之死的谜团众说纷纭,网上也曾经一度吵得沸沸扬扬。真相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民间还是倾向于母后鸠杀说,在众多的影视题材中,也都莫不如是。

李弘死后,唐高宗将其追谥“孝敬皇帝”。开创了太子死后追谥为皇帝的先例,以皇帝的规格安葬。

太子冢封土经千余年风雨侵蚀和人为垦植,每边均被损掉10余米,原封土底部的长度应在160-180米之间。恭陵陵冢封土堆为高粘度红褐色生土夯筑而成,坚硬密实,虽经千余年风雨剥蚀,其高度仅损失5米左右(这是按照汉长陵高九丈,唐天子礼依汉长陵故事得来的)。皇后冢距太子冢约50米,现存形状已很不规整,底部方锥形,长宽均50米,上半部呈圆形,残高仅余13米。

武则天大杀唐朝宗室(武则天为称帝不惜鸠杀亲子)(6)

唐恭陵神道旁的石蜡

唐恭陵周边的环境看上去疏于治理,杂草丛生,四面八方都可随意进出,附近村民肆无忌惮地在此放牛放羊,对太子冢损毁十分严重。像唐恭陵这样优质的文化旅游资源,藏在鲜为人知的地方,基本上无人问津,我去参观时根本就没有游客。河南作为文物大省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地方各级政府对文物的保护和文化旅游资源的宣传,理应高度重视。相比南方省份和城市对历史古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注:文中所有照片均系作者拍摄,版权已获汇图网独家授权保护,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下载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