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满月挪窝有何迷信讲究(宝宝满月要挪窝)

经常听家里老人说,产妇生下孩子后,出了月子就要挪窝去娘家住住!而且若能按规矩住满6天,妈妈和孩子都享福。

有人听到这个说法后,纷纷表示迷信,实际上背后还是有一定道理可言的。

宝宝满月挪窝有何迷信讲究(宝宝满月要挪窝)(1)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图文均无关

“宝宝刚满月,我就被婆婆赶回娘家了……”

小丽和婆婆的关系一向很好,平时两人亲如母女,没事经常一起出去玩,互相给对方买东西,周围的朋友都羡慕小丽命好,遇上了一个好婆婆。

然而,前段时间婆婆做了一件事,让小丽异常委屈——

事情发生在一周前,小丽刚出了月子没几天,婆婆就急着让她回娘家住几天,这让小丽有些不解,明明月子期间婆婆的态度还挺好,对自己百般照顾,为何刚出了月子就急着赶人,难道是自己坐月子时太挑剔了?

宝宝满月挪窝有何迷信讲究(宝宝满月要挪窝)(2)

想到这一层关系,她顿时有些感慨,果然婆婆不是亲妈,下次还是不能太放肆。

婆婆见到儿媳的情绪似乎不是太好,担心她误会自己,所以开口说着:“丽丽呀,妈不是不想照顾你,只是我们老一辈有这个传统,宝宝满月后去姥姥那住几天,对你和宝宝都好。而且过年你不是没回去吗,刚好趁这段时间回家陪陪父母。”

听到婆婆的解释,小丽虽然还是不太能理解,可心里暖暖的,没想到自家婆婆如此细心,大事小事都帮自己考虑好了。

宝宝满月挪窝有何迷信讲究(宝宝满月要挪窝)(3)

她回家之后跟妈妈提到这件事,妈妈也是赞赏有加,表示女儿嫁到好人家了!

为什么说“宝宝满月要挪窝”?

其实,这个风俗听起来好像很迷信,但实际上对产妇和孩子都有益处。

对妈妈的益处:

★有利于妈妈的产后心理恢复

我们都知道,生育会给女性的身体带来多处创伤,产后需要通过坐月子去调节,经过30天后,虽然妈妈的身体得到了恢复,可心理上的痊愈却需要更多的时间。

宝宝满月挪窝有何迷信讲究(宝宝满月要挪窝)(4)

有研究发现,女性产后的3~5天,会出现明显的情绪不佳,失眠焦虑等负面情绪,而产后的四周左右,也就是产后一个月,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最高。

这有多重因素影响,例如身体激素水平的紊乱,产后不适应妈妈的角色,或者是坐月子时被困在房子内,不能四处走动而引起的情绪问题等等。

这时就需要有个贴心人来安慰,或者是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回娘家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对自己来说,什么都不如亲妈了解自己,回家后可以跟妈妈诉诉苦,多沟通交流,这样对产后心理的恢复是非常有利的。

宝宝满月挪窝有何迷信讲究(宝宝满月要挪窝)(5)

★有利于避免家庭矛盾

女性坐月子期间,是最容易出家庭矛盾的,尤其是跟婆婆和老公之间的矛盾,有两方面的:一方面是这两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和对宝宝的态度不一样,妈妈感到心理落差大,好像自己是个外人;

另一方面则是因育儿矛盾引发的,老一辈人和新一辈人带孩子的方式不同,很容易就出现摩擦。

而去娘家住几天,给双方都留下一点空间,这样能从某种程度上缓和一下,避免家庭矛盾再次激化。

对宝宝的益处:

宝宝满月挪窝有何迷信讲究(宝宝满月要挪窝)(6)

★有利于宝宝跟妈妈建立亲密联系

宝宝刚满月时,还是比较缺乏安全感的,姥姥家对她而言,可能有些陌生,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妈妈,有妈妈在这陪自己,能给她非常强大的信心,帮助孩子跟妈妈建立亲密联系。

★有利于宝宝的健康

妈妈在坐月子的时候,经常待在一个地方,空气也不太流通,其实对孩子的健康不是特别有利。这时跟妈妈一起换个新环境,往往更好。

另外,妈妈因为住到娘家,心情更加舒畅,亲妈照顾女儿也更加用心,所以母乳可能更加多,母乳质量也好,这对孩子的发育也是有利的。

宝宝满月挪窝有何迷信讲究(宝宝满月要挪窝)(7)

延伸阅读:宝宝满月时,还有几件事情要注意

1、培养早期睡眠习惯

宝宝满月后,父母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了,建议不要把孩子一直抱在怀中,摇晃着睡觉,这会让其产生依赖心理,可以跟宝宝面对面躺下,轻拍其背部,一边哼歌一边哄她入睡。

2、学会正确的抱姿

刚满月的宝宝,其脊柱尚未发育完善,几乎是直的,而且非常柔软,所以妈妈在抱他时,千万要记住保护好他的脊柱。

宝宝满月挪窝有何迷信讲究(宝宝满月要挪窝)(8)

建议以横抱为主,将其头部放入左胳膊弯,左手护住头部,手腕护好腰背部,右手托住他的屁股,手臂也托住腿部,而且每天抱的时间也不宜太长。

3、让宝宝平躺着睡觉

上面也说过,百天内的宝宝脊椎还没发育好,再加上颅骨也是软的,所以这时候不要给孩子用枕头,以免阻碍其发育,而且还可能睡出难看的头型。

建议让孩子平躺着睡觉,这样对他的发育其实更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