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

船锚对于船舶相当于汽车中的手刹车,是确保船舶安全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设备。今天,请随小编来共同熟悉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1)

1船舶锚设备的组成

  1. 锚——能够抓入海底底土的钢铁结构物
  2. 锚链——连接锚和船体,传递锚产生的抓驻力
  3. 锚链筒——锚链进出和收藏锚干的孔道,也是锚的收藏处所
  4. 制链器——设置在锚机和锚链筒之间,用于固定锚链,防止锚链滑出
  5. 锚机——作为抛锚、起锚的机械,也可兼作绞缆之用
  6. 锚链管——锚链进出锚链舱的孔道
  7. 锚链舱——存放锚链的处所
  8. 弃链器——紧急情况下使锚链末端迅速与船体脱开的装置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2)

锚设备的作用

1.系泊用锚:船舶在装卸货物、避风、等泊位、检疫及侯潮等情况下都需要在锚地抛锚停泊。

2.辅助船舶操纵用锚:船舶在受限水域航行时,有时采用抛锚的方法协助掉头或转向、靠离泊时用拖锚的方式来控制船首航向、控制船身或杀减速度。

3.应急用锚:

①有时在紧急情况下,可拖锚杀减船速,以避免碰撞或减少碰撞损失。

②当船舶意外搁浅时,可延脱浅方向运锚抛下,绞收锚链以协助脱浅。

③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时,如果采取顶浪滞航的航法时,可抛锚并出链适当长度来增加船舶漂移阻力,控制船首向,辅助船舶抵抗大风浪。

锚的种类及特点

锚的种类很多,性能各异,一般可按有无横杆、锚爪可否转动、抓重比(锚的抓力与锚重之比,又称抓力系数)大小和锚的用途进行分类。

1. 有杆锚

有杆锚又叫海军锚。特点是结构简单,抓重比大,抓底稳定性好。但操作不便,上翘的锚爪在船舶旋回时容易缠住锚链,在浅水锚地该爪易刮坏过往船只的船底;抛起锚作业和收藏不太方便。故这种锚不宜用作商船首锚,仅可作尾锚或备锚。一般多用于小船和帆船。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3)

2.无杆锚

无杆锚又称山字锚、转爪锚。常见的有霍尔锚、斯贝克锚等。特点是使用方便,易将锚从锚链筒中抛出或收进。抓土时没有锚爪露出海底。但抓重比相对较小,当船舶偏荡时,锚爪易将泥土耙松而使锚的抓力下降。该类锚广泛用作船首锚。其缺陷靠通过增加锚重来弥补。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4)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5)

3.大抓力锚

大抓力锚因其抓重比大而得名。分有杆大抓力锚和无杆大抓力锚,常见的有AC-14型锚、丹福氏锚、波尔锚和史蒂文锚等。特点是锚爪宽而长,啮土深,稳定性好,从而能获得较大的抓力。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6)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7)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8)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9)

4.特种锚

特种锚形状比较特殊,以适应特种用途。通常所指的是浮筒、灯船、航标船和浮标等永久性系泊用的锚,有伞形锚、螺旋锚、单爪锚等。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10)

2怎样判断走锚

01

观察锚链判断法

走锚时,锚链的持续受力较大,不再有时紧时松的现象,锚链与水面的夹角变化小,且船体会有震动。

02

观测锚泊船艏方向判断法

走锚时,船艏的偏荡角度会很小甚至没有偏荡,且锚泊船会有持续的后退速度。

03

利用锚泊船船位判断法

走锚时,船位变化规律基本呈(“∣”)直线型,或总的趋势朝风、流、浪合作用力方向变化,船位变化规律呈“S”型。

04

利用GPS提供的COG和SOG判断法

走锚时,则COG(对地航向)数据会基本稳定在一个小范围内,且SOG(对地航速)同样比较稳定。

05

测定岸上物标的方位和距离判断法

走锚时,船上测得物标的方位会持续变大或持续变小,且船舶与物标的距离也会随之持续变大或变小。(选择的物标与船的距离要相对大一些,且不能使用艏艉方向上的物标,最好选用与船舶正横附近的物标,或者同时选用两物标。)

06

设置常规警戒圆判断法

锚位正常时,船位应在以锚位为圆心,出链长度和船长的和为半径的圆型警戒圈内,如船位超出警戒圈则有可能走锚。通常这里的船位指船舶GPS接收机获得的位置,锚位是指抛锚这一时刻的GPS船位。

船员操作甲板设备时的注意事项(船舶知识科普船锚设备及船舶走锚的判断与预防)(11)

如何预防走锚

选择合适的锚地

(1)锚地要有足够的富余水深,如果富余水深不足,锚泊船在涨潮打横时船底过水断面会很小,船舶受到的流压短时间内会成倍的增加,从而引起船受力急剧增大。

(2)海底的底质是锚能否有足够抓力的重要因素,抓力最好的是粘土,其次是泥沙,然后沙底较差,沙砾、贝壳等最差不适合船舶长时间锚泊。

(3)海底的地形也会影响锚的抓力,比如比较陡峭的地形,或者凹凸不平的地形,对锚的抓力都会产生不利的的影响。

正确的抛锚方法和适当的出链长度

(1)操作不当也会增加船舶走锚的概率,如抛锚时后退速度不够、下锚时松链太快、出链过短或者锚链发生堆积等原因,都可能会使锚不能牢牢地抓底,一旦遇有强风和急流,就很容易会发生走锚现象。

(2)尽量在其它抛锚船的下风或者它船的后方抛锚,因为要是在它船上风或者前面,一旦操作不当,容易形成紧迫局面。如果不得已只能在它船上风和它船的前面抛锚,一定要留有足够的安全余地,以策安全。

(3)大风浪来临前,可适当增加锚链长度,也可选择抛双锚或抛止荡锚,增加船舶吃水,减少吃水差或增加船舶首倾,备车待航,适当使用侧推器。

加强锚泊值班

船舶平时应做好船上设备的保养,使其处于良好使用的状态。在抛锚后,应对当时的气象水文状况进行分析,对可能引起走锚的因素进行评估,及时采取预防船舶走锚的措施,同时加强锚泊值班,熟练掌握判断走锚的六种常规方法,以便在船舶(包括本船和他船)发生走锚的初期及早发现。

船舶在到达港口进行检疫、等泊位、候潮、锚地过驳卸货或者避风时,都需要在港内或者港外的锚地抛锚。船舶在锚泊中,因强风、急流、船舶转向和偏荡、以及锚地的底质不佳等原因,会发生走锚的事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船舶走锚和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制止船舶走锚,就会导至船舶搁浅以及和其它船舶发生碰撞等重大的事故。

发生走锚怎么办

一旦发现走锚,值班驾驶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 立即加抛另一锚。
  • 切忌盲目松长锚链。
  • 备车并报告船长。
  • 悬挂并鸣放“Y”信号或用VHF等通信手段及时警告他船。
  • 若开车后仍走锚,在条件许可时应起锚重选锚地或出海滞航。
  • 当情况紧急或时间急迫不允许绞起锚链时,应附上锚标,松出锚链弃锚出海。

来源:连云港海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