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商学院优秀论文(广西大学商学院优秀论文选登)

摘编自杂志文章《“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改革路径探索》,原文刊于《现代商贸工业》(国内统一刊号:CN42-1687/T;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198)2019年28期【本文为全文】,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南开大学商学院优秀论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南开大学商学院优秀论文(广西大学商学院优秀论文选登)

南开大学商学院优秀论文

摘编自杂志文章《“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改革路径探索》,原文刊于《现代商贸工业》(国内统一刊号:CN42-1687/T;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3198)2019年28期。【本文为全文】

【作者简介】

李小奕(1978-),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财税理论与公共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

广西区教改项目“互联网加时代创新战略型财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研究与实践”;国贸特色教改项目“基于国际化BPO创新实践财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

“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基于会计高等教育改革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 ”时代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现实困境,从会计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考核评估机制四个方面,提出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供给侧改革路径,为推进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会计学高等教育长期推行以供给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老师传授学生会计学知识,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会计应用问题为导向。然而,在“互联网 ”时代,营商环境巨变,会计信息管理业务的综合诊断和管理决策作用日益增强,传统会计学本科教育严重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忽视会计人才职业需求的教学模式无法适应人才市场对会计学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因此,有必要重构“互联网 ”时代会计教育模式,以使我国会计高等教育适应现代社会人才需求,培养具有数据挖掘能力、分析能力、处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一、中国会计学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是人才培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供需错配。美国会计委员会 ( 1986)指出,由于会计职能扩张,会计从业人员需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应从职业内容开始。管理会计师协会( 1999)指出会计从业人员应该具备计算机能力、网络应用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会计改革要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美国会计高等教育路径委员会(2012)提出会计高等教育改革应着手教学模式、职场信息等方面进行改革。Andre 和 Smith ( 2014) 、IMA ( 2016)指出,由于商业环境的复杂化趋势,会计职业人才要求具备多元化技能,会计高等教育改革应当对现有会计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软实力。Ahmed ( 2016) 认为会计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应包含交流技能、信息技能、研究技能和合作技能,以培养毕业学生适应职业角色的转变。

国内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研究主要基于不同时代的需求,来探讨会计高等教育改革。苑泽明等(2018)研究互联网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面临机遇和挑战,基于当前我国会计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 “供需错配”,从培养目标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机制识别四个方面,提出会计高等教育的供给侧改革路径。刘国城和董必荣(2017)提出“互联网 ”时代,理念创新、目标优化与模式变革的会计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之路。张宝贤和唐建荣(2017)认为会计高等教育改革应把握大数据时代脉搏,提出会计高等教育顶层设计的变革措施。栾甫贵(2013)提出会计高等教育应当从原理和解惑方面进行改进,培养学生适应复杂业务能力。可见,当前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主要问题是忽略了“互联网 ”带来的深远影响,缺乏对“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系统探索。因此,会计学术界需要对会计高等教育改革进行研究,以形成适应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理论需求。

二、“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现实困境

(一)会计社会职业岗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错配

随着“互联网 ”时代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营商环境巨变,正在改变人们生产与生活方式。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参与者,在“跟进”战略同时,还需要洞察与把控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前会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缺乏与会计职业界的交流,缺乏学术界的沟通,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制定基本上都是依据教育部的规定,结合高校自身的“传承”来确定,通常强调学生账务处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会计职业素质培养。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人才社会需求正在经历由核算型会计向战略型会计转变,现在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无法与“互联网 ”时代会计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开放和战略性相匹配。

(二)会计社会从业内容与高校会计人才能力培养的错配

传统财务会计从业内容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把经济业务信息转变为会计信息的过程。在“互联网 ”时代,会计执业人员的角色由核算向战略型转型,会计人才需要具备数据收集、分类、分析、决策的能力,会计执业能力更加强调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和综合业务的分析与判断。当前,高校多元化教学的涌现,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育资源和降低了高校学生的培养成本,但仍难适应“互联网 ”时代会计执业能力需求。会计的高等教育仅依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无法将“互联网 ”理念贯穿会计教育的全过程,而且信息技术与会计融合师资力量缺乏,更难以将互联网新技术的业务的应用到教学中,学校与市场的无法形成良性互动。

(三) 会计人才市场认可与高校会计教学考核机制的错配

高校本科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应以学生就业后能否在复杂的环境中运用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是否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为依据,不能仅局限于会计知识掌握了多少和考了多少证为标准,会计人才市场认可程度是对高校会计教育质量最直观的反馈。但是,固化的考核机制和繁重的教学任务严重影响了老师与学生的创新热情,造成会计毕业生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现有的教学考核机制主要考虑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对老师的教学理念、方式和过程缺乏必要考虑,难以适应“互联网 ”时代会计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的要求。高校会计学科评估以办学基本条件、教学科研成果和教学管理水平为不要内容,无法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的学习效果。同时事后的评估考核机制难以与互联网新技术时代实时互动创新教学模式相匹配,难以发现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等瑕疵 与不足。

综上分析,当前社会会计人才需求与高校供给的错配是会计本科教育现实困境的关键所在。( 如图 1所示)

三、“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

“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强调的是终身学习的观念,高校会计教育理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考虑学生在校接受教育期间掌握信息新技术工具分析应用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一)重视“互联网 教育”理念,完善会计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

会计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要求是统览全局和统筹考虑相互关联的各个层次与要素,基于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需强化顶层设计,重视“互联网 教育”理念。从“互联网 ”实施条件、大数据云计算的使用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三个方面,统筹规划会计高等教育的全局,以形成培养卓越会计人才的推进器。具体思路如图2。

二)重构“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互联网 ”时代,互联网新兴技术所带来的业财融合,会计人才职业角色由传统收集数据、验证数据和报告信息的演变为管理决策的增值角色。为解决基层会计人才“过剩”,高层次会计人才严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进行会计人才的供给侧改革,会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须强调人才视野的拓展和战略角色的转型,应当基于传统会计核算、会计监督等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新技术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作用出调整,构建适应于动态、开放复杂市场环境的多层次目标,以培养学识精通、视野开阔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战略型会计人才。

(三)加强“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师资团队的建设

“互联网 ”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要突破传统会计学知识传授的框架,融合互联网创新思维。高校会计师资队伍包括会计学、信息科学、互联技术、教育管理学等学科教学科研工作者。师资队伍是“互联网 ”会计高等教育理念与模式的执行者。高校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最重要是提升团队教师的整体素质与修养。会计高等教育老师应与时俱进、求实创新,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引导学生梳理会计知识体系,通过会计、互联网、教育改革的深度融合,实现会计人才由“会计制度执行者”到“业务决策设计者”角色转变。

( 四) 优化“互联网 ”时代会计高等教育考核机制

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考核机制由传统静态、单一、应试式的考核评价机制变革为系统、动态、多样化考核的评价机制。但长期以来,高校教育质量的考评制度在内容和时效与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错配。另外由于高校科研竞争激烈和教学质量难以量化等诸多原因,科研工作指标作为高校老师的考核制度最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等指标很少涉及。在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有必要从过去科研指标主导向教学质量指导转变,由时点考评向过程考核调整。所以,有必要从量化精准、动态考核和优化层次三个方面重构会计高等教育的考核机制,以助推高校会计改革目标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杨明晖.“互联网 ”时代下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体系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06):401-402.

[2]程瑶.“互联网 ”时代会计本科教育教学变革思考[J].财会通讯,2019(01):40-44.

[3]苑泽明,李田,孙钰鹏.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基于供需错配的分析视角[J].会计研究,2018(08):80-86.

[4]缪启军.“互联网 ”背景下会计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实践[J].财会月刊,2017(33):78-83.

[5]周达勇,耿烨,徐颖,徐捍军.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政府会计发展:理论、实践与人才培养——第八届“政府会计改革理论与实务研讨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7(09):93-95.

[6]刘国城,董必荣.“互联网 ”时代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的困境与变革[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4(01):102-109.

[7] 栾甫贵.论会计教育理念[J].会计研究,2013(04):20-25 9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