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连杰和成龙动作片对比(漫谈五十年之1998年)

本期导读:香港电影相较于1997年的产量大滑坡,1998年不但没有任何起色,情况反而更加严峻了。全年产量不足百部,从商业上来讲卖座大片比上年度不幅下降,年度前十刚过1000万,要知道1997年即使整体行业下行年度前二十名的影片还是超过了1000万大关。同时,好莱坞对香港本土电影的冲击之大已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年度票房位置上除了《风云之雄霸天下》和成龙的《我是谁》占据了榜单前两名之外,有《007之明日帝国》(杨紫琼参演)、《拯救大兵瑞恩》、《天地大冲撞》、《世界末日》、《血仍未冷》(周润发赴好莱坞之后首部主演的西片)、《哥斯拉》、《花木兰》七部好莱坞电影居然霸占了榜单前十的位置,香港电影全面失守。

不仅商业收入创新低,作品整体艺术水准也下降得厉害,昔日的三巨头中除了成龙以年度票房第二守住了巨星的脸面,周星驰和李连杰《行运一条龙》和《杀手之王》水平之差让人感慨巨星风采不再;而王家卫、许鞍华、陈果等在97年爆发的香港电影界艺术家们在这一年集体静默了;而王晶这种懂得变通的商业导演却重操旧业拍起了赌片、古惑仔题材,只不过注入了现实感和反思,倒也契合回归之后的趋势,王晶永远是清醒的那一类,艺术追求这种负担本就与他绝缘。但香港电影这一年倒也不是全无亮点,拍出过“逃学威龙”系列和“精武英雄”的陈嘉上导演以拍摄生平最后一部作品的决绝拿出了《野兽刑警》,用黑白模糊的边缘人警察“烂鬼东”将香港“警匪片”的触角第一次深入到了人性层面,摒弃了吴宇森、林岭东们豪情万丈的套路,给后来者“无间道”之类的影片开辟了新道路,不过彼时的观众并不买单,800多万的票房收入让陈嘉上大受打击;而1997年建立了银河映像的杜琪峰则马力全开,这行情整体下行的世道里拍出了《非常突然》、《真心英雄》、《暗花》等一系列刻意求变的新类型片,虽然票房输得很惨,但却在业界赢得了一片赞誉,杜琪峰们让同仁们看到即使行业面临危机,但还是有着一批曾受黄金时代恩惠的中坚力量在默默反哺香港电影圈,有他们在香港电影不会“死”。这一年最让人意外自然还是“古惑仔”导演刘伟强,这个摄像师出身的导演在继续吃“古惑仔”老本的同时,还为我们送上了一部堪称代表当时香港电影工业特效最高成就的《风云之雄霸天下》,这样一部改编自香港漫画的作品居然打败了成龙、周星驰、李连杰等本土大明星和好莱坞一众大片,以4000多万的成绩登上了年度票房榜首位置实在让人大跌眼镜,也成为了当时日趋低落的香港电影难得一见的强音,不过后来的发展告诉我们,这种现象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1998年,是香港电影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黄金时代的最低谷,这种变化堪称历史转折点,之后即使有过起伏,但总体趋弱的态势已无可挽回。

  • 迷失的身份——成龙和李连杰赴美之前最后一战

此时的成龙已经成了香港电影界的一张名片,从当时近几年的发展来看,成龙面对席卷全世界的好莱坞风暴,亚洲之王显然重新燃起了冲击好莱坞的雄心。1998年这一年成龙联手新晋导演陈木胜赶了一波“特工潮”,人称香港迈克尔·贝的陈木胜拿自己擅长的现代警匪片模式成功嫁接了成龙式搏命功夫,高楼天台格斗、从玻璃幕墙外急速飞落、从直升飞机上摔下跌落原始森林等场面都拍得神采飞扬,尤其是在荷兰鹿特丹的一栋大楼沿着玻璃幕墙跳下的一幕更是震惊了所有影迷(这一跳是有说成龙为了纪念1997年在美国逝世的师父于占元,也有说是为纪念同年逝世的嘉禾大老板之一、与成龙情同父子的何冠昌)。影片上映之后照例大卖,以3800多万的本土成绩顶住了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位列年度票房第二名。不过此片比较值得玩味的是成龙在片中的角色设定,香港人成龙在一次南非行动中失去了记忆,他拥有六本不同国籍的护照,可直到影片的最后,成龙也没弄清自己究竟是谁,而上一年李连杰在影片《西域雄狮》中同样失忆不记得自已的身份了。也就是在这一年,成龙在嘉禾最亲近的人、嘉禾创造人之一何冠昌去世了,他终于下定决心决定暂时离开嘉禾二闯好莱坞了。

李连杰和成龙动作片对比(漫谈五十年之1998年)(1)

鹿特丹市长为这一跳封了整条街道

李连杰在1998年拍摄了自己赴美之前的最后一部港片《杀手之王》,而他的正东公司也在同年拍摄的《碧血蓝天》折戟沉沙之后走到转折点,与成龙携亚洲之王的威风降临好莱坞不同,李连杰的出走则显得有点无奈。

李连杰的最后一部港片选择了当时新晋动作指导董玮合作,这个与道长林正英师出同门粉菊花的后辈一直跟着七小福中的元彬讨生活,先后参与过徐克的《黄飞鸿》、《刀》及《上海滩》的动作指导工作,但却一直以默默无闻,直到1997年凭借《神偷谍影》首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殊荣。董玮擅长于现代动作戏的设计,干净利落、较少传统套招而偏向实战。而监制是老搭档陈嘉上,陈嘉上确实是个有创新的导演,在他的主导下该片做了一个把旧式动作美学与新派漫画式浪漫相结合的尝试,再加上曾志伟的插科打诨,整个剧情虽然部分内容逻辑牵强,但仍然扣人心弦,反而李连杰的动作表演成了点缀,而演惯了大侠的李连杰出演大陆来的穷酸杀手形象显得格外生动,而且他还在银幕前首次贡献出了自己的原声(虽然刻意卖萌,但仍藏不住虎狼之音)。不过此时在香港电影界偏向武侠风的作品早已成为明日黄花,刚过1000万的票房实在是反衬出动作片的没落。

李连杰和成龙动作片对比(漫谈五十年之1998年)(2)

李连杰的搞笑功底不俗

这一年已经远赴好莱坞的著名武指袁和平正在和沃卓斯基兄弟合作为华纳拍摄《黑客帝国》,沃卓斯基兄弟是李连杰的忠实影迷,两兄弟和袁和平联合向华纳公司推荐了李连杰,于是美国华纳公司向他邀约出演《轰天炮4》,主角自然是梅尔·吉布森,李连杰出演反派杀手,这也是他银幕生涯首次出演配角,李连杰在事业处于困顿之际意外地得到在好莱坞发展的机遇。而与他有约在先的永盛老板向华强知道无法强留,爽快约定让李拍完最后一部港片就放人,这部片就是《杀手之王》。

  • 正东公司中断发展,赵文卓陨落

李连杰出走好莱坞带走的不只是香港武侠片,还有赵文卓的电影事业。李连杰当时的工作重心已经从正东公司转移到帮助向华强的“中国星”上市了,《黑侠》、《西域雄狮》、《杀手之王》几部作品都是他帮向华强拍的,既然要赴美,自已的正东公司是正式结业还是继续经营?临行之前,李连杰给合作伙伴崔宝珠一个建议,那就是将“正东”保持下去。最终,崔宝珠留在了香港,并发展她最热衷的动作题材。不过没了李连杰该找谁来接班呢?很明显,有着相近背景的赵文卓成了那个她要力捧的新人。刚好一个叫林伟伦的新导演拿了个本子给正东公司,题材是当时流行的特工片,于是崔宝珠拉来了资金拍了一部《碧血蓝天》。

正东公司为赵文卓策划这部《碧血蓝天》时,也希望能借助公司在内地的人脉可以在内地电影市场也分一杯羹,就在片中融入了不少内地元素,影片开头的劫机片段还特意在深圳取景。

然而,正是此番操作让这部《碧血蓝天》遭遇了不少坎坷。

影片的剧情设置出了问题,对于敏感话题过于热衷让香港观众意兴阑珊,在香港的票房只得500多万,相当惨淡,而本寄予希望的内地市场却遭到禁映。片中几段场景与现实事件撞车,香港和内地两大市场都遭遇重创也让正东公司元气大伤,再次制作影片公映已是2002年的时候了。而赵文卓这个从内地的武术明星,经历了徐克和李连杰再三力捧最终是倒在了这部作品上,凭借李连杰正东公司出品的《方世玉》走红,又因为正东公司的《碧血蓝天》黯然告别香港影坛,从此以后离开了香港回内地拍电视剧,一个曾被誉为李连杰接班人的新星就此陨落,实在是命数使然。

1998年随着成龙、李连杰两大武打明星离港,昭示着香港电影界的人才流失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恰逢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好莱坞大片的冲击,香港电影确实到了低谷时期;但世事总是如此奇妙,既然有人离开就会有人借机冒起,香港人引以为傲“打不死”的精神又开始显现,下期我们再来聊聊当时其他香港电影人是如何应对如此糟烂局面的,又是如何于绝境中觅得新的生机的,又是谁成了借机上位的黑马的。

《漫谈香江电影50年》持续更新中,欢迎同好关注交流。

注: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进行删除。另外,此文由本人所撰,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否则本人将通过法律途径保护自己的相关权益。

《漫谈五十年》之1997年(上)老将新人齐发威共迎回归

《漫谈五十年》之1997年(下)黑金暗、春光暖,麦当雄和王家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