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

巴赫、莫扎特、贝多芬、肖邦、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门德尔松、拉赫玛尼诺夫、柴科夫斯基、威尔第、西贝柳斯……这些音乐家的名字,或者大家都听说过,在这里,我们借由RCA出品的一套以时代发展编撰的100张唱片分别介绍这些音乐家的作品,当你想了解他们的音乐作品,想走进博大恢弘的古典音乐世界,想拥有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但是又无从入手时,那么,请从这里开始。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1)

脍炙人口的“葬礼进行曲”

“钢琴诗人”肖邦一生写了三首钢琴奏鸣曲,其中第二、第三钢琴奏鸣曲为他创作圆熟时刻的代表作,而第二钢琴奏鸣曲以第三乐章的“葬礼进行曲”为大众所知。第三钢琴奏鸣曲是规模相当庞大的杰作,包含了一位天才所能发挥的天分的极限。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2)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作品35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Op.35,第三乐章著名的送葬进行曲先作于1837年,时肖邦在马尧卡岛疗养失败,住在George Sand(乔治·桑)的故乡。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脸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这是肖邦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

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包括4个乐章:

1. 极慢板,从呻吟般的极慢板开头,接着用双倍速度奏出第一主题。这第一主题一直情绪不安,直到第二主题出现,才趋于安静。但安静的第二主题马上也激动不安。结尾阴沉不安,它并没有带来宁静的气氛,没有使人感到戏剧已经结束,而使人急切期待着以后将发生的事件。

2. 谐谑曲,以阴郁开头,犹如低云密布,大风咆哮的感觉。速度转慢后,有天籁般的甜美。在谐谑曲的最后,低音区中低沉的八度敲击声也说明已经失去了光明的希望……

3. 慢板,送葬进行曲。这首进行曲是肖邦1837年为哀悼失去祖国而作,开头表达送葬队伍出动,丧钟的低鸣。中部有一段宁静的来自上帝的安慰,带有“模糊的回忆”般的抒情,然后再重复送葬队伍,直至远去,留下一片空白。

4. 急板。舒曼评述:“这是非旋律,没有欢乐的乐章,像是强有力的手压抑了叛逆的灵魂,使那特别恐怖的幽灵与我们对话。”结尾“像是带着被狮身人面像愚弄过的微笑终了。”肖邦要求这个乐章,要“左手与右手七七八八地齐奏同音。“尼克斯对这个乐章的评述是:”葬仪之后,那边有两三位邻居在议论这位已故者的为人,没有恶意的批评,只有善意的赞扬。”而克拉克则认为,“像是秋风吹散枯叶,飘落在新墓上。”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3)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8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是肖邦于1844年在巴黎创作的一部钢琴曲,也是他现存全部奏鸣曲中的最终一部,被收入《肖邦作品集》。在其身后被众多钢琴家不断重新演绎,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

本曲作于1844年夏天,是肖邦与乔治·桑一起在诺安时创作的。正值华沙起义后肖邦流亡巴黎时期,作曲家把对祖国沦亡的极度悲痛、对侵略者的极度憎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部倾入作品中,音乐成为表现其爱国主义情感的核心。

基本情调是明朗的抒情,其发展的结果是欢乐的、乐观的和肯定生活的。献给波尔德伯爵。它也包括4个乐章:

1. 庄严的快板。第一主题开始时进行曲风格,但不久便雾气茫芒,加入了悲叹,美丽崇高的第二主题冲破悲叹,又诱导出如歌的旋律。哈聂卡怀这个旋律有“早晨的清香”,它扩大后,变成“玫瑰花园”。

2.谐谑曲,极快板,优雅而轻快。主旋律与第一乐章第一主题有关联性,中间部为主要部分的应答。哈聂卡形容这个乐章“犹如被微风吹着的山茱萸,急躁、可怜,又轻快地摇摆”。

3. 最缓板,具有夜曲特征,尤其中段,冗长而甜美。尼克斯说,“这中段令人想起,在很长的美丽的梦中某处,忽然觉醒,有作者自己恍惚的容貌。与其说这是作曲,不如说它是幻想。”

4. 极急板。终乐章不但华丽而且充满热情,与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有异曲同工之妙。这首奏鸣曲与第二号相隔5年,结构同样非常宏伟。肖邦用浪漫派自由的手法来处理回旋曲的古典结构。

在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中,传统的曲式原则得到完美、有序地发展,通过灵活、规律化的调性布局,以织体形态、隐伏旋律线条、和声色彩等多维性音乐要素,烘托出两个感情强烈、对比鲜明的主题,激发起人们的丰富想象力。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4)

F小调幻想曲,作品49

《f小调幻想曲》Op.49,作于1841年,呈献给德·史索公爵夫人。这首作品被认为是肖邦的杰作,形态类似他的叙事曲,但他全部采用的是三拍子节奏。在这里肖邦并不叙述古老的传说或爱情故事,他所谈及的是自己的显示生活,颇有戏剧性的重大事件。

关于此曲流传着一段内容为描绘肖邦与情人乔治·桑之间吵架与和好经过的轶事。李斯特说这段故事是钢琴家布拉第米尔·德·巴赫曼亲自听肖邦讲的:一天傍晚,肖邦正坐在钢琴旁,心情闷闷地。突然有人打开他的房门。他把这无聊的声音以音乐的律动反映在琴键上。这首幻想曲的第二小节右手的音即在描绘这一段情形。第三、第四小节是肖邦在说:“请进来、请进来吧!”房门开了,出现的是李斯特、乔治·桑、卡缪·普勒夫等人,合着进行曲严肃的节拍,他们走了进来,围绕在肖邦的身边。乘着激烈的三连音的伴奏,肖邦唱出不满的f小调神秘曲调。与他争论着的乔治·桑,现在跪在他跟前恳求允许。旋律立即转为倾诉般的降A大调部分。当转为c小调,又逐渐地激烈到高潮。到第二段进行曲,原来是闯入者迅速地退出。剩下的曲调除了b小调和缓的慢板部分之外,其他部分主要的为反复及发展,到这里肖邦混乱的心情才得以平静。当然这只是个传说,在弹奏这个乐曲时还是应该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

尼克斯认为,“这是肖邦的天才达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奏鸣曲、协奏曲之类确定的形式并没妨碍他那自由发展的乐念,此曲充满了蛊惑、怪异。怪异是热情与势力加上幻想而成,充满爱情与憧憬,吐露着某种人类激烈的抑制,谁能从中窥视肖邦虚弱的病身?这不是强烈暗示着巨人泰坦吗?”此曲包括:1.序奏,2.主题群,3.发展部,4.再现部,5.尾声。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5)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6)

超卓美感 绽放优美钢琴音色

钢琴之王鲁宾斯坦向来有“正宗的肖邦”之美誉,其演奏的肖邦作品就像是古典乐界的一个美好搭配和优质标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61年录音的第二钢琴奏鸣曲第二乐章中那超卓的美感,“葬礼进行曲”中那杰出的断句和隐隐生辉的美感,以及全曲中优美的钢琴音色。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7)

▼脍炙人口的“葬礼进行曲”,钢琴诗人具有代表性的钢琴奏鸣曲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8)

“正宗的肖邦”鲁宾斯坦绽放优美的钢琴音色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9)

RCA出品的

《肖邦第2第3钢琴奏鸣曲幻想曲》

历史录音

高逼格的音乐享受!

你值得拥有~

点击阅读原文

你懂的

肖邦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赏析(走进古典音乐世界第39辑)(10)

文字来源 | 星外星资料库

图片来源 | 星外星资料库 & 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星外星古典小镇

爱音乐,不孤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