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故事发生历史背景(石头记背后的故事)

《红楼正史》第17篇

脂砚斋:《石头记》事则实事,然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刮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

石头记故事发生历史背景(石头记背后的故事)(1)

第一集 贾赦之死

曹頫(贾宝玉)的先祖,原是宋朝开国大将曹彬的后裔,明朝初年随着军队到了辽东,从此就在辽阳住了下来,世代继承军职。公元1621年三月,明天启元年(后金天命六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统率后金八旗兵攻占沈阳、辽阳一带,曹頫的高祖曹锡远(原名宝,字世选。约1582-约1657。明末任沈阳中卫指挥使)、曾祖曹振彦(曹锡远之子,约1601-1675)被俘投降,沦为满洲贵族的包衣,也就是家奴。曹锡远父子后来被分配到多尔衮属下,充任多尔衮的仪仗亲兵。曹振彦学兼文武,受到主子多尔衮的赏识,将他提拔为旗鼓牛录章京,也就是由汉人家奴编立的兵民合一基层组织的军政长官,率领亲兵保护多尔衮行军征战。1646年清顺治元年,清朝定都北京,曹家也跟随着大军入了关。1648年顺治五年,曹振彦参加廷试,顺利取得贡士资格。

康熙年间的《江宁府志》和《上元县志》各有一篇《曹玺传》(曹振彦长子,1619-1684),这两篇《曹玺传》都记录着一句话“曹玺,随王师征山右建绩(有功)”;另有大同博物馆藏有一块《重修大同镇城碑记》石碑,碑文记述了1648年大同“戊子之变”的历史经过。碑文略云:戊子之变,谁非赤子,误陷汤火,哀此下民,肝脑涂地。是非莫辩、玉石俱焚,盖以楚猿祸林、城火殃鱼,此亦理与势之所必至者,睇此芜城,比于吴宫晋室,鞠为茂草,为孤鬼之场者,五阅春秋。哲人以黍离之悲,彷徨不忍释者。千古《石头记》,百年曹家史。曹家的发迹之路,由此开始。这正是:

一步行来错,回首已百年。古今风月鉴,多少泣黄泉。

1648年戊子年,在雁门关外的大同浑源,爆发了由方三领导的抗清起义。十二月大同府总兵姜瓖叛清。1649年正月,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率清军围攻浑源和大同城。贡士曹振彦与其长子曹玺随大军作战。战场上,曹氏父子英勇作战,所向披靡,几次扭转败局。三月浑源城破,八月大同城破。城破即屠城。清军对十几万手无寸铁的百姓,展开了杀戮。一时间,浑源大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烈程度不输“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曹振彦、曹玺父子双手沾满了大同百姓的鲜血(周岭先生认为曹氏父子并未直接参与大屠杀)。战役结束后,曹氏父子因忠诚勇猛,双双获得了头等战功。曹玺被提拔为王府二等侍卫。1650年,曹振彦以贡士身份留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1652年,调山西阳和府知府。1655年,升两浙都转运盐司运使。1658年离任。此时的曹振彦已是从三品的高级文官。曹家完成了由包衣到仕官,由军界到政界,由武官到文官的蜕变。

书中宁、荣二公,由军功起家,属“武官”;贾代善、贾代化、贾代儒实现了由“武”转“文”的过度;贾敬、贾赦、贾政,名字中带“反文”,属“文官”;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名字中带“王”,是锦衣玉食,皇亲国戚的一代,也是箕裘颓堕,家事消“亡”的一代;贾蓉、贾蔷、贾芸、贾芹、贾兰,名字中带“草字头”,是彻底沦落,变为庶人“草”民的一代。这正是:

积德于今到子孙,都中旺族首吾门。可怜立业英雄辈,遗脉谁知祖父恩。

1651年顺治八年,摄政王多尔衮死后被认定犯了大罪,顺治将多尔衮的正白旗收归自己掌管,曹家也由王府包衣转为内务府包衣,成为皇帝的家奴。曹頫(贾宝玉)的祖父曹玺(贾代善)也由王府护卫升任内廷二等侍卫。1654年,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玄烨出生。按照清制,凡皇子、皇女出生后,生母不得亲自喂养,一律在内务府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三旗)包衣妇人中挑选乳母和保母(共八人)来乳育。曹玺的妻子孙氏(贾母)、李士桢的妾室文氏等八人被选为玄烨保母。孙氏等人带着婴儿玄烨离开皇宫,在北京府右街一处小府(今“福佑寺”)定居下来,抚育皇子。从此,曹李两家与皇族的关系更加亲密,与皇帝结下了不解之缘。

1661年二月,8岁的玄烨登基为帝,即康熙皇帝。这年孙氏也回到了丈夫曹玺身边。1662年二月,孙氏的儿子曹宣(贾政)出生。1663年康熙二年,内务府营缮司郎中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负责织办宫廷里和朝廷官用的绸缎布匹,以及皇帝临时交给的差使,并充任皇帝在江南的耳目。由于曹玺忠实勤奋、办事利索,康熙对他更加宠信,又赏蟒袍又赠一品尚书衔,并亲手写“敬慎”的匾额赐给他。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曹玺“积劳成疾”病死在织造任上。

曹玺的长子,也就是曹頫的伯父曹寅(贾赦,1658-1712),17岁时就当上了康熙的侍卫,深得皇帝赏识。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曹寅出任苏州织造,两年后又调任江宁织造。从曹寅开始,到曹颙(贾琏,1689-1715),再到曹頫(贾宝玉,1696-1764)连任江宁织造,前后长达37年。

曹寅为人风雅,喜好文艺,爱好藏书。他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代表作有《楝亭诗钞》、《词钞别集》等,曾主编《全唐诗》。曹寅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

1696年五月初三日,我们的男一号、《石头记》的作者兼脂批者,曹頫降生了。他字昂友,号竹磵,是曹宣第五子,曹寅嗣子。《国朝耆献类征》卷164宋和《陈鹏年传》中记载:“乙酉(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上南巡(第五次)。…车驾至江宁,驻跸织造府。一日,织造幼子嬉而过于庭,上以其无知也,曰:“儿知江宁有好官乎?”曰:‘知有陈鹏年’。”学界一般认为“织造幼子”就是幼年曹頫。《上元县志》卷十六之《曹玺传》载:“(曹頫)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曹頫小小年纪就对儒家经典、程朱理学颇有钻研,诗才名动金陵,很受伯父曹寅的赞赏。雍正皇帝亦欣赏他的文采,夸赞他的奏表“文拟甚有趣,简而备,诚而切,是个大通家作的。”

与曹寅交集颇多的梦庵禅师《同事摄诗集》中有一诗,名为《曹公子甫十二龄,天性醇淑,不乐纷华,因作俚语,聊当劝戒》,其诗曰:“忠必待壮强,孝乃弟子职。公子天性贤,乌用人劝激。善人受尽言,我固进言直。人近志学年,戒之在放逸。父命唯唯遵,趋庭如不及。云何能若斯,幼仗严训力。外傅授诗书,有闻急传习。初了四子书,经史继子集。融会其精华,滋润我卓识。发皇为诗文,光芒谁敢敌。文应法马班,诗宜陶杜则。临池如学书,右军是准的。柳骨与颜筋,苏米诸名笔。减获侍昏朝,使令勿呵叱。此亦人子也,渊明堪祖述。骄气若凌人,嘉声从此失。稼稿知难艰,世态识巨测。嗜欲渐次开,切切远声色。人生霄壤间,大节当建立。”学界认为该诗应为劝诫曹頫所作。据诗意,少年曹頫也是个桀骜不驯的问题少年。

曹頫幼年时,曹家正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正是上赖天恩、下承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美之日。然而,就在这繁华的背后却潜伏着危机。康熙帝一生共六次南巡,其中四次曹寅接驾(1699、1703、1705、1707年),这让曹家在经济上背负了巨额的亏空。1708年民间公主秦可卿下嫁曹家,然而两年后便死掉了,让曹家在政治上埋下了灭族的祸根。

1706年曹頫二哥曹頔(贾珠)去世,曹寅长女(贾元春)远嫁;1708年曹宣(贾政)赐死;1709年曹寅独子曹颜(贾瑞)去世,曹寅次女(贾迎春)远嫁;1710年“贾迎春”金逝,李茗玉(秦可卿)淫丧;1711年曹頫大哥曹顺(贾珍)投江,富察秋芳(林黛玉)坠井,曹宣庶女(贾探春)自缢;1712年曹寅病逝,曹頫生母马氏(王夫人)去世;1714年孙氏(贾母)去世;1715年曹颙(贾琏)病逝。短短十年间,曹族去了1人,死了12人。1715年三月曹頫继任江宁织造时,兄弟中只剩了一个三哥曹颀(贾环),然而兄弟二人尺布斗粟,同室操戈,势同水火。20岁的曹頫“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一字化一泪,一泪化一血珠”。

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十二月初六,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康熙不准,但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李煦,必需设法补上亏空。然而面对茫茫债海,曹寅已经无法弥补,再没有能力挽回局面。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六月十五日,曹寅奉康熙之命自江宁赴扬州主持开刻《佩文韵府》。七月,曹寅患风寒之病,继而转成疟疾。七月十八日,李煦奏曰:“江宁织造曹寅于六月十六日自江宁来扬州书局料理刻工,于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卧病数日,转而成癯,虽服药调理,日渐虚弱。”康熙对曹寅的病情非常重视,立即批复:“你奏得很好,今欲赐治疟疾的药,恐迟延,所以赐驿马星夜赶去。”下面,康熙还写了金鸡纳霜的满文,并仔细地加以说明:“专治疟疾,用二钱末,酒调服。若轻了些再吃一服,必要住的。住后或一钱或八分,连吃二服,可以出根。若不是疟疾,此药用不得。需要认真,万嘱万嘱万嘱!”但药未送到,曹寅已捐馆于扬州。七月二十三日李煦又上奏:“曹寅七月初一日感受风寒,辗转成癯,竞成不起之症,于七月二十三日辰时身故。”“寅织造历年积欠九万馀两,多淮商欠,去年奉旨官商分认,亦应完二十三万两,而无赀可赔,无产可变,身虽死而目未瞑。煦将于十月十三日视盐任满,乞代管一年,以完其次。”康熙批云:“曹寅于尔同事一体,此所奏甚是。惟恐日久,尔若变了,只为自己,即犬马不如矣。”

石头记故事发生历史背景(石头记背后的故事)(2)

曹寅

1712年九月初四,曹颙(贾琏)向康熙帝上奏《曹寅之子连生奏曹寅故后情形摺》: 曹寅子奴才连生谨奏:为感沐皇仁,矜全身命,恭谢天恩事。窃奴才祖孙父子,世受国恩,涓埃未报,奴才故父一生叨沐圣主浩荡洪恩,出管江宁织造二十馀年,复四差盐务,遭逢异数,叠加无已。方图矢诚报效,上答高厚,不意寿命不延,遽辞圣世。奴才年当弱冠,正犬马效力之秋,又蒙皇恩怜念先臣止生(连生)奴才一人,俾携任所教养,岂意父子聚首之馀,即有死生永别之惨,乃得送终视殓者,皆出圣主之赐也。奴才父病亟时,自知疾笃,故面托李煦代奏,求赐圣药,李煦摺回,传示御批,仰荷皇上天高地厚之恩,从古未有,不料先期逝世,辜负圣心,九泉之下,饮泣何穷。至父病临危,频以天恩未报,垂泪谆谕命奴才尽心报国,又以所该代商完欠及织造钱粮,槌胸抱恨,口授遗摺,上达天听。气绝经时,目犹未瞑,奴才伤心恸哭,不知所措。

九月初三日,奴才堂兄曹颀来南,奉梁总管传宣圣旨,特命李煦代管盐差一年,著奴才看著将该欠钱粮补完,倘有甚麽不公,复命奴才摺奏。钦此钦遵。跪聆之下,奴才母子不胜惶悚恐惧,感激痛哭,搏颡流血,谨设香案,望阙叩头谢恩。窃思奴才伶丁孤苦,举目无亲,负弥天之罪戾,万死何辞。乃蒙皇上格外洪慈,不即伏斧锧,重沛恩纶,昊天罔极,一至於此。不特故父名节得荷矜全,奴才身家性命,实蒙恩赐,即粉骨碎身,肝脑涂地,莫能仰报万一。惟有率领全家长幼,朝夕焚香顶祝,生生世世,图效犬马,衔结无穷。奴才包衣下贱,自问何人,敢擅具摺奏,缘奉圣旨格外洪恩,蝼蚁感激之私,无由上达,谨冒死缮摺恭谢天恩,伏乞睿鉴。奴才不胜泣血顶戴激切屏营之至。康熙朱批:知道了。

1712年十月,曹颙奉旨继任江宁织造。然而曹颙虽有鸿鹄之志,却无鸿鹄之气。又生不逢时,时乖命蹇。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正月,曹颙在北京述职期间突然病逝。十二日,内务府奏曰:“康熙五十四年正月初九日,奏事员外郎双全、物林达苏成额、奏事张文彬、检讨杨万成,交出曹颙具奏汉文折,传旨谕内务府总管:曹颙系朕眼看自幼长成,此子甚可惜。朕所使用之包衣子嗣中,尚无一人如他者。看起来生长的也魁梧,拿起笔来也能写作,是个文武全才之人。他在织造上很谨慎。朕对他曾寄予很大的希望。他的祖、父,先前也很勤劳。现在倘若迁移他的家产,将致破毁。李煦现在此地,著内务府总管去问李煦,务必在曹荃(宣)之诸子中,找到能奉养曹颙之母如同生母之人才好。他们弟兄原也不和,倘若使不和者去做其子,反而不好。汝等对此,应详细考查选择。钦此。——臣等钦遵。查曹颙之母不在此地,当经询问曹颙之家人老汉,在曹荃(宣)的诸子中,那一个应做你主人的子嗣?据禀称:我主人所养曹荃(宣)的诸子都好,其中曹頫为人忠厚老实,孝顺我的女主人,我女主人也疼爱他等语。因此遵奉仁旨,详细考查,曹荃(宣)诸子中,既皆曰曹頫可以承嗣,即请将曹頫给曹寅之妻为嗣,并补放曹颙江宁织造之缺,亦给主事职街。(《石头记》第二回: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脂砚斋:嫡真实事,非妄拟也。】)”

1715年三月初六日,曹頫(映射赖大之子赖尚荣)奉旨继任江宁织造。三月初七日曹頫折:“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頫谨奏,为恭谢天恩事:窃奴才于二月初九日奏辞南下,于二月二十八日抵江宁省署,省觐老母(李氏,即书中邢夫人),传宣圣旨,全家老幼,无不感激涕零,叩头恭祝万寿无疆。奴才谨于本月初六日上任接印视事,敬设香案,望阙叩头,恭谢天恩。窃念奴才包衣下贱,黄口无知,伏蒙万岁天高地厚洪恩,特命奴才承袭父兄职衔,管理江宁织造,奴才自问何人,骤蒙圣主浩荡洪恩一至于此,奴才惟有矢公矢慎,遵守成规,尽心办事,上以图报主恩,下以奉养老母,仰副万岁垂悯孤孀,矜全骨肉之至意。谨具折奏闻,伏乞圣鉴,奴才不胜感激惶悚之至。”

《石头记》第二十四回:宝玉(曹頫)骑马去看望生病的贾赦(曹寅),见了贾赦,不过是偶感些风寒,先述了贾母(孙氏)问的话,然后自己请了安。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话,次后便唤人来:“带哥儿进去太太屋里坐着。”宝玉退出,来至后面,进入上房。邢夫人(李氏)见了他来,先倒站了起来请过贾母安,宝玉方请安。邢夫人拉他上炕坐了,方问别人好,又命人倒茶来。这段文字隐含了曹寅病危、曹頫奉旨过继李氏等历史信息。

未完待续,请看下集。

石头记故事发生历史背景(石头记背后的故事)(3)

出则既明,你道以上故事证据从何而来?且看《红楼正史》之解读《石头记》。石门将搜剔刮剖,明白注释,阅者定可烟消冰释,了然不惑。

关于《红楼正史》:

《红楼正史》是一部读书笔记,全书100万字,作者石门公子。该书专注于剖析《石头记》文字背后的隐藏暗寓,探佚人物历史原型,揭示作者的秘密,还原历史真相,补遗小说故事的大结局…用数以万计的逻辑证据解密红学悬疑。作者石门不放过书中任何一段文字和脂批,搜剔刮剖、明白注释,通过索隐、考证和探佚,通书解密《石头记》。

《石头记》开生面,立新场,有它独特的设隐笔法。《红楼正史》发现了书中的秘密,找到了打开红学大门的钥匙,确立了“方法论”。《红楼正史》是一部严谨的学术性论文。它的每一条结论都有无数的证据和史料作支撑,绝非“漫拟”。书中所有的证据与证据之间,结论与结论之间都是相互依存,互为证据,形成证据链条和证据网络。网网相通,络络相证,最终形成《石头记》解密脉络。

《石头记》历经三百年,壸奥深邃,神秘莫测,其被破解的这一刻,必将惊天地,泣鬼神,石破天惊倒乾坤。《红楼正史》开脑洞,破瓶颈,语不惊人死不休。反照风月鉴,虚实红楼梦,红学百年之谜必将有一个万人意想不到的答案,也只有这样,方不辜负千古《石头记》的艺术成就,不埋没作者史无前例的文化造诣。

申明:作者文字和观点,未经授权,不得盈利使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