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话方言叠词(辨析襄汾方言区中表示)

一、引言:在襄汾、或晋南多地,人们把在一起的母亲和女儿称作“母女”或ni-ě 们、把在一起的母亲和儿子称作“母子”或ni-ě 们,把“母亲和孩子(即有儿子又有女儿)”的组合称为“ni-ě们(几个)”那么这个“ni-ě 们”的本字是哪两呢?我认为是“娘孟”,其中的“孟”是发音为“们”的下面笔者以襄汾老土的身份简单分析“娘”和“孟”的音义,以说明方言中的ni-ě 们(音)”本字就是“娘孟”,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沁阳话方言叠词?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沁阳话方言叠词(辨析襄汾方言区中表示)

沁阳话方言叠词

一、引言:

在襄汾、或晋南多地,人们把在一起的母亲和女儿称作“母女”或ni-ě 们、把在一起的母亲和儿子称作“母子”或ni-ě 们,把“母亲和孩子(即有儿子又有女儿)”的组合称为“ni-ě们(几个)”。那么这个“ni-ě 们”的本字是哪两呢?我认为是“娘孟”,其中的“孟”是发音为“们”的。下面笔者以襄汾老土的身份简单分析“娘”和“孟”的音义,以说明方言中的ni-ě 们(音)”本字就是“娘孟”。

二、当地及晋南多地的方言对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的几种称谓

序号 称谓 指代

1 父子(俩) 父亲和儿子(俩人)

2 父女(俩) 父亲和女儿(俩人)

3 父子(几个) 父亲和儿子 女儿(几个人)

4 母子(俩) 、ni-ě 们(俩) 母亲和儿子(俩人)

5 母女(俩) 、ni-ě 们(俩) 母亲和女儿(俩人)

6 母子(几个) 、ni-ě 们(几个) 母亲和儿子 女儿(几个人)

7 一家子 父亲 母亲 孩子

从以上的对应关系可明显看出,“ni-ě”对应的是“母亲”,“们”对应的是“孩子”。

三、关于“娘”的涵义及其在方言中音“ni-ě”的分析

娘,繁体字为孃,现代汉语规范音为niáng,“娘”从女从襄("襄"意为包容、包裹),"女"和"襄"联合起来表示"身体包裹了婴儿的妇女",本义是:怀有身孕的妇女。一般指母亲。但襄汾不少地方方言中现在仍指祖母,发音为ni-é,不过正在被“奶奶”一词代替。

【康熙字典】中的“娘”:《唐韵》女良切 《集韵》《韵会》尼良切。同娘。少女之号。又俗称父曰爷,母曰娘。《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娘”当地及晋南多地方言中音niáng和ni-é,不同地方人的发音声调有所不同,在不同的词语李声调也有所不同。“娘”发“niáng”音是学用普通话的结果;“娘”发“ni-é”音是当地方言的传承音,有两个意思:①指祖母或祖母一辈的女性,也是孙辈对她们的称呼音,面称时发四声、背称时发二声。②指母亲,只保留在传承下来的古词古语中,如娘(ni-ě)娘庙、王母娘(ni-ě)娘、姥娘(ni-ě)、娘(ni-ě)家,又如“野雀子,尾巴长(zhě),去了媳妇忘了娘(ni-é)”

“娘”发“ni-é”音符合当地的发音规律:即现代汉语规范中的韵音ang,当地方言中大多音e,如狼(音le)、当(音de)、帮(音be)、忘(音vè)、苍(音ce)、上(音shè)、伤(音she)、商(音she)、晌(音she)等等。“娘”也不例外,音“ni-é”。

综上,娘,在方言中发“ni-é”音,指母亲(是古意的保留)、指祖母(目前仍有使用)。

四、关于“孟”

孟,现代汉语规范音为mèng,非常用字。形声,从子,皿声,本义:给初生婴儿洗澡。后用于指代孩子。

【康熙字典】释“孟”:《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莫更切,音夢。《說文》長也。《禮緯》嫡長曰伯,庶長曰孟。《書傳》天子之子,年十八,稱孟侯。又女子之兄亦曰孟。又《玉篇》始也,四時之首月曰孟月。《前漢·李尋傳》寅孟之月。

《说文》曰:孟,长也。《方言十二》曰:孟,姊也。《书•大传》有“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诗•郑风•有女同车》有“彼美孟姜”,传曰:“齐之长女”。

《广雅》曰:“孟,始也”。《礼记·月令》有“孟春之月”;曹操《步出夏门行》有“孟冬十月,北风徘徊”。

《管子·任法》有“孟行以过其情,以遇其主矣”。(孟,假借为“猛”)

综上,“孟”指长(子或女),后通指孩子(儿子、或女儿、或儿子 女儿);指季之首(月),如孟冬;假借指“猛”,如孟浪。也指姓氏,如孟尝君。

“孟”发“mēn”音符合当地的发音规律:即现代汉语规范中韵音为eng字,当地方言中其韵音多发en音,如疼(音ten或den)、等(音dēn)、棱(音len)、梦(音mēn)等等。

“孟”发“mēn”音也在多地方言中也有体现:如客家话为men、无锡话为men;上海话、苏州话则为man,近似于men音。

综上,“孟”在方言中发“mēn”音是其古音的保留和传承,意指孩子。

五、关于“娘孟”及其在方言中的使用

娘与孟的组合词“娘孟”是对母亲(娘)和孩子(孟)组合体的称呼,音“niě mēn”,算方言常用词。实际使用中常有说成“母女”或“母子”的情况,而且一般都在其前面加上一语前音“nià”或“niàn”。而“nià”或“niàn”就是“你家”两字发音的合音,表“你家”意。举句例如下:

nià娘孟(或母女、母子)俩走哪去呀(合音为jiǎ)囔?

nià娘孟(或母女、母子)几个这是要干啥去呀(合音为jiǎ)囔?

那娘孟(或母女)俩的声音可像可像咧。你要是不见面,光听声音根本听不出来是谁在说话。

六、结束语:

“娘孟”一词谁看着都生疏,这是因为所有的文献资料中未见有出现的原因,但其发音“niě mēn”却是晋南多地的人们都熟知的。其实“娘孟”一词一直存在于当地及山西晋南不少地方(如襄汾、绛县、河津、夏县)的方言口语中,只是不同地方的音和调多少有些不同而已,大部分方言发音是“ni-ě 们”的。“娘孟”一词有时被人们以记音字的形式写成“娘们”或“娘门”或“娘母”,这显然不妥。不管写成啥,我们都应该知道其本字是“娘孟”。“娘孟”一词究竟产生于何时不得而知,但它却是以方言音“niě-mēn”的形式客观存在、以耳闻口传的形式在多地方言中传承着。

�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