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全部记录 和氏璧到底哪去了

“楚卞和往荆山,见石中有璞玉,抱献楚历王。……和曰:‘吾非泣足也,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名之曰诈,是以泣也。’王取璞,命玉人琢之,果得美玉,厚赏而归。世传和氏璧,以为至宝。”古人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大异于今人,但卞和终究以他的两条腿和数十年光阴成就了和氏璧的一世之名。

和氏璧全部记录 和氏璧到底哪去了(1)

和氏璧的来历,大体如此,这段过往,在《朝非子》、《吕氏春秋》及《国语》等许多史料中均有记载。和氏璧的发源或与记载有出入,不过是细枝末节而已。和氏璧被人们发现时,便被视为“价值连城”,“天下所共传宝也”,楚文王令工匠雕琢成无暇玉璧,很是看重,“深藏不露”,后因相国昭阳灭越有功,以璧赐之。

尽管和氏璧被世人传得是价值连城,但玉璧与城池敦轻敦重,秦昭王自然拿捏得住。公元前228年,秦军大兵攻打赵都城邯郸,赵幽王投降,和氏璧进驻秦王的宝库,自此隔断世人的目光——此后,和氏璧再没有出现正史的记载之中。

和氏璧的“足迹”,可以说遍及春秋至秦统一全国的史料、文书,更有蔺相如借和氏璧的“东风”直斥强秦、驳秦王面子而名动天下,甚至在其发现初期,连张仪也为它付出地代价,若说是古人杜撰出来,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和氏璧应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事物。

秦统一全国后,收天下奇珍,和氏璧最终被秦始皇收入囊中是毋庸置疑,此后,和氏璧就像灭亡的王朝一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却引发了后人的兴趣。我们知道,自秦王将其收走,文人史官似乎就对和氏璧失去了兴趣,对它绝口不提,这里面到底有何隐情?

和氏璧全部记录 和氏璧到底哪去了(2)

其实史书不再对和氏璧进行记载,也是能够说得通的,毕竟它不再被帝王拿出来博弈——和氏璧不再出现在人们眼中,自然也就失去了被传诵的可能。完璧归赵的故事所以“流毒”甚广,其原因就在于秦国与赵国都是当时的大国,秦王夺璧的行为,实质上是秦赵两国在人力、军力、政治、诡道上的综合角力。司马迁对完璧归赵浓墨重彩地描述,对赵幽王投降献璧却一笔带过,就是如此。历来为人所关注的,并非宝物本身,而是掩藏在载体之下惨烈、残酷的竞争。

关于和氏璧的下落,大约有三种说法,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和氏璧被秦王琢成了传国玉玺。传国玉玺作为帝王权力的象征,历来为掌权者争夺,一直活跃在史官、文人的眼中,记述不断。但人们对它是否是由和氏璧做出来却是莫衷一是,各有论点。如《史记》“李斯磨和璧作之,汉诸帝世传服之,谓‘传国玺’”,《书断》中有“始皇以和氏之璧,琢而为玺,命李斯书其文”,言之凿凿,但后人却对玉玺与和氏璧质地不同提出质疑,此说便立足不稳了。另一说是秦二世将它拿出来给秦始皇陪葬了——虽是人之常情,却是缺乏证据。另一种说法,便是项羽破秦后,搞走了和氏璧,这种可能性不小,但也缺乏史料佐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